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杜甫表现历史变迁的诗:杜甫在兖州写了一首诗

人气:417 ℃/2024-03-17 23:13:23

什么样的诗,才能称为好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人喜爱对仗工整的诗,有人喜爱感情含蓄深厚的诗,还有人喜爱朗朗上口的诗。

而我更喜爱构思巧妙的诗。

初读杜甫的《登兖州城楼》,我也觉得写得很一般,不像是杜甫的水平,颔联和颈联好像没什么关系,甚至赶不上我们现代人写的好诗。

直到我静下心,才发现它很奇怪,反反复复查资料,仔细比对汉唐地图,才发现诗人构思的巧妙之处。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这首诗好在哪里?还请您耐心听我讲。

兖州

一、“东郡”这个地名很奇怪

  • 1、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东郡,这首诗中指兖州(后面会仔细讲)。

趋庭,子承父教,这里指探望父亲,当时杜甫的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

纵目,远眺。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来兖州探望我父亲的日子里,我初次登上城南楼纵目远眺。

这两句看起来只是介绍了登楼的背景,但是怪就怪在“东郡”两个字。

首先,在唐高祖时期,“东郡”就已经改成了“滑州”,而且它位于河南濮阳,根本不在山东兖州。

其次,“东郡”是秦始皇设立的,只有在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时期才属于兖州管辖,在其他时期“东郡”和“兖州”没有什么关系。

您看,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兖州”,而要写“东郡”?“东郡”没有可以替代“兖州”的理由啊!

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下。

还有另一个字要提醒您注意,就是这个“初”字,诗人为什么要特意强调他是“初次”登上兖州城楼呢?

我们继续读颔联。

泰山

二、“青州”这个地名更奇怪

  • 2、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岱,泰山。

青,青州。

徐,徐州。

入,一直延伸。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浮云连接着大海和泰山,平野一直延伸到青州和徐州。

这两句更奇怪,我们来仔细读。

(1)首先,诗人在兖州能看到泰山和大海吗?

唐朝时期的兖州治所,就在今天的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我没去过这地方,只是在地图上量了下,从兖州区到泰山,距离差不多90多公里,即使能看见也应该非常模糊。

大海,这就不用说了,肯定看不见。

也就是说,诗人登上兖州城楼很可能只看见了浮云,浮云背后的泰山和大海,纯粹是他的想象。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想象呢?

您想想看,浮云能够直接连接泰山和大海,这说明什么?泰山以东没有高山能阻挡浮云,也就是地势比较平坦。

这正是在为后一句“平野入青徐”做铺垫。

(2)其次,诗人为什么要说平野一直延伸到了青州和徐州?

大家先看下面唐朝时期的地图。

因为徐州与兖州相邻,即使诗人看不到徐州,他也可以想象平野延伸到了徐州,这没有问题。

但是您看,青州并没有与兖州相邻,诗人为什么不说平野延伸到了旁边的沂州,或者上面的淄州,而是直接想到了青州?

这非常奇怪,如果我们不仔细研究唐朝地图,是很难提出这个问题的。

我们再结合首联来想想看,诗人初次登上兖州城楼,他凭什么就能断定平野的尽头是青州和徐州?

答案其实就在“东郡”两个字。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秦始皇设立了东郡,到了汉朝时期,东郡才是兖州的一部分,这就说明:诗人的心里一直在想的是汉朝时朝的兖州。

下面就是西汉时期的地图(简图),您看看兖州与青州、徐州之间的位置关系,它们是相邻的。

也就是说,诗人从踏上兖州城楼开始,就打心底里认为他穿越到了汉朝,他虽然只看到了浮云和平野,但是他相信浮云背后没有高山,而且平野一直延伸到了青州和徐州。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的是秦汉时期。(东郡是由秦始皇设立的,虽然秦朝时期没有兖州,但是诗人想到秦始皇也很正常。)

正是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的秦汉时期,所以才很自然地引出了颈联。

三、对秦汉古迹的感怀

  • 3、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孤嶂,指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

秦碑,秦始皇登峄山时命人所记的歌颂他功德的石碑。

荒城,指曲阜故城。

鲁殿,指鲁灵光殿,汉景帝儿子鲁共王所建,在曲阜。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孤独的峄山上还有秦皇的石碑,曲阜荒城中还存留着鲁殿的遗迹。

峄山

颔联是写远景,因为除了浮云和平野,啥也看不到,所以诗人可以沉迷在他的想象中。

但当他把视线拉回到近处,他先看到了孤独的峄山,只剩下秦碑,却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又看到了荒凉的曲阜城,只剩下鲁殿的遗迹,却不见西汉时期的鲁共王。

当然,秦碑和鲁殿也不可能是诗人登楼后的亲眼所见,不过这两个事物都很有名,诗人知道它们还有残存的痕迹。

很明显,诗人是在感慨朝代更替,时代变迁以及人生的短暂。

但是您看,诗人登楼只是看到了浮云、平野、峄山和曲阜故城,这些景物都很平常啊,他为什么会想这么多呢?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他为什么在登楼前就一直在想着秦汉时期?我们继续来读尾联。

四、诗人伤感的原因

  • 4、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从来,向来如此。

古意,伤古的意绪。

踌躇,伤心。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我向来都有怀古的意绪,当此登临之际独自伤心。

峄山

您看,诗人为什么心里一直在想着秦汉时期?

因为“向来多古意”,他平时心里就一直有怀古的意绪。通过“东郡”我们知道,他心里一直想着秦汉时期,当他登楼远望,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望见的仍然是秦汉时期的景物,所以很自然地认为平野一直延伸到了青州和徐州。

但是,当他收回视线,看到近处孤独和峄山和荒凉的曲阜故城时,这才明白秦汉已经不在,顿时生出朝代更替、人生短暂的伤感之情。

您看,诗人的这种感情很简单,如果我们只是从感情来判断,这其实算不得一首好诗。但是诗人的构思非常巧妙:他没有直接通过古迹来反映历史朝代的更替,而是先把自己代入到了秦汉时期,很像小说中的穿越情节,然后再通过眼前的景物把自己拉回到现实,这样前后就有了很强烈的反差,很自然地逼出了诗人的伤感之情。

看到了吧,穿越情节不只是在小说中才有,在古诗中也有,我也是头一回见,震撼不已。

您认为诗人的构思巧妙吗?

欢迎留言哦。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关注我,我每天都会为您解读一首古诗。

搜索更多有关“杜甫表现历史变迁的诗:杜甫在兖州写了一首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