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母婴>正文

接小孩时问孩子三句话:每天见面问孩子第一句话

人气:247 ℃/2024-01-23 23:29:46

如果你有100块钱,你准备怎么花呀?

你觉得小朋友为什么要学习呀?

在你的心中谁最厉害呀?你的偶像是谁呀?你感觉自己在哪一方面比较擅长?

只要你非常努力的学习,考试要是考砸了的话,你会怎么办呢?

如果妈妈不开心,你会怎么安慰妈妈?

放学的时候,有人说是妈妈的朋友,他要是来接你的话,

你会跟他走吗?

你觉得你们班级的学霸他为什么学习成绩那么好?

你觉得幸福美满的家庭都有什么呢?

孩子放学回家,父母第一句话这样说

“语言玉润篇篇锦,心胆冰清字字香。”

语言的艺术魅力源于内心真情实感。

当老师不经意间的夸赞:“很欣赏你的创意想法”,也许孩子满满正能量做着他喜爱做的事情。

当家长微笑问道:“宝贝,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收获啊?”也许孩子就会滔滔不绝的分享自己在学校各种经历,老师表扬的、同学帮助的、自己发言等等事情。

放学后你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不仅会决定孩子的心情,甚至会决定孩子的一生。

孩子寄宿式生活的特点就需更加注意和引导,孩子在校一周的生活,在周五时刻方可回家,与父母相见,脱离了朝夕相伴的父母,独自在校,独立生活的孩子们是勇敢和坚强的,因而一周回到家中,期待见到父母的心情格外浓烈。

那么此时的父母见面时与孩子的话语沟通就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内容。父母如何开口?开口第一句说什么?都会影响孩子情绪和心态。

中国的父母大多数问的是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其次是询问孩子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甚至会像侦探一样,询问老师是否打人、是否凶人。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精心为家长提供教育语言的影响力作用的指导,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教育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推动力。

正面例子:

刚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思思眼巴巴地等待着妈妈来接,看到妈妈来了,思思嘟着嘴巴,很委屈的样子。

妈妈故意忽视思思的表情,微笑着问:“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思思滔滔不绝地跟妈妈描述她跟一个同学如何将积木堆成了一个小山。

其实思思本来打算抱着妈妈大哭一场,还要跟妈妈说永远也不要上学。只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她的情绪立即180度大转变了。

因此,孩子放学后,家长请试试这类正面的问话: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你跟小朋友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

给妈妈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乐观向前;不愉快是生活的一部分,接受了生活的不完美,关注我们值得关注的事情,我们才能快乐。孩子头脑中总是带着对上学的美好,孩子自然喜爱上学。

请拒绝以下负面的问话:

今天哭了吗?

今天是不是没有吃饱?

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

老师凶不凶?批评你了吗?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上学总是很不愉快!引导孩子瞬间联想:在家里有爷奶爸妈,能吃饱睡好,也没人跟我抢玩具,爸妈也总能第一时间回应我的需求。学校不好,我上学不快乐。

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偏见的问话:

总是搞得脏兮兮的,这老师真是!

怎么脸划破了?老师真不尽责!

磕破嘴巴了,老师怎么看的孩子!

父母传递给孩子的信息:

老师不尽责,我受伤或遇到不愉快是老师或别人的责任。让孩子学会了抱怨,渐渐地,你可能会发现孩子会跟你抱怨说,铅笔丢了是某某同学搞鬼,今天没喝水是因为老师总是玩手机等。即使对老师有万般意见,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和批评老师。

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总会因为新环境而不适应,或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而不开心,爸妈可以引导孩子将在学校的经历说出来,但爸妈需要知道的是,上学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他们永远不能在大人的庇护下成长。

所以他们在学校遇到比如跟小朋友抢玩具打架、因为玩闹摔倒磕破等一些小伤,不要去指责老师,更不要告诉老师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

因为没有老师故意让孩子受伤,甚至很多老师都害怕孩子在学校受伤。这一切经历,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跨越的一个个的坎。

不要带着玩具、零食、饮料等接孩子放学,更不要一把接过孩子的小书包。因为老师千方百计在学校让孩子变小大人,一出校门就变回了“小宝宝”,老师的苦心功亏一篑。

看到孩子不要忘记来个拥抱,拥抱不仅会让孩子忘记了所有不愉快,还能让孩子知道,虽然跟妈妈分开了一天,但是妈妈还是很爱我的。

一周未见父母,期待周末放学父母出现,在教室外等待他们放学,接送他们回家的心情十分强烈。孩子们因为离别,所以想念;因为想念,所以期待;因为深爱,所以渴望。请家长多一些关心和爱护,亲手接过你的孩子,牵起小手,给予爱的怀抱,温柔地询问在校的表现。

“良言一句三冬暖”,家长话语间传递积极的能量,影响着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生涯就会像热情的小宇宙激情燃烧,爆发他无限潜力创造的可能。

放学见面的第一句话,你会和孩子说什么?

自从成为了爸妈,孩子的大事小情就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牵肠挂肚就没有一刻停过。

都说孩子大了就好带了,但不容易等到上了幼儿园,老父亲老母亲又开始担心,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

有没吃饱?

有没有穿暖?

有没有受委屈?

学习得怎么样?

每天放学,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

可是这种连珠炮似的嘘寒问暖,常常会吃闭门羹,因为孩子们要么一脸茫然,要么惜字如金,和你完全不在一个频道!

聊天是门学问,和孩子聊天更是如此。

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才能了解孩子在园的实际情况,并帮他树立信心,更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今天我们来说说,怎么跟孩子沟通,他们才愿意跟你分享他的幼儿园生活。

创造合适的问话环境

许多爸妈习惯左手从老师手里接过孩子,右手就开始摸着孩子脑袋,「狂轰乱炸」各种看似关切实则烦人的慰问。

还没和爸妈亲昵一下,就开始答题,难怪孩子常常一脸不耐烦,碰得一鼻子灰。那要如何找准聊天时机,让孩子无话不说呢?

表达爱意

见到孩子第一件事,不是赶紧嘘寒问暖,而是先送上一个大大的拥抱,倾诉积攒了一天的想念,让孩子心理放松,心情愉悦。

察言观色,伺机而动

观察孩子,如果情绪不佳,或疲倦劳累,就把问话转化为关心的行动。如果心情不错,再伺机展开聊天。

谈话氛围,自然随意

拒绝见面就步步逼问式的狂轰乱炸。

放学后路上或车上,孩子晚上入睡前,晚饭后一家人散步的时间,都是进行亲子沟通的绝佳时机。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会让孩子更愿意说。

聊天技巧有讲究

一次只问一个问题

孩子的思维还较简单,问话笼统、无重点,孩子无从答起。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孩子从点到面,侃侃而谈。

启发式提问,拒绝封闭式问题

封闭性的提问容易造成孩子思维的惰性,只会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

启发式提问让孩子放松,它会告诉大脑去回忆、思考、寻找答案。

让孩子通过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开阔孩子的思维,还能练就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本领。

学会倾听,不轻易做评判

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蕴含着自己的兴趣点和价值观。

你可以认真倾听,不要打断他的思路,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对错,等孩子说完后再和他开展进一步的讨论。

给予信任,让孩子安心

不管孩子如何回答,你都不要表现出质疑的态度。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任何时候,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他坚定的后盾。可以安心倾诉,放心依靠。

提问的方式需斟酌

我也创造聊天环境、注意技巧了呀,可还是一问三不知,问了半天也问不出什么。

其实同样的问题,不同的问法也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几个高频错误问法家长要避开。

问题消极

错误:今天在学校哭了吗?✘

正确: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

避免提及消极行为,孩子初入园有抗拒心理,更要避重就轻。善用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发现幼儿园有趣的地方,爱上上学。

错误: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啊?✘

正确:今天你和小朋友玩了什么游戏啊?✓

“欺负”这个词一下子就把孩子与其他小朋友放到了对立的位置。孩子之间发生磨合与争执是常有的,请给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学着去解决。避免把小伙伴放在孩子交往的对立面,产生不良印象和交友的抵触心理。

从孩子参与的活动、需要完成的任务、与小伙伴的互动等切身相关的事聊起,能够调动孩子参与沟通的主动性,促进孩子和同伴良好的交往,了解孩子在园交际圈和交往情况。

错误:老师今天批评你了吗?✘

正确:今天你有帮助老师或者小朋友吗?✓

负面提问,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学会找借口。这么问也会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是非常严厉、冷酷”的负面形象。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老师交流,告诉他老师是值得信赖的人。

正面提问,他们才会有话可说,愿意打开话匣子。这样才能通过了解和老师、小伙伴的互动,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错误:老师会骂人/打人吗?✘

正确:幼儿园有没有规定什么不能回家跟爸妈说啊?我们的树洞可以借给你。✓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或批评老师,这样不利于帮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心存担忧,想了解幼儿园里可能存在的不为人道的小秘密,也应该先让孩子放松戒备,找到信任,才能敞开心扉,避免造成恐慌情绪。

问题空泛

错误:今天吃了什么啊?✘

正确:今天午饭吃了米饭还是面条啊?✓

孩子还不能把吃过的食物一五一十说全了,从细节出发提问,反而能促使孩子努力回忆,更有利于了解孩子饮食情况。

错误:你今天表现好不好啊?✘

正确:你今天有帮助同学吗?✓

孩子还不能真实评判自己一天的表现。

可以从具体事件谈论起,努力寻找一天里的闪光点,孩子会更愿意描述事情的细节,也能激励孩子,让他对今后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

问题复杂

错误:今天学了什么啊?你都会了吗?✘

正确:今天有学了新东西 / 新游戏可以教我吗?✓

这样的问题对孩子比较复杂,一句两句讲不清楚,幼龄孩子还无法具体回答。经常这么问,还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压力,产生厌学情绪。

你可以引导孩子回忆所学所知,通过复述或游戏加以巩固,激发学习动力。

错误:你喜欢上幼儿园吗?✘

正确: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的事是什么 / 是哪个区域?✓

如果刚入学还在抵抗情绪中的孩子,头一个问法是典型的*********。而引导孩子多关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能缓解入园焦虑。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家长在和孩子聊天前,应先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过于担忧,充分相信老师的专业素养和孩子的适应能力,多给孩子正面、积极的影响。每天接孩子回家时,是孩子思维最活跃、最兴奋的阶段。

好好利用这一段时间,既能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又能开发思维,创造良好的表达机会,还能促进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在孩子心中埋下对幼儿园的美好向往,帮助他快速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学习正确的「问话之道」,让孩子爱上放学后的「谈天说地」,从放学见面的第一句话开始……

父母不“狠心”,很多教育都是无用的!

每个溺爱孩子的父母

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父母爱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时候,父母爱得太深、爱得太急,恨不得为孩子铺好一生的道路,让他一步走完。

却忘记了,宽容过头是纵容,宠爱过头是溺爱。

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顾自己的感受,不能体谅别人的辛苦,也没有学会爱的能力。

我们过多地帮助孩子,实际上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阻碍。剥夺了孩子勇于尝试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己在成长路上犯错的机会。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我们给铺好的路在走,可是我们却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爱他,就要学会放手,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孩子终要自己学会面对一切!

爱孩子就要让他受劳动的苦

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可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里会舍得让孩子动手,家长排队轮着伺候。

口渴了,水杯送到手边;房间乱了,自有人收拾;等到大一点,学业那么繁重,兴趣班那么多,哪有时间去忙活这些琐碎繁杂的生活小事?

说起劳动教育,其实离不开家庭教育,做家务就是其中一项很好的劳动教育。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视。但它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影响深远。

做家务与不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后,就业率为15:1,而犯罪率为1:10。

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甚至在学业上,常做家务的孩子也往往表现得更加优异。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在爱孩子,为孩子包揽一切家务事,但这样做反而是害了孩子!相比知识的学习,实际生活能力的训练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学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律的习惯,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这些将伴随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获取幸福必备的最重要品质。

爱孩子就要让他受挫折的苦

痛苦和挫折是成长中必要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

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一种痛苦、克制、忍耐。

适当地让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经常有家长会问:孩子输不起怎么办?作业写不完,就大哭;比赛输了,就发脾气:“我再也不和你们玩了!”这些都是因为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输赢观,或者大人陪孩子玩耍时,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我们需要和孩子说清楚,比赛有很多种可能性,有人赢,也会有人输,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输并不可怕,怕输才可怕。“世界愈悲伤,我要愈快乐。当人心愈险恶,我要愈善良。当挫折来了,我要挺身面对。我要做一个乐观向上,不退缩不屈不饶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战的人。”

爱孩子就要让他受读书的苦

父母再爱孩子,也要舍得让他受读书的苦。

“废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孩子小时候对于世界、对于未来的认知并不全面,对于人生更没有什么理性的规划和思考。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因为心软,一味地追求让孩子享受自由,而不让孩子学习应该学习的技能,那么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狠下心来,让孩子在该吃苦的年龄不享福,在该学习的年龄不放纵,在该努力的年龄不放弃。要知道,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方式。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阶层,一个人的收入,一个人的见识,一个人的人脉。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路是人生捷径,但读书却是真正相对轻松的那条路。

所以在孩子想要放弃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来,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废。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千万别在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安逸,别在该学习的岁月里放弃读书。多年后你会发现,那些年苦读的岁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轻的苦。

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个样子的父母,没有重样的。因为每个家都不一样。

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为常常爱过了头,就是自私的爱。那种爱比恨还要伤害。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龙,但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变成一个成熟独立的大人,能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贵。

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你可以溺爱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

与其等待孩子将来被社会敲打得头破血流,不如从小就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作业做完了吗?快去写作业!”“今天老师批评你了没有?”“今天你在学校是不是又捣乱了?”放学后,见到孩子,你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以上这些问题,你是否都常常脱口而出。

小学三年级小马,每天都害怕放学后妈妈提出的各种问题,他说每天放学,都有一种自己做错了事情,被妈妈盘问的感觉,久而久之,不管妈妈问什么问题,他都不愿意回答了。

每天放学和孩子聊天是一门学问。不要小看几句话,简单的几个问题,但却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也可以改变孩子的心情,甚至可以影响家校之间的协作。那么到底该如何在放学后与孩子沟通呢?

问题1 :沟通的话题从哪来?

沟通的话题可以从老师这里来。

放学时从老师手里接过孩子,就可把老师的通知或者分别时的嘱咐作为话题开始聊。

比如“刚刚某位老师表扬你们课上表现非常好,是怎么好的呀?”

“老师让你们明天带小豆子,是有什么新行动吧!”等等。

沟通的话题还可以从班级信息中来。

很多班级都有微信群、班级博客等,家长通过关注班级信息群,就着班级信息群的内容开启和孩子沟通的话题。

再有,和孩子沟通的话题还可以从班级的某位同学说起,比如“今天你和好朋友又有什么趣事呀?”

“你和丽丽做了个OK的手势,妈妈猜你们俩又有什么事情特别成功吧!

问题2:沟通的时候怎么说?

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度担忧,总怕孩子不在自己身边会受委屈,接孩子后总会先问:“在学校有人欺负你吗?”这样的引导,是负能量的传递,孩子在这样的问话中,就会冥思苦想一天中的“不高兴”,甚至会假想出“委屈”。

正确的问法是:“孩子,今天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儿呀?”正面引导孩子,孩子越想风趣的事,就越喜欢学校的生活。

问题3:沟通的地点和时间

家长和孩子沟通,不必正襟危坐,非要找个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做出一副要沟通的架势来。

其实如果家离学校不远,家长选择在回家的路上和边走边聊是最放松的沟通时机。

再有,睡觉前跟孩子一起聊一聊也很好,但是睡觉前不宜聊的时间过长,以免聊的兴奋而影响睡眠;再有如果父母有时间,可以带着孩子饭后散步,一边散步一边聊一聊也是不错的选择。

亲子沟通重在“尊重”二字

“沟通通则达,不通则痛”,

很多高年级孩子家长很苦恼孩子的心里话不跟自己说,其实亲子沟通习惯要从小培养。

在家教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谈到了四个倾听孩子的方法:

一是全神贯注的听,代替心不在焉。

二是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的感受,代替提问和建议。

三是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感受。

四是用幻想的方式实现孩子的愿望,代替我们的指导。

以上四个方法,归根结底两个字“尊重”。

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要首先要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需求、体会孩子的感受。

沟通时先让孩子表达意见和感受,并通过不断询问鼓励孩子继续表达。

父母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原委和孩子的体验感受后,用微笑的表情和抚爱的动作、亲和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同感;当孩子需要给予帮助时言简意赅,不要过多发表意见。

孩子跟我们表达他们的困难时,更多情况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同情和理解,而非我们的意见。

这四个问题分别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帮助吗?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问什么话其实反映了大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观,会把孩子向正面或反面的方向引导。

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你今天开不开心?你的好朋友是谁?他有哪些优点?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

搜索更多有关“接小孩时问孩子三句话:每天见面问孩子第一句话”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