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八年级说明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八下说明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人气:417 ℃/2023-11-27 19:44:45

说明性文本知识梳理 (读记)

1.说明顺序

类 别

标志词

概念及用途

时间顺序

时间名词:月、年、季节、时代、朝代等。

概念:说明事物的制作、发展或演变过程,常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

空间顺序

方位词:东西南北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

概念: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

用途: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注: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等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首先……其次……再次……;因为……所以……

概念:按照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或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用途:说明事理的内部联系以及认识事物的规律。

注:常用的逻辑顺序有: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主要→次要、抽象→具体(一般→个别)、特点→用途。

2.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类 别

语言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

举例子

列举有代表性的具体事例来说明事物,常含有的词语有:比如、例如、譬如、据说等

通过列举……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增强说服力。

列数字

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整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

用具体的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更准确、直观,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

将说明对象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句中常含有“比”“相对于”“较”……

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征(道理)。

打比方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形象说明,常含有的词语有:“像”“仿佛”“如” “犹如”等

将……比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 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

引资料

引名言、诗文、新闻报道、轶闻趣事等各类资料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的事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的这句名言说明事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写出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下定义

表述上使用“……是……”“这就是……”“……叫(作)……”的判断句式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诠释

对事物做大概的介绍,常含有的词语有:“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具体解释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的事理,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题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行,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分类别

表述上常常是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或表序数的词

条理清晰地从……方面(分门别类)加以说明……的特征(道理),使不同事物的特征明了,使事物之间关系清晰,使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突出。

列图表

用表格、插图、图片、照片等进行说明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

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摹

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形象化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3.说明性文本的语言

语言特点

分类

常用词语

准确、

严密、

科学

表程度

比较、几乎、相当、更、最、一定、稍微、至少、很大程度上……

如:(统编八上)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中国石拱桥》)

表估计、推测

大约、可能、差不多、也许……

如:(统编八上)《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中国石拱桥》)

表时间

当时、刚刚、迄今、目前、至今、一向、自古以来……

表范围

一般、主要、都、大部分、基本、少数、一切、部分、全部、之一……

表频率

往往、通常、总是、有时、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生动形象

特点:多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特殊句式。常用词语:生动形象、轻快活泼、幽默风趣。

如:(统编八下)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大雁归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大雁描写得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常用词语:以平实见长、概括、具体、简洁、精练、详尽。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9分)

(一)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鹊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其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⑪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⑫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种蝙蝠。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⑬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初读·判断】下列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上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2.【细读·分析】选文第12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思考】前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肆传播,蝙蝠被认为可能是冠状病毒的宿主,导致部分人谈“蝠”色变,于是有人说“应该将蝙蝠消灭”。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链接材料:2017年《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数量远超过地球上任何哺乳动物。蝙蝠是一些食肉动物的捕食对象,包括猴子、浣熊、猛禽、蛇和一些其他种类的蝙蝠等,其中鸟和蛇是主要的捕食者。这些野生动物常常成为蝙蝠所携带病毒的中间宿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浙江省台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节选自《如何阅读一本书》,有删改)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5.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并说明理由。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

Web 4.0时代的到来和5ɡ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弹幕评论成为“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文艺评论新样式。它最早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又陆续现身于主要视频网站,并用“弹幕电影”的新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影大银幕,形成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成为继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隐性评价体制。

弹幕评论不再是二次元文化的专属名词,而成为大众传媒时代的标准配置。它的使用日渐生活化和常态化,成为视觉文化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跨越时空限制、交流阻隔和认知沟壑,形成一幅全民参与的互联网文艺评论新图景。

打破壁垒:“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

与以往的传统文艺评论不同,弹幕评论在技术助力下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弹幕评论“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的便捷特质,跨越了身份差异,使民间文化在多样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比如,传统文艺评论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基于“国家形象建构”“家国情怀”“全民记忆”“共同体美学”的学理分析,而弹幕评论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盛世如你所愿”“原谅我没出息,一直在掉眼泪”等真挚表达的简短话语。尤其当传统文艺评论因为圈层界限而显得曲高和寡时,以弹幕评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便呈现出一种出奇制胜的力量。

目前,弹幕评论的主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他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也是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的一代。青春的特质和虚拟的空间,给青年更为广阔的话语平台。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早就已经熟悉了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加上长久以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相互兼顾,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精彩内容,又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

扭转格局:由单向输出向交互体验的跨越

弹幕评论扭转了观众在信息接收过程中的被动局面,观众从“沉默的大多数”摇身一变为“我言故我在”的传播主体,并形成了一种多面向、多维度和多样式的文艺评论新样式。

互联网的自主性、随意性和便捷性,给观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不仅是时空不受约束,还有对视频内容的任意取舍和自我点评。观众针对视频内容进行弹幕评论是实时和公开的,观众在观看同一热点时用点赞和追加评论的形式,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弹幕评论形成传播者与观众、传播内容与信息反馈、观众与观众等多元对话的交互体验。它的出现使得多面向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无论是惺惺相惜的情感共鸣、拨开云雾的茅塞顿开,还是意见相左的针锋相对,这种虚拟化的社交行为丰富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是对作品内容和信息接收形式的再造和扩充,也是对人际联结的重构与情感自觉的再造。

发展方向:别让“志同道合”让位于“信口开河”

弹幕评论是瞬间灵感的迸发,是当下情感的传达,也是审美观感的表达。观众在观看视频内容时获得情感抚慰,在弹幕评论时抒发个体情感,尽管环境是虚拟的,但是情感却是真实存在的。这是情节触碰后的情绪释放,是现实压力的真实表达,是细腻真切的个体体验,更是家国情怀的共同记忆。

弹幕评论的强势来袭,标志着各种文化形态欢聚一堂、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交汇融通、内容生产与信息接收并驾齐驱。只是,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话语平台,为观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被降格为情绪的发泄场、表白的浪漫地、吐槽的留言板和个人的出气筒,成为少数观众肆无忌惮地抒发个人悲欢、宣泄负面情绪甚至传播不当言论的通道,那么,势必会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这都需要引起重点关注。

7. 弹幕评论与传统文艺评论相比有哪些优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这是情节触碰后的情绪释放,是现实压力的真实表达,是细腻真切的个体体验,更是家国情怀的共同记忆。(“这”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是,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话语平台,为观众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可能,但也为口无遮拦蒙上了隐形外衣。(“隐形外衣”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疫情防控期间,被称为“最懂年轻人”的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做了个统计,其用户在今年第一季度累计发送了约1235万条“加油”弹幕,这1235万条“加油”弹幕,大部分出现在与疫情相关的视频里。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此有何体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关于弹幕评论未来的发展方向,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请试着写出两条。(2分)

做错了,没关系,该公布答案了,仅供参考。

答案1.B(3分)

2.举例子。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 或“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分。说明方法能答出“举例子”即得1分,作用阐述恰当2分。说明方法只答“打比方”,作用阐述恰当,本题只得2分)

3.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蝙蝠于人类而言是有一定益处,他能在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1分);它的回声定位能力是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1分)。虽然蝙蝠身上携带多种病毒,但只有当人们捕食蝙蝠、捕食野生动物,才有可能感染病毒,所以人类应当杜绝野生动物消费,而不是将蝙蝠消灭。(1分)(结合文章答到蝙蝠对人类的益处两点得2分,结合材料回答1分。若回答同意,最多得2分)

4.B

5. ①处填B; ②处填A 理由:

示例1:文章第2段写“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试着去了解这个句子到底说的是什么,所以①处填B;第6段写“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获得这本书表象上教给我们的一切,所以②处填A。

示例2.B句与第2段后面部分“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并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相照应,所以①处填B;A句与第6段后面部分“这本书的架构如何?”“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相照应,所以②处填A。

6.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这是运用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这是运用分析阅读;最后就“‘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这个主题对两本书进行分析比较,这是运用到主题阅读。

【解析】

4.B.⑧段“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由这句话可知,B项“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法不符合文意。故选B。

5.本题考查选填句子。作答此题,要在通读文章的而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注意提示语和内容上的照应。

一、根据语境判断:②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这个层次指“基础阅读”,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基础阅读”就是明白每个字的意思,然后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所以①处填B。⑥段写“检视阅读”。⑤段“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由这句话可知,“检视阅读”就是表面上去观察这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应填在②处。

二、照应。②段“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与这些内容相照应的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可判断①处填B句。⑥段“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与这两个句子表述内容一致的是A句“这本书在谈什么?”所以②处填A。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在阅读中要运用阅读的四个层次。首先,完成这个任务要分别读完两本书,用到基础阅读,明白书中的字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接着,通过检视阅读,从整体上了解两本书的内容。然后运用分析阅读,带着阅读任务,对每本书进行全盘完整的阅读,并进行咀嚼消化,直到对这本书的内容完全理解。最后运用主题阅读,比较两本书之间的相关之处,即两本书都谈到的主题“红色经典”,分析其现实意义。

7、(12分)1. (2分)弹幕评论在技术助力下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弹幕评论“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的便捷特质,跨越了身份差异,使民间文化在多样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

8. (4分)(1)(2分)“这”指观众在观看视频内容时获得的情感抚慰,并在弹幕评论时抒发的个体真实情感。

(2)(2分)“隐形外衣”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弹幕评论为一些观众口无遮拦的行为提供了隐形保护,很难让人发现。

9. (4分)示例: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对各种新闻消息,有着敏感的体察,同时他们更加热衷于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与疫情相关的视频,记录了疫情防控期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和事迹,也有一些是单纯科普。“加油”弹幕不仅是年轻一代对疫情期间的人、事细腻真切的个体体验,更是希望和祝福举国共渡难关的家国情怀的共同记忆。(意思对即可)

10 (2分)示例:①网站着力提高用户的审美品位,加大对优秀弹幕评论的挖掘;②网站加强对一些无底线恶搞、偏离弹幕文化最初宗旨等恶俗弹幕的监管力度,引导弹幕文化向积极正面发展。(任意两条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搜索更多有关“八年级说明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八下说明文专题练习含答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