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用沉痛的心情怀念父亲:怀念父亲,您离开的30年我们时刻想念着

人气:252 ℃/2024-01-22 04:38:22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时间使我对父亲的记忆变得有些模糊,但有时在和哥哥姐姐聊起过去的家事时,往事依旧历历在目,感念父亲操劳一生的心使我不由得提起笔来,去回忆与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光。

我很小的时候跟母亲生活在乡村,父亲在县城工作,很少见到他。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父亲十分威严,他每次回家时我都非常害怕,总会把我那些担惊受怕的事情尽量收拾好,不惹他生气。我喜欢在房屋的壁板上乱涂乱画,父亲爱整洁,每次回家看见了就会不高兴,我便偷偷提水洗抹干净。这是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

我对父亲的清晰连续记忆是从1974年起。那一年,我刚好十岁。他因在工作岗位染上风湿热导致风心病并二尖瓣狭窄,1975年春夏手术后在家休养。父亲生病后,他的领导、同事、朋友大都来家里看望过他,但时间一久,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父亲生病前的工作经历大致如下:1959年,在三和白鹭寺教书,1962年在崔家桥联校教书,1963年到汉寿一完小教书,后调到汉剧团当总务,最后调到县革委会辖下的总工会。在总工会工作期间,1970年被派到临澧官庄枝柳铁路修建指挥部任秘书长,1974年,被派到蒋家嘴建闸指挥部办公室任职,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在事业上旭日东升之时。然而,就在这年冬月,他和几个人下到河里推船,重感冒不注意及时治疗导致了风心病。也许是父亲早知道这世态炎凉,自他染病后就急于刀落病除,生怕疾病给耽误了工作前程,不征求家里人意见就自作主张了。父亲这次手术后元气大伤,可他还是对工作那么执着,不注意修养,本来强壮的体魄不到两年时间就垮了。后来他无不遗憾地对哥哥说,那两年,上面还有意提拔他,但因为自己生病遭人阻拦。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父亲几乎每年都因病情反复发作住院,有时住院大半年时间,给全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

父亲是爷爷奶奶的长子,在那个时代,不言而喻他必须扮演好全家人的顶梁柱角色。年轻的时候他跟随有文化的族里长辈学习,深信只有自己有文化才能改变命运,这从他与母亲的结合也可以略感一二。母亲出生在书香之家,外公知书达理,远近有名。母亲了解父亲的心思,非常支持父亲去外面寻找机会。1957年父亲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当时的简易师范速成班。听母亲说,当时家里非常困难,父亲为了买一本《新华字典》,找当时已在县机械厂工作的二叔借一元钱却遭拒,母亲就只好忍痛割爱把自己出嫁时的金戒指变卖支持父亲完成学业。父亲在崔家桥教书时,考虑到母亲读过两年私塾,曾动员母亲去做代课教师,母亲因为有些胆小害怕而放弃了这个可能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甚是憾事!

为了全家人“农转非”,父亲花了不少心思。1970年,他和母亲商量,把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14岁的哥哥安排去县汉剧团工作(在这之前,他把幺叔一家人弄去了县国营南湖渔场)。1972年,父亲又把姐姐弄去县城读书,希望姐姐通过在县城读书和生活改变命运。这些安排在当时都是明智之举,父亲对整个家庭的担当和规划无可挑剔。无奈天有不测之风云,这一切美好向往随着父亲生病而步履维艰。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与病魔抗争中的父亲看到了希望,但他更多的想法应该是不再奢求于人了。于是和母亲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全家人不再分开,在县城围着他生活在一起。那一年底,我被接到县城,不再在农村老家当“小铁梅”了,全家人在县中医院围着父亲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1978年,父亲干脆把老家的房屋也卖掉了,一是用来补贴家用,二是显示他破釜沉舟的决心,告诉我们儿女必须努力学习,自立自强。

一家人在县城生活,靠的是父亲和哥哥的微薄工资。哥哥天生聪颖,文化功底也不错,但他作为长子,首先想的是全家人的生活问题,还要照顾父亲,为母亲分忧,高考之事他连想都不敢去想,这是我至今还对兄长心存遗憾和感念的事情。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年代,一切生活必需品都要凭票供应,连菜市场的豆腐供应也是如此。母亲、姐姐和我都是农村户口,一家人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为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可谓想尽了一切办法,其中最为称道的是取得了朋友的大力帮助。县电影院的李叔叔把母亲安排在电影院的建筑工地打工,县经委的管叔叔给我们解决粮食指标,县税务局的刘叔叔给母亲后来从事个体经营提供帮助……还记得那年父亲从他的朋友那里弄来1500斤的生活用煤票,我和哥哥去周文庙拖运的情形。那天,我们还请了一个人帮忙。三个人一大清早拖着板车从县城出发,走了大约十几公里的路程,到达周文庙时已是上午10点了。哥哥在煤店窗口把票递上去准备开单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店员说要哥哥回县煤建公司盖章才能开单取煤。哥哥走到我的跟前,没有半点抱怨,很平和地说:弟弟,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回县里去办。然后就一路小跑回去办。等哥哥再来到周文庙时,已经是下午三点钟左右了。我们中午没有吃饭,哥哥来回走了几十公里路,他吃饭了没有我也没问。大家只顾着马上把煤运回家。第二天我们又找来工具,把运来的煤和上一些黄土,一鼓作气做成藕煤。看到几百上千的藕煤摆放在太阳底下,我们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脸上的疲倦也没有了。

除了取得朋友的帮助,父亲还利用闲置的场地和母亲养猪养鸡种菜,一家人的生活物资并不比城里人少,其乐融融。

我到县城读书的三年半时间,父亲对我的管教是非常严厉的。为了引导我学习写作,他叫我每天写日记,背范文。那些范文都是父亲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现在记得最清楚的两篇是登载在报纸上的1977年高考优秀作文《满园春色又一年》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满园春色又一年》是我第一次练习背诵,父亲要求可严了,不能停顿,不能错一个字多一个字少一个字,这篇不到1000字的文章前后花了我差不多一个星期的时间,之间没有少挨父亲的打骂,哥哥见到我难过就和我一起背,耐心地指导我背诵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后,我就不再害怕了,后来七八千字的文章也很快就背下来了。记忆力的训练让我在平时的学习中受益,至今我对中学阶段学习的各学科知识都还没有忘记。

父亲在我的学习上不吝花费,买来当时最为紧俏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和电子计算器,鼓励我向少年大学生谢彦波学习,自学成才;另一方面,他又为我精心准备参加1978年的中专考试,希望我向他当年那样一考中的,尽早脱离农村户口,参加工作。他把几十道政治题目抄录到一个小本子上要我背,又要哥哥写了近1500字的考试范文《紧跟华主席,迈上新长征》(当年的考场作文题目是《新长征的号角吹响以后》)。父亲把我学习的弦绷得很紧,但我并不感觉到累,认为这样总比一个人在农村时好过多了。结果,期中考试刚考完两科,我就因重感冒染上急性肺炎,和父亲一起在中医院住院,这下子急坏了母亲和哥哥。在我住院的那一周时间里,哥哥背着我去人民医院照片,细心照料之余,还在精神上鼓励我战胜困难,准备迎考。那年我去毓德铺参加中专考试,语文、政治这两科考前搞准确了,考试成绩不错,但因为理化两科我才刚开始自学,加之生病耽误了学习,才得了不到一半的分数。那年虽然没有考上,但成绩只差几分,我自然对学习更加有信心了,也坚定了我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冲出农门的信念。

在高中阶段,父亲改变了对我严厉的做法,以“慈爱”之心化解我在学习上的各种焦虑。尤其是在高考期间,父亲不再过问的学习情况,而是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给我买肾干滋补身体,每天晚上为我点好蚊香,布置好学习环境让我安心复习。高考成绩出来后,虽然没有达到父亲希望看到的理想目标,但毕竟可以上大学读书了,可以跳出农门了,所以父亲就和我一样,对录取之事天天等着望着,没有主动去过问。等到本科院校录完我被刷下时父亲就急了,好在两天后常德师专的录取通知来了,父亲才如释重负。不久父亲就办了病退,姐姐的工作解决了,母亲的户口也随父亲落在城里。一家人马拉松式的“农转非”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师专读书期间,父亲培养我写好了字。父亲对我说,以后当老师,字是一块招牌。那时候父亲也没有去找什么字帖,而是把他在以前工作中写的日记、材料等文字拿出来让我临摹,照着他的笔迹写字。一个假期过后,我的字迹长进不少。后来我考上研究生后在家里写论文,父亲又把他当年写材料的方法传授给我,我从中得到启发,不到两年就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相较于对我的培养来说,父亲在对哥哥和姐姐的培养上做法就不一样了。哥哥虽然在学校读书时间不长,但文字和书法功底非常不错,凭着这些功底,哥哥后来与我差不多同时电大毕业。哥哥的这些习得肯定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紧密相连的。由于哥哥很早就在父亲身边生活,工作之余经常协助父亲处理文字材料。父亲的一些朋友时不时在父亲面前夸赞哥哥,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爱才之情,可这些要么被父亲忽视要么被父亲拒绝了,发展的机会就这样悄然失去。哥哥和我聊起这些事情时不无遗憾,感从叹来。

父亲对姐姐的培养重在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体贴父母,学会做家务活,对姐姐在学习上的要求没有哥哥和我那么严厉。父亲非常疼爱姐姐。发现姐姐眼睛斜视问题后,父亲抱着病躯带姐姐去长沙做显微手术治疗。在姐姐的工作问题上父亲想了很多办法。父亲病退那年,本想姐姐去当教师,但姐姐认为自己经常声音嘶哑而作罢,后来父亲又想把姐姐安排在总工会工作,也未搞成。最后就叫哥哥出面,找人安排在副食品公司。在副食品公司工作时,父亲又找人把姐姐借调去档案馆工作,希望姐姐有一份轻松的工作,但最后没有去成。受父亲影响,姐姐的社会交往能力强,对家里的人和事照顾周到,亲戚朋友们都乐于和他交往,她去中国银行工作就是亲戚帮忙促成的。直到现在,姐姐都是我家所有亲朋好友联系的纽带。

改革开放后,病中的父亲思想观念改变了。他不再纠结自己的人生了,工作上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了,就开始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家庭建设上。父亲是个非常爱面子的人,他知道在生活上求人不如求己,家里没有足够的钱,家里的事情都难办,更何况要办得体面。于是果断劝说母亲辞掉在总工会的电视售票工作,帮助母亲办理个体工商登记,协助母亲摆地摊图书,后来又指导母亲酿制槟榔,炒制五香瓜子花生等。父亲年轻时就练就了小手工技术本领,会编制各种农具,我见到的有篾制皮撮箕、筛子、斗笠、草鞋等,京胡、琵琶等乐器父亲也玩得非常熟稔。父亲利用自己的这些小手艺,亲手为母亲制作图书架、货柜箱等,利用自己当过学徒和总务的经验,为母亲的小生意掌舵,即使是在父亲住院期间也是如此。母亲则不怕辛苦,起早摸黑。每到晚上,母亲就把收入交给父亲记账。父母在小生意上的精打细算,很快让家里的面貌得以改观,他俩也在唱和生意经中找到了乐处,以至于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还坚持了好几年,直到我的孩子出生才放下。

父亲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他自始至终都认为他是大家庭的顶梁柱,倾其所能去扮演好“大家长”角色。叔叔们、舅舅们都非常尊重他,两边亲戚家里的大事他都去管。前面说了,很早的时候他就把幺叔一家人迁到国营南湖渔场,使幺叔一家人吃上了国家粮。二叔一家在农村与人发生矛盾了,他亲自出面解决,还动员二叔搬到城里来住。为了帮助二叔解决在城里修建房屋的问题,他以自己的名义找人买到宅基地,解决修建时发生的各种纠纷,让二叔一家在城里立稳足。那时候父亲可就是没有想到为自己的儿女留下片瓦。两个叔叔后来在父亲去世后闹矛盾,老死不相往来,真是有愧于父亲对大家庭的苦心经营。

父亲一生对外公外婆毕恭毕敬,尤其崇尚外公知书达理。哥哥在外公家里启蒙读书是父亲的主意,这为哥哥打下了很好的求学基础。父亲对舅舅们家里的各种事情同样十分关心。三舅的女儿发生车祸,他去找人处理,得到了满意的赔偿;他寻找机会把舅舅家的人带出去工作;他游说推荐大舅的儿子上大学。外公外婆去世,父亲都去主持了葬礼。由于舅舅们住的地方交通不便,父亲病后每次去舅舅家,都是舅舅们用竹轿抬进村,舅舅们都把父亲当成了他们的“大家长”。外公外婆这个大家族的人都心地善良,尤其是在父亲生病期间给了我家很多帮助。父亲手术时,舅舅们把外婆用轿子抬到雷神庙农村老家照顾我,和我同吃同住一个多月,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父亲在雷神庙老家农村也很有威望,他是当时唯一在县城工作的国家干部。有一年,父亲想去毓德铺公社工作,做父母官,父亲告诉母亲这个想法后,母亲因为担心乡下环境不好影响前程,就劝止了。要是那次去了也好啊,不会生上如此大病。在工作中,父亲心里总惦着老家。为了解决乡邻的生产生活问题,他给生产队搞来一台柴油机。这台柴油机在当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打稻谷、碾米都离不开它。老家的人参军入伍、出外谋生、生病住院、旅途劳顿落脚我家,大大小小的事情父亲都不厌其烦,热情提供帮助。那些年,正值拨乱反正平反工作,父亲帮助蒙冤的乡邻整理材料,协助他们去找相关部门解决问题。老家的人待我们也很好,经常来县城看望父亲,给我家也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在那个年代,父亲对家庭的担当,对家庭的付出,对家人的关爱,回忆起来足以让我们做儿女的感到欣慰。父亲生病十几年,虽然给家庭带来了困扰,但我们做儿女的从来没有怨言,各自努力学习和工作,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父母善尽孝心。在我行文即将结束时,哥哥发给我以下文字,详细记述了父亲去世时的情形:

那天,父亲在中医院住院,妈急着回家做生意,上午7点我骑单车赶到中医院,早上涂医生查了病房,我到医院厨房给打了开水,看着他还好,我说:爸,我回五交化上班去了。他点了头,然后自己盖好被子休息。我看到他睡下了,就跟爸告别回单位上班了。上班不到半个小时,就听单位传达室给我打电话,打电话的人是我单位在中医院住院的沈善君,他说:杰民,你快点来,你爸没了。我感觉天都塌了,就慌忙骑单车赶到中医院,看到爸已不在人世,我就拼命喊爸啊爸啊。后来妈妈和杰群也到了,就给爸穿寿衣寿鞋。

父亲生于1933年阴历二月初一,卒于1990年10月25日,享年57岁。今年是父亲去世30周年,是以点滴回忆文字纪念。在唤起家人追昔之时,更多意义在于抚今,并以此关照未来,行稳致远。

李朝明

2020年12月10日

搜索更多有关“用沉痛的心情怀念父亲:怀念父亲,您离开的30年我们时刻想念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