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论语中很多地方昭示了孔子处世 论语,雍也6.11按照孔子的标准

人气:449 ℃/2024-01-08 09:33:42

孔子在《论语·雍也》篇第十一章中,为弟子们树立了一个“安贫乐道”的典范——颜回。

唐代清官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比拟自己的陋室,言外之意就是他与诸葛亮和杨子云一样也属于安贫乐道的践行者。

究竟哪些人,才有资格“安贫乐道”?下边以颜回为例,做简单分析。

原文注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憨聊译注

孔子夸赞说:“颜回,真是个大贤人啊!用一个竹筐盛饭,用一只水瓢喝水,住在简陋的贫民巷子里。任何追求荣华富贵的人都忍受不了那样的穷困忧愁,颜回却能照样快乐地生活。他真是个大贤人啊,颜回!”

憨聊俗解

孔子认为:颜回是“安贫乐道”的典型代表,有几层意思应该理清:

——“安贫”是安心过普通“人”生活,不是安于普通“民”的真穷,但毕竟非商人志向。

“一箪食,一瓢饮”。颜回食物食器简单,属原生态,可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只是达不到吃香的喝辣的生活水平;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居住在普通贫民区,房屋简陋,可一家人有房子住,只是不住在富人的别墅区,一般的“人”忍受不了这个愁困,他能自安;

在此,孔子所说的“贫”,并不是缺吃少穿没房子住的“穷”,也不是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的“穷”,只是有基本生活保障的“贫”,是儒商鼻祖子贡自知不能“安”的贫。

——“安贫”是不追求荣华富贵,不是安于穷民的贫困潦倒,也不应是官员的追求。

“安贫”绝不是像孔乙己一样没有足以糊口的工作,不是穷得娶不上媳妇,更不是贫困潦倒到偷书卖钱换吃喝的地步。

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问题,穿着打扮守礼得体没问题,居所冬暖夏凉没问题,就知足了,就可以不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铺张奢华,就可更在意精神层面的富有。

能吃饱的人,才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上云卷云舒”的雅兴。对于官员来说,应该想办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刘禹锡作为地方官把“安贫”作为美德,真有点不合时宜。

——“安贫”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取”。

为了摆脱贫穷,为了获得更多财富,违法乱纪,偷税漏税,投机倒把,坑蒙拐骗,毒化社会,恃强凌弱,欺行霸市,伤风败俗,偷斤少量,丧尽天良,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不安贫,就是拜金和败类!

“乐道”主要分三步:

——好学,知道。

好学,明确仁道的方向与目标,了解仁道的内容与意涵,掌握仁道的方法与过程……知道和有道是修道的前提和基础,知而后行。你连道是什么都不知,脑袋空空没有道,你还乐什么道?

——行动,修道。

知是为了行,学是为了用;好学而不好用,学而不用,就是空谈,就是没用,就是白费功夫;知道的价值还是在于修道和用道,而不是叶公好龙。

——心念,乐道。

心中有道,淡泊自守,坦然自得,每天心心念念,快快乐乐修炼自己的仁道,日积月累的都是仁德。永远保持着心中的快乐,永远不改乐道之志。“乐道”,是悟道有乐修身。

“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的褒扬。

谁最有资格安贫乐道?商人和官员有欲望之累,工人和农民有糊口之忧,军人和学生重任在肩。安贫乐道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只好就落在享受退休金的读书人身上。实话实说,只有退休的知识分子才能安贫乐道。

浅悟零存

做个有修养、有道德的老人,简单生活,轻松生活,快乐生活。吃喝住不愁,功名利禄就真是浮云。安于现有物质生活,耕种所向往的精神田地。

搜索更多有关“论语中很多地方昭示了孔子处世 论语,雍也6.11按照孔子的标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