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三毛没有遗憾的人生:三毛一生中的七个瞬间

人气:371 ℃/2024-04-06 05:25:19

在所有喜爱的作家之中,三毛也许不算最才华横溢的一个。而她的作品,文字浅显,晓畅易懂,也不属于大气磅礴、深厚蕴藉的一类。

但奇怪的是,自从那个长发飘扬、披着一身异域尘沙的身影走入视野,年少的我便从此骑着她借给我的那匹马,走过雨季,走遍万水千山,听过骆驼哭泣的鸣叫,在温柔的夜里做着不知落花几多的梦。直到1991年那个黑色的夜,她用一条丝袜放走了自己的魂。

岁月流逝,她的十几本薄薄的书,各种不同版本的队伍,始终在我的书架,亦在我的心房中占有一席之地。

对于别人,她也许是一笑倾城的背影。而对于我,她是珍藏在心、挚爱到不愿轻易示人的我的宝贝。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纪念三毛的文章,但不知为何每次却总是提笔无言。

这样的文章对她来说也是不缺的。从三毛身故至今,将近三十年,已不知有多少文字书写过她,纪念过她了。而她位于摩属撒哈拉的首府阿雍与和加纳利群岛的故居,每年亦不知有多少书迷前往瞻仰。以至于当地人只要一看见东方面孔,就知道“是来找ECHO的”。

但总觉得与她还有一份未了的文字之缘。

因为她曾是并且始终是我精神的朋友与姐姐。

一天晚上,不知为什么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情真意切地写着一篇文章,而文章的题目就叫做“三毛一生中的七个瞬间”。梦境极为真切,所以醒来后还清晰地记得。

再一想,也对,人的一生看似漫长,其实关键节点不过有限的几个。而同样,如果把一个人的生平摄制成一部电影,最终能够给观影之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不过就是区区几个瞬间吧。

所以,我接受了从梦中得到的“灵感”,尝试用这个角度来写写我所挚爱的作家三毛。

01 那个脸上被涂抹墨汁的青涩少女

少女时代的三毛,那时候她叫陈平,已开始展现她作为情感类作家耽于幻梦的感性特质,偏爱文艺,嗜好读书,而拙于理性思维。所以,文科科目她可以轻松过关,但对于数学之类的理科就束手无策。但她想了个办法,把那些可能考到的题目死记硬背下来,就这样数学科目居然连续获得高分。

数学老师怀疑她抄袭,但年少的三毛就已头角峥嵘:“抄袭,对我的品格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老师气得不堪,单另为她出了一张数学考卷,那上面的题目都是她从未见过的,于是三毛考了生平第一个零分。

自习课上,这位老师将三毛叫到面前,对着全班同学笑眯眯说,老师想请一个同学吃鸭蛋。然后,她拿起一支毛笔,饱饱地蘸满墨汁,饱得“那只毛笔都胖了起来”,在三毛的眼睛上画了两个圆,叫她转过身去。

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意犹未尽,又命令三毛走出教室,沿走廊走一圈。

流满一脸墨汁的少年三毛服从了这个命令,走出教室沿走廊走了一圈,外面的同学一见到她这个样子都尖叫了起来。

下课后一个女同学拖着三毛去洗掉脸上的墨汁,自始至终,她没有掉一滴眼泪。

放学后回到家中,她也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但这个遭受重创的敏感少女却整整流了一夜的眼泪。

第二天她照常来到学校上学,但站在校门口,她一再地想,一再地问自己,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喜爱的东西,我在这儿到底是在忍耐什么?她一想再想,却想不出这样做的意义,于是在心里叹息一声,这个地方,不是我的,走吧!

从那天开始,三毛变成逃学叛逆的少年,天天躲到公墓里静静读着那些喜爱的书籍。只有置身在那个熟悉的世界中她才感到安全,感到灵魂的欣喜与自由。

这种情势愈演愈烈,父母的疏导,心理的干预都没有办法解除她的心结,后来,她干脆辍学在家,从此过上了长门深锁的自闭生活。不讲话,不上学,不与任何人交流,她的心似乎已经僵死,直到几年之后在著名画家顾福生老师那里得到重生。

这无疑是三毛人生很重要的一段经历,说是分水岭也未尝不可。这个教师的行为当然是需要谴责的,也不能下断言就是这段经历造就了未来的作家三毛。但不可否认,有的时候,正是那让人难以忍受的粪肥,催开了生命鲜艳的花朵。

02 她抱着那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刊物跑回家去,一进门便声嘶力竭地叫了起来

经过几年的蛰居生活之后,具有绘画天赋的三毛师从顾福生,开始了自己的学画生涯。那个有着艺术家敏感内心的年轻教师注意到了这个沉默寡言的少女,他尊重地对待她,耐心地引导她,温和地倾听她,于是,这个内心深受重创的少女如同一株曾被压折的嫩枝逐渐恢复生机

有一天,她忽然对顾福生说,老师,我写文章给你看好不好?

老师郑重回答,再好不过了。

于是,三毛回到家兴致勃勃地在纸上涂涂抹抹,然后交给老师。老师默默收下,没有做任何评价。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快下课的时候,老师忽然轻描淡写地对三毛说,你的文章准备在下期的现代文学刊登,同意吗?

轻轻的语气,却如同惊雷在三毛耳中炸响。她不敢相信这是事实。直到真正看到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她拿着那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刊物跑回家去,一进门便声嘶力竭地叫起了“爹爹姆妈……”

她的父母慌慌张张地冲出来。那些年,不走常轨的女儿一直是他们内心最大的惊悸。三毛把杂志递到他们眼前,说,我写的文章。

父母愕然地接过去,“眼中泪光一闪”。

长期压抑自卑的心,一点点的肯定都弥足珍贵。

幸遇这位耐心、温柔,有着纯善灵魂的好老师,少年三毛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开始执笔行文,将生命的欣喜与感动倾泻在了稿纸之上。

从此,她找到了生命的支柱,永生的恋人—写作。

而更重要的是,她开始走向广阔的人生。

03 请柬已经印制,却眼看挚爱的德国未婚夫倒在怀中

走出生命低谷的三毛像所有朝气勃发的女孩一样走进大学校园,郊游,跳舞,约会,挥洒着青春的光彩。她有过青涩没有结果的初恋,但最终却收获了真正意义的爱情。那是一位比她年长许多的德国人,有着一双温柔的蓝色眼睛。

他们情深意笃,相约结为连理。但请柬已经印制,三毛的德国未婚夫却因心脏病突发猝逝。钉上棺木的声音将三毛的心刺得血肉模糊,她狂叫痛哭,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青少年时代的三毛,曾经对生命充满悲观。但人生刚刚开始出现一抹鲜丽的色泽,没有预兆的打击却不期而至,她一度精神濒临崩溃,为了疗伤,她毅然去国远行,从此开始终生没有停歇的流浪的脚步。

04 见到从楼上跑下的荷西,她有种触电之感:这世上竟有如此英俊的男孩

因为来自吉他唱片与图片中葡萄园与小白房子的美好印象,三毛来到了让她向往的西班牙。在出国初期辗转留学的日子里,她起初心情低落,思乡情切,语言不通,物质窘迫,但好在年轻富有生命的韧性,一切心酸悲苦的境遇最终都在日益坚强的内心中化为云淡风轻

有一年圣诞节,她应邀参加邻居的一个聚会。忽然有一个男孩从楼上跑下,三毛抬眼望去,一阵触电之感顿时传遍全身—世界上竟然有如此英俊的男孩!

那个男孩就是在未来的岁月中将与三毛在撒哈拉白手成家,郑重许下今生相守誓言的西班牙男子荷赛马利安.葛罗,三毛为他起了个荷西的中文名字。

不知道是不是那一眼让彼此得以确认对方就是今生唯一的灵魂知己。几年后,当三毛再也无法抵挡“那前生乡愁般”的怅惘而决定远赴撒哈拉沙漠时,这个并不擅长用语言表露心境的西班牙男人,却不声不响地申请到了北非沙漠中磷矿公司的一份工作,提前到了那里等待三毛。

05 在沙漠中跋涉一个小时与一个叫做荷西的西班牙男人缘定今生

如果说对一个女人最大的赞美就是向她求婚的话,那么,远赴风声呜咽的荒凉大漠决定与她甘苦与共,那必定是难以割舍的真爱。而这样一份真情恒久的爱,又怎能不强力叩击所爱之人的心扉,让她许下缘定今生的诺言呢?

于是,两个相爱的年轻人身着衬衫长裙,在闷热而尘土呛人的沙漠中步行了一个小时来到小镇上的沙漠法院公证结婚。

三毛收到的荷西的结婚礼物是她期盼已久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

从此,那个诚笃温厚的欧洲男人与三毛共同度过了十六年挚爱相守的童话岁月

而那个快乐幸福的小女人,在时隔多年后重新提起笔来,将那些艰辛、沧桑而苦中作乐、泪里带笑的异域生活真实地记录下来。而她所有深藏的才情与灵性,都在那些生机沛然的文字中清泉般流溢而出。

昔日那个对生命充满怀疑的陈平已消失在永不再来的雨季中,而一个笔名叫做三毛的女子从此走进万千读者的挚爱之中

她的作品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而她与荷西,也就此成为华人世界中家喻户晓的神仙眷侣。

06 那一个月夜,荷西永远地沉睡在了他永恒情人的怀抱中

荷西是个以潜水为生的人,也是将大海视为永生挚爱的男人。但,就是这个据说持有全西班牙也不过只有区区几人持有的潜水工程师执照的人,在1979年的一个月夜落入海的怀抱中永眠。

可以想见这份打击对三毛有多么致命。在等待消息的一夜中,那曾在北非沙漠的风中飞扬的长发丝丝斑白。

荷西落葬之后,一度她了无生趣一心求死,如果不是因为一双白发父母的苦苦哀求,如果不是长达七个小时相对而坐一定要让她做出“不死”承诺的作家琼瑶,她一定会像以往许多次收拾行囊离开伤心之地那样,与这个在她眼中已没有任何色彩的世界挥手作别。

好在,生命的韧性是极其强劲的,强劲得超乎我们的想象。三毛终于又一次慢慢复苏,一个黄昏当她发现自己在田野哼唱,死而复生的感动让她喜极而泣。

她回到了故乡台湾,开始教学,依旧旅行,她的笔一直都没有停下。她还来到了阔别多年的中国大陆,在故乡浙江祭祖,穿行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那个波西米亚风格的女子,在摄影家肖全的镜头下,流露出沧桑的豪迈与风霜无侵的赤纯。

她还来到了甘肃,在兰州飘着雪花的冬夜,她一夜无眠,对着黄河轻轻叫了声母亲。在敦煌莫高窟的洞窟中,她看到自己的一生如同电影镜头般在墙壁上回放,体验到生命本质回归的清明洞彻。

在游记《夜半逾诚—敦煌记》中有一句话,她写道“我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

07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1991年1月2日,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入住台北荣民总医院,当日经一台小手术后状况平稳。3日深夜,三毛让父母回家休息,对护士叮嘱说自己睡眠不好,请不要打搅她。第二天凌晨,护士走进病房,发现三毛并没有躺在病床上,随后她走进卫生间,看到三毛坐在马桶上,旁边有一个用于吊瓶的支架,三毛的颈项吊在一条悬垂的深色丝袜上,已经自缢身死。

她双目微闭,面容安详。

旋即,她的死讯震惊了整个华人世界。千万读者震惊不舍,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对于三毛最后的离奇辞世,至今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说她因身体疾病心情悲观,有人说她苦心创作的《滚滚红尘》没有拿到金马编剧奖倍感失落,而她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则坚称属于精神恍惚导致的意外。

在我认为,那应该更多是主动选择的结果。

在当时的情形下,只要稍一伸手便可获救,显然她去意已决。

不过,脱离偏狭的生死观,我相信这样一颗无比丰富绚烂的灵魂,对于生命与宇宙一定已经有了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解构。

“我的一生没有遗憾,多彩的半生,坎坷美丽而哀伤的半生,我可以死了。”

“我太幸福了,许多人一生只活一次,而我活了许多次不同的人生,这是上帝给我的礼物。”

这是从三毛书信集《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摘录的文字,多写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早中期,而那时三毛不过是三十出头之人,却已具备如此豁达的生死观。

对于我们不曾认知与理解的事物,我觉得沉默便是最好的解读。

在《我的宝贝》一书中,有篇文章是讲述一柄象牙裁纸刀的来历。三毛在家里有时会用它当做束发用的簪。文章的最后,她这样写道“当有一天,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仅仅我的灵魂—走过生满仙人掌、锦葵和金银花的幽径,穿过荆棘的花丛升上去时,我将不再需要这支簪。那时候,接下来得到这件东西的人,不要忘记了,再把故事写下去哦。”

她什么都不要了,而故事依然在继续。

图片来源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三毛没有遗憾的人生:三毛一生中的七个瞬间”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