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民间故事手绘是怎么弄的?新青年,上封面水墨画出歇后语

人气:339 ℃/2023-12-23 09:19:05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实习生王幽

小时候用画笔来描绘天上的云卷云舒,长大后用画笔留住童年的歇后语,这是“85后”的成都姑娘陈典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因为不喜欢睡懒觉、逛街这类普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陈典被朋友们戏称为“老年人”,她索性给自己取名“典婆婆”。

打油的漏斗——没底儿,理发师的徒弟——从头学起,七八月的南瓜——皮老心不老……从小跟着外婆长大的陈典,记忆里有好些有趣的歇后语,“小时候听到这些,大家总是笑作一团。”那样的欢乐让她怀念,她便用画笔储存记忆。

陈典的绘画作品中总是出现一个绾着小发髻、系着蓝围裙的婆婆,她会因为买菜回家发现缺斤少两火冒三丈,她会在闻到隔壁王婆婆炒回锅肉、而自家桌上却是小葱拌豆腐时生闷气……一份调侃、一份自嘲,却不失风趣幽默又治愈人心。

在这个节奏不断变快,潮流更迭不休的时代,人们不断追赶着最新的资讯。而这位85后的“典婆婆”,选择在婆婆这个独特的视角里,老派地观察世界,传达那些值得珍惜的生活。

辞职作画 用水墨记录传统民俗

本科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硕士求学于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学习室内环境设计的陈典刚毕业时是个标准的白领,从事着室内设计工作。

日复一日的设计工作中,她总会想起那些学画的日子。六七岁起,陈典开始拿着水彩笔描摹世间万物;小学时,她的周末在少年宫的国画课上度过;再大些的时候,她求教于川籍画家周元泽,也曾试图用画笔点缀世界。

触动心灵的,或许又是那些独自一人在英国求学的日子。在伦敦生活的近两年,陈典时常带着用废纸盒做成的画板和几支毛笔,在泰晤士河旁边画人物画像。“你要不要中国水墨头像?”几番交流下来,中国元素十足的绘画风格总能收获一些外国朋友的肯定。

要做自己喜欢的事,陈典这样想着,而后辞去了设计事务所的工作,开始醉心于绘画世界。

“立了秋,扇子丢。”2015年,陈典第一次在自己的公众号“典婆婆摆闲画”发布文章,俏皮又风趣的风格开始受到关注,随后她又开始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水墨漫画。一时间,歇后语、童年记忆、日常生活都成了作画的素材,陈典会用漫画中调侃“双十一”的抢购经历,也会用笔墨记录“历史上的今天”。

如今的陈典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笔下热情幽默、诙谐直率的人物故事依旧鲜活,她还以小女儿为原型制作了一组表情包。

目前,陈典创作的部分水墨漫画开始在意大利与中国合办的《世界中国》杂志上连载,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传统中国的模样。

笔尖百态 用画笔作出歇后语图集

小时候的陈典喜欢听大人们讲故事。大人们在一边话家常、“摆龙门阵”时,总能说出一两句歇后语。可就是这一两句“不一样”的话总能画龙点睛,又极具感染力,让热聊中的大家笑作一团。

当年那些喜欢说歇后语的大人们正在慢慢老去,一些传统的故事和语言也逐渐淡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视线。目睹过这种趣味的陈典不甘心看着它们被时代淹没,她决定用绘画为传统民俗保留一份能量。就这样,一本以水墨画绘就的歇后语画集诞生了。

产生这个念头之后,陈典开始处处搜集歇后语。在翻阅数本歇后语大全后,她选择出其中适合创作成画的句子,再辅以幽默的笔触表达。

也部分内容来自家中的“段子手”:外婆和姨婆。“丫头抱到酒坛子啄瞌睡——醉也没醉,睡也没睡”,看到这句歇后语的时候,陈典就捧腹不已——那是外婆深夜用微信发送给她的歇后语,“老一辈的人真的自带包袱,外婆知道我在收集歇后语,大半夜还在给我发,认真得很。”

“今天的我们,已经离歇后语越来越远了。记得小时候外婆和我们对话,歇后语常常脱口而出,总是充满了智慧和幽默。”今年7月,陈典以“典婆婆”署名的歇后语图集《皮笑肉也笑》正式出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推荐语中如是说。在他看来,陈典收集民间秀后语,再配上水墨漫画和解说重新亮相,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梁平在推荐这本书时则提到,“以夸张和机智的笔法将传统民俗和现代时尚完美融合,让人看了就懂,懂了就会,余味无穷。”

歇后语图集的出版只是民俗文化传承的一个开始,未来,陈典还计划着做一些水墨漫画风格的小动画,擦亮被蒙尘的民俗宝藏,“这些有趣的民俗文化,应该永久地流传下去。”陈典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搜索更多有关“民间故事手绘是怎么弄的?新青年,上封面水墨画出歇后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