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野馄饨为什么是青岛特色?那些年你吃过的野馄饨

人气:252 ℃/2023-12-31 03:19:18

据说

在青岛最尴尬的是

与朋友互道晚安

又相遇在街角的野馄饨摊

最近两段视频火了

拍的正是青岛的饮食男女

很多青岛人边笑边看

不自觉已热泪盈眶

记不清谁说过

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

心一窄想寻短见

就放他去菜市场

如果换在青岛

几个苍蝇馆子

就能解决你一切不爽

▲友情提示:视频精彩,不看亏了!来源:“了不起频道”公众号

江湖菜馆

在青岛老城区

高高低低的路两旁

藏着很多小饭馆

别看门面不气派

却能吃出江湖的味道

看场子的大哥

一头长发 一身侠气

像不像中年版陈浩南

皇后大道东

罗大佑;蒋志光

来这里吃饭

你得懂江湖规矩

叫号大哥一口标准青普

C38,有木有

菜齐了,你就别矜持了

尝一块招牌辣大肠

就此吞下你的欲望

贪嗔痴跟着烟消云散

蚝油扇贝

吸一口酱汁让你欲罢不能

再加上辣炒鱿鱼条

哇,正点

来这样的小馆子吃饭

总有种《重庆森林》的感觉

好想再吃一次

5月1日的凤梨罐头

不知道它会不会过期

烧烤

老何

非著名青岛老炮儿

资深媒体从业者

业余青岛美食评论家

可以说

他一路见证了

青岛烧烤20年的变迁

▲黄杰显 摄

老何说

他印象中的青岛烧烤

要从上世纪80年代末说起

在四方人民路菜市场旁

有个电烤肉摊

别看5毛钱3串

但在那会儿已经很奢侈了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对老何来说

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周末

因为姑姑会带他

来这里吃上一顿

他记得摊主的嗓门特别大

每次端上烤肉

总要吼上一嗓子

千万晾晾

经常吓人一跳

▲黄杰显 摄

到了1993年

老何吃烤肉的摊点

转战到小村庄大转盘桥下

那里最出名的是

胖姐烧烤

那会儿的烧烤花样简单

只有烤肉和烤火烧

▲图文无关,黄杰显 摄

再后来就是

大连路史家烧烤

最早是两兄弟在经营

烤肉8毛一串

每天过了凌晨12点

很多出租车司机

来这里***串喝啤酒

聊聊一天的见闻

卸下一天的疲惫

老板也非常贴心

担心啤酒太凉

总是提前拿出几瓶

给大伙热一热

……

还有一家烧烤

青岛人对它特别有感情

对,老谢烧烤

老何说

早先的老谢烧烤

在三百惠西侧

很多青岛人都把这里

当成夜场的第二站

用青岛话说就是

投投酒

老谢烧烤

火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你要提前两小时排队

老何最爱这里的

大棒骨和烤鸡爪

可惜的是

后来客人越来越多

老板可能嫌麻烦

烤鸡爪就不再有了

网上曾流传

老板的微信朋友圈

嗯,果然是任性的人

想不出摊

就不出摊

现在的老谢烧烤

已经退路进市了

一切都没变

味还是那么正

队还是那么长

野馄饨

野馄饨摊

一般和烧烤摊并存

在青岛

和你一起吃过野馄饨的

都是真正的伙计们子

三五知己要碗馄饨

小酒喝着

吹着牛皮聊着理想

我们也是拉动青岛GDP的人

这样的日子真是痛快

为了吃上一顿野馄饨

住崂山的能跑去四方

住市南的能跑去李村

野馄饨藏着无数人的回忆

会让你想起

某个场景某个人

还有那些安放在

路边摊的孤单心事

西镇双刀客

说到青岛烤肉

必须再说说另一个派别

那就是西镇电烤肉

它和西镇臭豆腐

并称西镇双刀客

没有人规定先去哪家

要根据队伍长短自行决定

电烤肉是真的入味

里脊、鸡心

都是食客的最爱

几串吃下来

刚刚排长队

找停车位的烦恼

通通不叫事儿

臭豆腐也是一绝

切成方块的豆腐入油

炸得金黄酥脆

配上酸汤小醋、蒜蓉辣酱

厚脆的裹壳

混着汤汁一口咬下

我去

舌根确信听到了

油皮爆浆的声音

吃到最是动静处

再来一杯酸梅汤

完美

网友:JoJoyooooo

这才是西镇烤肉

的正确打开方式

什么座位不座位的

不重要

四方拉面

念旧的人贪恋老味道

就像我们常常怀念

老四方某个小门头里的拉面

老何说

四方拉面的代表有4家

鑫源、鑫顺、鑫明明、平安

店面不大

甚至感觉有些破旧

上世纪九十年代

不管上班的,上学的

很多人一到中午

就直奔四方拉面

一碗棕黄色的咖喱汤拉面

一勺起酥的辣椒

多加二两面再配个烤火烧

赶上兜里余钱多

加一份拌牛肉、一瓶啤酒

青岛的拉面

一眼看去形似西北拉面

但归根结底却处处不同

面条颜色发黄

口感偏软易吸汤汁

面汤清亮

因为放了酱油、咖喱粉

所以汤色微棕而不是白色

辣椒自添

不能是细粉、不能多油

必须要是炸得辣椒碎

当然少不了一瓶

吃面最搭的灯塔米醋

▲半岛记者 何毅 摄

有时候想想

能让这座城市有温度的

从来不是繁华的霓虹灯

而是被质朴的细枝末节

填满的真情和回忆

▲半岛记者 何毅 摄

老四方拉面

大概也是这样

简陋却真挚

不起眼但又很重要

几十年如一日

一直在你身边

安慰你无处安放的情绪

再抱抱你的悲伤

哦,对了

鑫源拉面的老板

非常之有个性

经常一边穿着肉串

一边盯着股市

炸串

如果你第一次来青岛

没有当地人领路

你肯定想不到

一个小超市也会藏着乾坤

炸串

是青岛人的一个记忆

每天放学的路上

必须掏出零钱来上两串

等到情窦初开

带上心爱的姑娘

20块钱就吃到眉飞色舞

后来的后来

当年的孩子有了孩子

每逢周末还要来这里

一边吃着面筋

一边唱着那首抖音神曲

怀念啊,我们的青春啊

青岛炸串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裹面

咬上一口,满足

第二个特点:

它一般都隐在胡同里

深藏功与名

▲视频来源:“了不起频道”公众号

啤酒屋

夏天的夜晚

青岛人的仪式感

从营口路海鲜市场开始

▲(此部分动图:二更视频)

寻觅一口鲜美

填满一座城市的胃

青岛人对海鲜的要求

只有一个字:鲜

要鲜就要快

没人来得及讨价还价

大家争分夺秒

拎着螃蟹、大虾、八带

赶着去下一个目的地

啤酒屋

爆炒、油泼、清蒸、白灼

5分钟之内

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做得快

吃可得慢慢享受

在青岛吃海鲜

必须配上扎啤

没有酒哪来的故事

别的地方喝啤酒挑牌子

青岛人喝啤酒挑厂子

一厂、二厂、五厂

有扎啤才叫夜生活

下楼遛弯来一杯

提神醒脑来一杯

娱乐休闲来一杯

这一天才算充实

行了

白叨叨了,干了来

老板,再来扎酒

友情提醒:

对一个青岛人

最深沉的爱就是

不要问他有没有痛风…

▲黄杰显 摄

有时候想想

青岛人为什么天性乐观

因为大家习惯了

从热闹市井的地方吸取热气

化成自己走下去的力量

在青岛的大街小巷

人们把酒言欢

听着车来车往

烤肉一串又一串

扎啤一杯又一杯

孩子、工作、房贷

通通放到一边

美食已经无关紧要

在这平淡夜幕下

青岛人吃的

是一种知足常乐

人生啊

不过是一饭一蔬

哪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啥也不说了

都在酒里了

搜索更多有关“野馄饨为什么是青岛特色?那些年你吃过的野馄饨”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