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教育>正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时练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人气:274 ℃/2024-03-01 14:16:00

1.白鹭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喙”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鹤”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意思。

4.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白鹭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猜谜语: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打一动物)谜底:白鹭(师出示图片)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诗《白鹭》,看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如画的美妙境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出生字和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质疑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理清文章脉络,指导分段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部分(2—5)写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

第三部分(6—8)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第四部分(9—11)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抽生认读生字新词。

2.熟读并背诵有关白鹭的诗句。

二、学习1-5自然段,感悟白鹭的“精巧”美。

1.在郭沫若先生的眼里,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板书:精巧的诗

2.思考回答:诗有哪些特点呢?(语言精炼形象,节奏感强,富有意境。)

3.自由朗读课文1-5自然段,体会白鹭诗一般的“精巧美”。

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读读1-5小节,边读边想边画--从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白鹭的精巧?

4.集体交流,引导,感悟。相机使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外形图和对比图。

三、学习6-11自然段,感悟白鹭的“韵味美”。

1.齐读课文6-11小节。思考:你仿佛看到白鹭生活的哪些画面呢?(觅食、栖息、低飞)哪些画面深深地吸引了你呢?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回味无穷的词句,并写下你的感受!

2.指名学生集体交流,使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师生导读导悟。

第一幅图----白鹭觅食(第6小节)

指名给画配上画外音,指导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第二幅图----白鹭栖息(第7小节)

指名交流感受。配乐齐读课文。

第三幅图----白鹭低飞(第8小节)

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悠然和快乐。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目睹白鹭的亲身经历。

第四幅图----白鹭全部生活场景

指名集体交流,体会“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四、赏读全文,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外作业

2.落花生

教学目标:

1.认识“亩、

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

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教学难点: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猜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板书课题。)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

(1)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

(2)理解新词“吩咐”“爱慕”“体面”的意思。

2.试着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2)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继续学文。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这一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花生的特点及爸爸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哪一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议花生是详写。)

2.讨论:花生的特点是什么?

(1)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出示父亲的话,启发思考:父亲借落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个什么样的人?引导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齐读父亲的话,感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回顾课文,开展活动

1.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作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3.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1.出示桂花图片让学生认识。(师板书:桂花)

2板书课题。思考: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桂花雨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二、自由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逐段读课文。

4.疏通课文脉络。

三、初读课文,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找出课文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想想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课件出示描写桂花的句子)

2.这些句子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桂花的香气呢?(“浸”)

3.“浸”本是指泡在液体里,在课文中也是这个意思吗?

4.是什么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浸泡时间有多长呢?

5.从这几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

四、品读文段,再闻花香

1.对作者而言,她的童年又是如何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的?

(摇桂花、品花茶、吃糕饼、送桂花。)

(2)再看看插图,结合我们童年的生活经历来想象一下,作者可能还会在桂花树下做些什么?

(在桂花树下读书、玩游戏、喂小鸡,清晨迎着花香去上学,晚上坐在门前数星星、听长辈讲故事……)

2.小结。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文,感受摇花乐。

⒈体验摇花乐

默读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那些句子,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想想我会在什么时候缠着母亲问呢?(早晨睁开眼睛,吃饭的时候,睡觉前,放学一回家)体会迫不及待的心情。

2.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纷纷扬扬的桂花轻轻地落在了你的头发上,落在了你的脸颊上,落在你的眼睛上,你的脖子里,你的手心里,你的全身都是金黄的、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的桂花,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3.多么美丽、温馨的画面,难怪多年以后作者还总是想起这阵阵桂花雨,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板书:摇花乐)

三、品读句子,感悟思乡情

1课件出示:“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试着轻轻地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离开家乡二十几年的母亲,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桂花,母亲还会想起故乡的什么呢?(板书:思桂花)

2.虽然母亲嘴上说的是桂花,其实心里想的是家乡,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呀?(板书:思乡情)

3.总结:片片桂花雨,浓浓故乡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感悟(课件出示琦君背景资料)

1.琦君为什么对故乡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2.简介琦君。

3.这样一位背井离乡的老人,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咱们来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

五、拓展延伸,抒写童年。

1.以“儿时的味道”为主题,写写你的童年记忆。)

2.荐读琦君的作品:《一对金手镯》和《下雨天真好》,让学生在浓浓的书香中找到一份童年的快乐。

4* 珍珠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9个生字,

读准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重点:在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领悟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准备:珍珠鸟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有没有养过什么小动物呢?一开始,大家是如何与它成为朋友的?与小动

物交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2.课件出示与珍珠鸟的相关的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全面理解

1.与同桌一起读一读并交流写珍珠鸟活动的语句。(板书)(怕人——亲近)

2.文中的珍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作者是如何写出它的可爱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学生自由回答。

3.思考: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爱、宽容、尊重动物等)

四、深入探究,延伸拓展

1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讨论:作者说的仅仅是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

(不仅是人与鸟,还有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

3.出示例句:信赖是一座桥梁,让人与动物心灵相通,真情相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作者与小珍珠鸟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小结

课文通过作者记录的与小珍珠鸟之间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因有了信赖,才会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同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因互相信赖、理解、宽容,和睦相处,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美好与和谐。

六、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2.写一篇关于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彼此信赖的小作文。

搜索更多有关“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课时练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