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楚辞中最唯美四字成语:国学成语番外篇,19鲁秋洁妇

人气:124 ℃/2024-04-10 05:25:26

有一出很著名的戏剧《秋胡戏妻》,戏曲名叫《桑园会》,又叫《马蹄金》,是马派代表作之一,源自元代戏曲作家石君宝编写的元杂剧《鲁大夫秋胡戏妻》,但它最初的起源是《列女传·鲁秋洁妇》,又是山东的,孔孟之乡的美名真不是盖的。

话说春秋鲁国有个秋胡子,娶媳妇才五天就到陈国做官去了,这一去就是五年。

五年后的一天,秋胡衣锦还乡,路过一个桑园时,发现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正在采桑。女子有多美呢?按照石君宝的描绘,她“容仪婉美,面如白玉,颊带红莲,腰若柳条,细眉段绝……”端的是绝代佳人。

那时女子出嫁早,所谓“女大十八变”,夫妻二人相隔五年,秋胡想媳妇想得大约想不起来了,竟然没认出这所谓的佳人其实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于是心里痒痒的,就上前去“撩”。

秋胡是文化人,但却不如《陌上桑》里的使君文雅,见到罗敷女后心里喜欢,派手下去问“宁可共载不?”而是直接就问人家说:“哎呀,在下请娘子片时在于怀抱,未知娘子赐许以不?”

当然这是元杂剧里的台词,元代作品村俗,不提也罢。而《列女传》里的秋胡就文艺多了,“你晒着太阳采桑,我是过路人,(咱们)可以在桑树下凉快一下吗(愿托桑阴荫下,下赉休焉)?”

女人根本没理他那茬,采桑不辍。秋胡不死心说:“力田不如逢年,力桑不如见国卿(选择大于努力)。我这里有金子,希望送给夫人。”

妇人不为所动说:“我采桑养蚕、纺绩织紝来养活家人,我不稀罕你的钱,我不是那种人,你哪里凉快哪呆着去。”

秋胡碰了一鼻子灰,怏怏不乐回到家中,把钱交给母亲,又教人找自己的妻子来。

妻子回家后,两人一见面,秋胡不禁面红耳赤,原来妻子就是那个采桑女。这就尴尬了。

妻子一见秋胡,斥责说:“你束发修身,辞亲往仕,五年乃还,当所悦驰骤,扬尘疾至。今也悦路旁妇人,下子之装,以金予之,是忘母也。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是污行也,污行不义。夫事亲不孝,则事君不忠。处家不义,则治官不理。孝义并亡,必不遂矣。妾不忍见,子改娶矣,妾亦不嫁。”

大体地意思是说,你学了点本领,辞别亲人外出做官,五年才回家。本应该干点正事,但看到路旁的女人就动了歪心思,试图用金钱诱惑人家。你不孝不义,我不忍心你堕落成如此模样,你另娶他人吧……

说完,秋胡的妻子扭头出了家门,向东跑去,投河而死。

消息传出后,人们都称赞秋胡妻之贞洁,为了纪念这位贞洁烈女,很多地方建起了“秋胡庙”。

故事有些离奇,毕竟自己的老婆虽然只处了五天,但离别五年就不认得了,着实有些夸张。但这并不妨碍该故事被无数文人墨客夸赞和流传。我想这是因为古人外出做官经商往往一去多年,当然希望自家女人一直痴心守望,哪怕自己在外早已妻妾成群、花天酒地。

在这方面,近代戏曲《桑园会》安排的就比较合理。

京剧唱词:“秋胡打马奔家乡,行人路上马蹄忙。坐立雕鞍用目望,见一大嫂手攀桑。前影好似罗敷女,后影好似我的妻房。本当下马将妻访,(嗯~)错认了民妻罪非常。”

也就是说,秋胡是模糊认得自家妻子的,之所以“撩”,是为了考验一下。

还有,山东地方戏种山东二黄里的秋胡戏妻片段幽默风趣,很有地方特色,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欣赏一下。

这些改编后的故事都有一个大团圆结局,即从秋胡妻愤而自杀身亡,改为秋胡深刻反省检讨后,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戏剧、电影本来就应该是“梦工厂”,给人以梦想和希望的,所以这种改动笔者个人觉得挺好的。

搜索更多有关“楚辞中最唯美四字成语:国学成语番外篇,19鲁秋洁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