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最好的生命是做一个温暖的人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人气:426 ℃/2024-01-03 20:30:49

2005年,姚莉创办了一所名为“百年”的全免费公益职业教育学校,不仅为家境贫寒的年轻人打开了新生活的大门,也由此踏上了探寻优质职业教育之路,致力于办一种让普通人幸福的教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能还是很多为父母者的追求,但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思考,孩子的人生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越来越多的家长,如果面对“痛苦的成功追逐者,还是幸福的普通人”这道选择题,会坚决地选择后者。

姚莉的新作《做幸福的普通人》讲述了一个叫马龙英的、来自四川阿坝州一个贫瘠山村的姑娘。她不仅出身贫寒、家境艰难,而且外貌、智力等都是典型的“普通人”。在成都百年职校,老师们用关爱和实际帮助让她看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可珍,并在发现了她在唱歌上的兴趣和天赋后,给予特别的辅导和机会,帮助她变成了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什么是幸福的普通人?相信你看过百年职校公众号上的《有一个姑娘,喜欢唱歌》里的视频后,就会有自己的答案。如书中引用约翰·洛克的话,“人生幸福有一个简单而充分的描述,即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

《做幸福的普通人》通过一个个来自教学一线的案例和故事,讲述了百年一路走来的不凡历程。他们通过“扫除力”等,培养学生的七大良好习惯;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推倒围墙”开放办学、补充实战师资、让教育在真实场景里发生、实现“全场景教学”;通过“全员德育”(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德育负责人,而不是专岗孤军),让“德育”发生在教学和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每个环节,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讲台上;通过大幅度削减专业技能课时(30%),增加人文课程,提供美发、园艺、烘焙、烹饪、咖啡、调酒等选修课,扩大学生职业视野,实现个性化成长……

《做幸福的普通人》 姚莉 北京出版社

一所学校好不好,学生的“评价”是最好的证明。这不仅体现在他们在百年职校的相关文章后的感人留言里,更体现在他们默默的行动里。我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同事刁文曾经在百年任职多年,他告诉我很多小故事。

——百年的每一届学生在离开学校前,都会主动地把宿舍、教室、校园、用品擦洗、整理、修缮如新,“把心爱的学校用最好的面貌交给同样幸运的学弟学妹们”。

——百年毕业生,不管收入多少,几乎100%都为母校自发捐过款(百年职校是公益性、全免费学校)。有的会捐出自己的奖金、有的会在特别的日子捐款,如有的毕业生在婚礼之后,会把礼金都寄回学校。更多的校友会用多种形式回报母校,为师弟师妹购买生活用品、回母校帮忙、与师弟师妹分享等等,“没有百年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在笔者看来,百年最值得称道和借鉴的教育经验,是摆正了一组关系——育人与技能的关系,解决了一对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中国当下教育的一个通病,即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摆在了“育人”之上。在职业教育领域,不仅仍然有义务段教育的书山和宣灌,而且又走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争取技能大赛成绩,追求培养“大国工匠”。

百年也经历过同样的误区。姚莉老师在本书里写道:

“十八年前,我们刚刚建立百年职校的时候,掌握知识技能是教学的目标,觉得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知识和一门技能,就能有好的未来。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一部分同学放弃实习的事实告诉我们,当他们对整个人生没有方向时,一旦离开学校遇到不同的环境,就没有了支撑自己的力量,仅仅靠在学校学习的技能,还是不足以在社会上立足的。”

姚莉老师在书中引用了约翰·洛克的话,“教育不是使任何年轻人精通任何一门科学,而是打开和安放他们的心灵,使其能够善于处理他们所能从事的任何工作。”百年职校和实务学堂先后都把目标重新设定到“育人”上,“回归传承文明、培养人性的目标上”,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培养“身体健康、明辨是非、经济自立”的普通人。

身体健康、心智健全。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谁都知道“育人”是最难的事情,怎么做得到呢?

首先,百年帮助学生重塑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学生来到百年后的第一篇作文都是《我的故事》,一年后的作文题目则是《不同的我》。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做好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包括清洗厕所等脏活累活),在每一天的教学和生活里让价值观“走下墙”。他们还坚决放弃************,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的我”、越来越好的我,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

其次,通过学生社区、真实的学生会的建立,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公共生活。培养每位同学为集体有所贡献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建立与他人和世界的积极连接。让笔者惊讶的是,百年经常组织十几位校长、骨干教师一起外出学习考察,而学校教学、生活一切如常。这可不是小事——它充分体现了让所有老师、学生共同建设学校这个大社区的累积功力。

打通“理想—现实”隧道,百年最重要的手段,或许是在探月学院团队的帮助下,广泛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建立了集中的教学目标——素养模型。

项目式学习特别适用于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书中指出,“按照一般教育学关于学习效率的说法,从听课、阅读、视听、展示、讨论、实操、教别人等不同教学方式看,……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都适合后几种方式,即‘参与式学习’或者‘在做中学’。”

项目式学习让百年的学生们如鱼得水,实现了“学校在窗外,世界即课堂”的全场景教学,联结了知识、技能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让学生更热爱学习,通过在校期间师生共同学习,让学生们有了终身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素养模型则成为百年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的发动机。郑州百年职校的邵智增老师介绍说,百年的素养模型集合了探月学院等教育创新机构的经验与百年人的多年职教实践,覆盖了认知—职业—数字三个一级维度目标,国情认知、环境意识、健康管理、阅读写作、信息素养、同理心、艺术素养、表达交流、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职业技能、数字基础、智能化等13个二级维度目标,47个三级维度目标。

有了素养模型之后,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教师角色转型、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环境升级,都有了准星和准绳。通过与素养目标锚定,课程、项目、规则等所有环节的设计都可以灵活地有的放矢,它们联合起来又形成了对素养目标进行全面覆盖的整体。

更为重要的是,以素养为起点和终点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了可迁移性,能够应用到他们将来面对的新情况新环境中,使他们能够更从容地面向未来。

百年职校给中职教育带来什么样的畅想?

中职教育的学生们,刚刚经历了多年的苦学和冲刺中考的折磨,大部分人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已经熄灭;很多人因原生家庭问题、长期家庭教育缺位等,尚且没有现代生活能力(卫生、礼貌等),没有健全的心智(自信、有爱、明辨是非等);很多人不喜欢或不擅长书本和宣灌式学习。他们正值15岁至18岁的成长关键时期,如姚莉老师指出,“人生还没有方向”,如何面向未来?

中职学校(其实高中何尝不应该!),到底首先应该培养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唤醒一个青年的精神生活,让他懵懂的内心世界疏朗清明起来”(赵越胜《燃灯者》)。

这正是以丹麦为代表的北欧国家的成功经验所在——他们的青少年在初中学段和高中学段之后,分别有两次半年或一年的身心灵刷新机会——青年学校(Efter Skole)和民众学院(Folk High School)。这两种学校的教学重点不在于知识和技能(虽然也会有,但是为了人的塑造,或者是“育人”之后的顺带),而更关注学生在自由、轻松、安全的环境中,发展个体、塑造性格、学会共处、探索个人兴趣和天赋、理解和寻找人生方向。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们中职的第一年,都变成这种特殊的“间歇年”。让学生们的身心恢复健康,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回归和舒展,让他们自由地看到、甚至体验到人生的可能,让他们更了解自己是谁,带着真实、具体的自我认知和回归的学习热情,投入后两年的主动学习和体验之中,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或走向职场真正做好准备。

(原标题:做幸福的普通人)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麦哥

流程编辑:u03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搜索更多有关“最好的生命是做一个温暖的人 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自己的天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