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伴侣和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两个剧本的创作过程是什么

人气:441 ℃/2023-11-12 03:33:19

一、《伴侣》(1969-1970)的创作过程

《伴侣》的剧本雏形是预先存在的,其剧本改编自桑德海姆的朋友乔治·弗斯(GeorgeFurth)的11部独幕剧。由于资金缺乏,该戏剧未能如期上演。桑德海姆遂将其推荐给导演普林斯。普林斯曾长期在美国纽约百老汇担任舞台监督助理,以及制作人和导演,使他练就了灵敏的商业嗅觉。

因此,他在题材选择上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他阅读了弗斯的剧本后,他欣然发现可以将其创作为一部音乐剧,桑德海姆也对他的想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人最终确认了弗斯负责撰写剧本,桑德海姆创作剧诗与音乐,普林斯作为导演的创编核心团队

弗斯创作的独幕剧的核心内涵是审视婚姻关系,是当时民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这也是普林斯一直想尝试的主题。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期间

当时,普林斯接触到美国先锋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左翼戏剧作家克利福德·奥德兹(CliffordOdets)以及马克斯韦尔·安德森(MaxwellAnderson)等作品并受其影响。

他们大都喜欢采用现实主义题材来反应深刻的时代和社会问题。同时,普林斯也考虑到在百老汇以盈利为目的的环境中,贴近社会的题材也是吸引观众和提高票房的因素之一

如果将11部独幕剧直接呈现在舞台上,一方面内容会比较冗长,另一方面演员表演难度较大。

各个故事的独立性决定了他们采用一种非传统音乐剧的模式。经过数周的深度讨论,普林斯最终决定“采用时事讽刺歌舞剧的形式……对弗斯的婚姻戏剧进行提升,并且设定一个中心人物(罗伯特)来催化婚姻中的伴侣,把独立的情节联系起来”。

作为导演的普林斯最终决定将剧本浓缩到5部作品,另外附加三个女孩儿与罗伯特保持亲密关系的故事。5个独立的故事分别展现一个婚姻或人际关系的问题。与传统音乐剧相较,多个故事的并联颠覆了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

普林斯早年间阅读过大量的戏剧作品,并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历史、心理学、哲学等课程,加深了他对戏剧的理解。尽管在普林斯的作品《卡巴雷》(Cabaret,1966)中已经呈现出非线性的叙事思路,但如此无主线情节的叙事方式无疑是新的尝试

普林斯的戏剧构思不仅直接决定了剧情的非线性展开,同时也对桑德海姆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影响,并启发了他很多新的音乐创作可能性,为他走向创作后期的概念音乐剧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乐于创新的桑德海姆非常积极地投入到对此部作品的创作之中,非传统的戏剧构思带给桑德海姆很多整体音乐设计上的新颖灵感。弗斯的剧本写作同样启发了桑德海姆的创新思路

弗斯的剧本作为主线情节的引导,给桑德海姆的剧诗与音乐创作留下新颖的发挥空间。他发现探索弗斯笔下的人物特性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人物的故事是以短小的片段呈现,情感表达并不丰富,主人公们很少会有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的段落,更多的是立足于客观角度来审视、评论他们自己的各种问题。

因此,桑德海姆受到布莱希特“陌生化”戏剧理论的启发,创造性地采用评论式歌曲作为整部音乐剧的基调风格

由此可以看到,普林斯的戏剧构思为桑德海姆提供了创作出发点,弗斯的剧本为桑德海姆提供了重要的创作框架。正是在此基础上,桑德海姆才得以进行词曲的创作。

二、《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1982-1984)的创作过程

相较《伴侣》而言,《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以下简称“《星期天》”)不仅是桑德海姆全新的创作,同时也是他走出低谷的重要作品

1982年6月,拉派恩在其好友史蒂芬·格雷厄姆(StephenGraham)的推荐下准备制作一部名叫《酷百万》(ACoolMillion)的音乐剧。在制作人刘易斯·艾伦(LewisAllen)的热情推荐和推进下,拉派恩与桑德海姆很快确定了第一次会面的时间。

在会面之前桑德海姆已观看过拉派恩的戏剧作品《十二梦》(TwelveDreams,1978),对他十分欣赏,并非常期待能与之合作。拉派恩也仰慕桑德海姆的知名度,并对其音乐剧《理发师陶德》非常着迷。

第一次会面时,桑德海姆和拉派恩围绕《酷百万》展开讨论,在此过程中,他们开始了解彼此。由于桑德海姆发现《酷百万》与其之前附加填词的轻歌剧作品《坎迪德》(Candide,1956)内容相仿。这部作品很快被二人否决了。

于是,他们开始重新进行选材工作。拉派恩早年学习摄影和平面设计的专业背景(参见附录二:“拉派恩的生平概要”)促使他尝试在视觉艺术中寻找题材。他们最终在绘画照片中找到创作灵感。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是拉派恩喜爱的画家——乔治·修拉(GeorgesSeurat,1859—1891)创作于1884-1886年间的画作之一,也是拉派恩的戏剧作品《照片》(Photograph,1977)的灵感来源。

由于人物是戏剧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人物之间的关系促成戏剧冲突的产生,因而当桑德海姆和拉派恩看到《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的照片时,对画中人物关系立即产生了兴趣

在随后的创作中,画面上位于前景的人物均被纳入音乐剧的角色范围。此外,桑德海姆还发现这幅画的背景仿佛舞台布景。以此画为基础创作音乐剧的想法油然而生。

多年的音乐剧创作经验使得作为舞台戏剧创作者的桑德海姆具备了高度敏锐的洞察力。拉派恩的视觉艺术专业背景不仅为题材选择提供了新思路,也给他提供了不一样的工作方式

而他对先锋戏剧的涉猎以及戏剧创作经历所积攒下来的创作经验,为之后的音乐剧剧本撰写和导演工作奠定了基础。桑德海姆曾坦言,拉派恩提供的从图画中寻找创作题材、以图像形式构思人物关系的方式非常新颖。

这位运用视觉和想象的剧作家让桑德海姆赞叹不已。在与桑德海姆合作之前,拉派恩曾导演过关于荣格心理学“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戏剧作品《十二梦》。这部戏剧让他开始对荣格进行研究,阅读荣格的相关著作

同样,在《星期天》构思之初,他尝试从乔治·修拉的生平挖掘戏剧素材,构建人物关系来构思第一幕。由于对心理学理论和先锋派戏剧的接触,使拉派恩的创作思路十分开阔,不会拘泥于单一的表达方式。

在《星期天》中,他甚至开始将“意识流”思想融入音乐剧中,以便充分挖掘人物的内心深层

《星期天》让桑德海姆首次参与了剧本创作,尤其戏剧人物关系讨论以及细节的设定环节,使得其音乐创作与戏剧整体连接更加紧密,音乐剧各元素的统一性加强。对比桑德海姆前辈们的音乐剧创作,此种合作方式的创作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回顾20世纪30-40年代“剧本先行”是当时百老汇音乐剧创作的惯例,导演以剧本为创作基础,而歌曲大多情况是以成为热门歌曲或者为明星增光添彩的工具,导致歌曲常常与剧情脱离。

直到汉默斯坦二世与罗杰斯创作的叙事音乐剧(BookMusical)才改变了这种情况——使歌曲与剧情关联。桑德海姆准备期和创作前期的音乐剧歌曲创作尽管也是依托剧本、导演及演员,但是在音乐剧的基调和主题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展开工作,这也促使桑德海姆通常先有剧诗的灵感,然后再创作音乐,也促成了桑德海姆以“小中心”为单元的创作。

因而整体的音乐结构是由一首首歌曲镶嵌在戏剧结构中。而在与拉派恩合作时期,拉派恩的创作思维带给桑德海姆新的创作思路

尤其在《星期天》的创作中,拉派恩与桑德海姆商讨第一幕展现修拉的作画过程,加上拉派恩对修拉生平的挖掘,引起了桑德海姆对点彩派技法的关注,并激发了桑德海姆将音乐与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画法相结合的创作灵感,并设想将此音乐动机贯穿整部作品。

此时的创作方式基本以“先音乐后剧诗”构成,但是这与美国早期音乐剧的创作习惯——“先音乐后剧诗”大相径庭。由于早期歌曲的创作目的之一是成为热门歌曲,好听的旋律是制胜法宝,因而通常作曲家先创作优美旋律,再由词作家填词

如杰罗姆·科恩(JeromeKern,作曲家)与汉默斯坦二世(词作家)合作创作《演艺船》(Showboat,1927),就是如此行事。迥然不同的是,桑德海姆“先音乐后剧诗”是与音乐剧的戏剧结构相关联。尽管他早期创作中,就已经关注到音乐与戏剧之间的结构关系,但真正形成统一的正是《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

创作过程中的“每周一会”对内容与形式的产生起到积极作用,桑德海姆与拉派恩的良好合作氛围也有利于创作灵感的迸发。在每周一次会面期间,二人探讨素材,聊自己的喜好,想法互相碰撞,使之逐渐互相了解、熟悉,并且相互欣赏对方的思维以及处事风格。

拉派恩不断向桑德海姆表达创作想法,桑德海姆给予拉派恩创作意见和思路,并从中勾勒出该部戏的内容,且不断尝试从这些信息中同步获取音乐创作的灵感。拉派恩提出了点,桑德海姆将这些点连成线,甚至构成面。从题材选择到形式确定,二人的合作紧密且愉快,奠定了二人日后良好的合作基础。

搜索更多有关“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伴侣和星期天与乔治在公园两个剧本的创作过程是什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