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许世友墓百科简介:许世友定居中山陵8号原主人回居探访

人气:118 ℃/2024-03-23 23:26:59

前言

钟灵毓秀的南京,作为八朝古都带有历史的厚重感,而在崇山峻岭间错落分布的各个陵园又给这座城市增添了庄重却又神秘的色彩。

在紫金山南麓的山坳里,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座庭院,庭院的大门紧闭,人们无法窥见这座院落的全貌,只能够从青灰色砖墙上挂着的门牌上得知它的名字——中山陵8号。

在历史上,中山陵8号住过许多大人物,其中之一就是许世友将军。

一、镇守南京18年,许世友向中央提出不再工作的要求

许世友将军年轻时在少林学过艺,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他参军后更是屡获战功,*********十分欣赏他,曾在众多战役中亲点许世友上阵。

在解放新中国的历史上,攻克济南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而这场战役就是由许世友将军指挥作战的。

图 | *********和许世友

但在最初,济南战役攻城的总指挥并不是许世友,*********在看到济南作战兵力的报告中没有许世友的名字,生气地问道:“这个许世友是怎么回事嘛?他要干什么嘛?”

事关重大,西柏坡发电报询问了许世友的下落。当时的许世友正在养病,当他接到电报,得知*********点名要他指挥攻打济南,顿感欣喜若狂,全然不顾自己的还未痊愈的腿伤,便一瘸一拐地坐上吉普车日夜兼程地赶往山东兵团司令部。

*********得知他心爱的大将已经到位,兴奋地说:“许大将军终于出山了!”随后他又亲笔写了一封电报给许世友,电报的开头是:“你已到前方,甚慰。”

短短几字,*********对于许世友的信任和所给予的希望都充分表达了出来。

图 | 济南战役

当然,许世友没有辜负*********,他在这次济南战役中,采用了“牛刀子”战术,所谓“牛刀子”,就是“准确地抓住敌人的要害部位,集中兵力、火力,杀出一条血路,钻进去打,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入敌人的心脏,再搅乱敌人的五脏六腑,致敌于死地。”

许世友的战术是正确的,*********予以了赞同,经过战士们的一番殊死拼杀,只用了8天时间就攻下了济南城。

这一战是许世友独立指挥的最重要的大型战役之一,在他征战多年的军事生涯中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对许世友的钟爱程度,以及许世友的军事才能,他应当会留在北京。但许世友却从未在北京任职,他担任了南京军区司令员,一直镇守南京,有18年之久。

图 | *********和许世友

对于许世友的安排*********可谓是深谋远虑,南京位处东部沿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京在防御外患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派自己的爱将许世友去镇守南京,*********自然是十分放心。

在南京任职期间,许世友为百姓办了许多事,还修建起了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建造的第三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的桥梁。

由于各种原因,于1960年就动工的大桥修建工程拖了8年之久还未完成。许世友见到几个没完工的桥墩孤单单地挺立在湍急地江水中,便下决心要恢复建桥的工程。

当时已是花甲之年的许世友对于建桥工程十分关注,许多事都是亲力亲为,在工地视察时,他甚至要去试试工人抬的沙袋。同行的人担心他的身体,伸出手去搀扶,没想到许世友却一把抱起沙袋向前走了几步,“我还要你扶!”

图 | 南京长江大桥

在当时那个年代建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难题,但许世友正是凭借着这种老当益壮、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南京的百姓一道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1969年的元旦,南京长江大桥实现了通车。南京市的五万多群众在桥头江边举行了通车典礼和庆祝大会。

在南京的这18年,南京已经成为了许世友的家,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很熟悉,他也特别喜欢和群众们在一起。当然群众也十分爱戴许世友。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许世友离开南京,去到广州军区任职,之后他参加指挥了南线自卫反击战。作战结束后,许世友调任中央军委常委。

这一次许世友终于要“留京做官”了。但是他却向中央提出了不再工作的请求。在写给中央的请假报告中,许世友列举了两点原因,一是长期子在南方工作,不适应北京的气候,二是考虑写一个《许世友回忆录》,以总结自己的一生。

而他在报告中提到的晚年休养之地便是南京,那个他生活、奋斗了18载春秋的地方。

中央对许世友的报告批予了同意。

当时的许世友已经是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在报告中所提的要求也是合情合理。但其实关于晚年定居地的选择,许世友和他的家人还产生了矛盾。

二、中山陵8号的新主人

图 | 许世友和他的家人

许世友回南京居住的决定引发了家人的不满,几乎没有人站在他这一方。但军人骨子里的倔强,使得他没有向家人屈服,他就这样“一意孤行”地向中央提交了报告。

在得到中央的批准后,许世友的心里乐开了花。他的夫人田普和孩子们即使很生气,但面对这个“倔老头”也没有办法。

当田普来看他时,许世友拿出了自己亲手种的蔬菜、瓜果请夫人品尝,他说道:“自己种的瓜果吃起来甜,自己养的鸡下的蛋吃起来香。”

田普看到许世友一脸开心的模样,又好气又好笑,她对许世友说:“我不是不同意你定居南京的意见,这是家庭大事,孩子的意见你也得听一听啊!”

图 | 许世友和田普

许世友耐心地对妻子解释道:“我们都是农民子弟出身,喜欢田园风光,和孩子们不一样,他们都是市里长大的,眼高手低。他们的路由他们自己去闯,谁也不要强加给谁。你说是吗?”

田普明白许世友的想法,也理解孩子想要照顾父亲的一片孝心,但有时尊重老人的意见才是更重要的。在南京这片他熟悉的地方生活,安享晚年,正是许世友所期盼的。

而许世友也正像他对妻子所说的一样,生活在田园风光中。

许世友将自己晚年的定居地选在了中山陵8号。这是一幢两层的别墅,它的外观呈现的是多边形,但丝毫不影响它的雅致。这栋别墅内设六七间大小不一的卧室,一楼有着公共区域:客厅、餐厅、厨房和客房、佣人房,二楼是主人的卧室和书房。地下室布置了弹子房,楼顶宽敞的平台可以用做纳凉。

图 | 中山陵8号

整栋别墅是这座庭院的主要建筑,在楼前还有青砖圈成的草坪、金鱼游动的水池,大门两侧排列着青翠的松柏。楼的后方还有假山、碎石子铺成的小路、花园、凉亭和人工湖。

拥有如此规模的庭院,在国民党政府时期是属于达官贵人居住的高级住宅区域。中山陵8号的首位主人,也是这所庭院的建造者孙中山唯一的儿子,曾任国民党南京政府行政院院长的孙科。

如果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所庭院的规模有些奢华,但放在当时那个时代,这所院子的陈设算不得什么。

位于颐和路的汪精卫公馆是一幢三层的西式洋房,其中的设备极为考究,抗战之后,还成为了美军军官俱乐部。

宁海路的金城银行别墅则是具有苏州园林的风格,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还曾在这里居住过。

图 |孙科

经过一番考虑,孙科将自己的住宅选在了中山陵的一侧。他的父亲孙中山去世后,被葬在了紫金山中山陵。

孙科这样的选择,依照的是“结庐而居,服孝守灵”的传统,“结庐而居”有父母过世后在其墓边结草庐居住守孝的意思。

因此孙科所建的房子外表并没有十分奢华,居住舒适即可。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孙科想要守在父亲墓旁,以尽孝心的愿望很快破灭。中山陵8号才竣工不久,南京就“换了人间”,解放军浩浩荡荡冲进南京城,攻占了南京总统府。

这所庭院也由解放军接管了。

之后,中山陵8号被用以接待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成为了南京军区招待所的一部分。*********、叶剑英、陈毅都曾在这里居住过,只是时间都不长,因此中山陵8号长期处于空闲状态。

图 | 中山陵8号

许世友搬进来之后,就将这所庭院进行了改造。依着他“农民子弟出生,喜欢田园风光”的要求,这里被彻底改造成了“稻香村”的模样,那原本作为达官贵人居住的高级住宅早已不见踪影。

许世友来此,第一改造工程,便是在院子的东北角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两层建筑。这幢建筑不是用来储物的仓库,而是他自己设计的警卫楼,上面的一层岗楼可以观察庭院周围的动静,也能够俯瞰院子内部的各个角落,下面的一层则是住警卫班。

许世友具体部署了警卫的住房、哨位巡逻路线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至此,中山陵8号的警卫工作可以说是十分严密。

有人可能会觉得许世友这样的安保工作存在夸张的成分,但是正是经历了多年的征战生涯,使得许世友格外的警觉,他常常随身带着枪,甚至是到北京出席一些活动时,也是枪不离身。

居住在这里安全是第一保障,警卫楼在建造的过程中,许世友又开始着手进行下一步的改造。在楼的内部,他将一切贵重的装饰物去掉,只留下了一些略显陈旧的地毯,一楼作为工作人员居住和工作地,二楼则是他的生活区域。

图 | 许世友

他在墙上挂上了两幅地图,一张中国地图,一张世界地图。在会客厅里摆放了几张老式的沙发,卧室里放置了一张办公桌、一张硬木椅、一个木板床和一个大木厨,这些都是政府配给他的,他只留了几件,其余的都不要。放在柜子里的几件军装、几双布鞋和两只破皮箱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之后,他又将院落中的草坪全部挖掉,改成了菜园子,他还饶有兴致地将这片菜园子作为了自己种植小麦、高粱、玉米和红薯的试验田。

大门两侧的松柏被一排猪圈替代,屋后的花园被改造成了鱼塘,里面养着各式各样的鱼苗。

中国人素来有着归隐田园的朴素愿望,在这绿荫环绕之间,中山陵8号成为了一片“乐土”。许世友在这片“乐土”生活得悠然自得。

每天清晨,他便安排起农活来,包括秘书、保卫人员、管理员在内的工作人员都各有各有的分工,他们有种菜的,种地的,养鱼的,喂猪的,各司其职。

此外,他还养了十几只兔子,这些兔子宛如他的小兵,到了晚上,他会像在部队里那样,检查评讲,表扬好的,批评差的。俨然成了“兔司令”。

图 | 许世友

经过辛勤的劳作,中山陵8号已经实现了自给自足,基本上不需要到外面采买食物。秋收之后,他还会腌上几大缸咸菜,这些他特制的咸菜除了自己食用,许世友还会分给其他领导和工作人员。

在这片他自己打造的田园中,许世友也找到了心灵的“乐土”,征战一生,习惯了腥风血雨的生活,如今平淡的日子使他觉得格外惬意与珍贵。

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许世友晚年生活的相关情况:清晨,打拳、除草、种菜;上午,看文件、读书;下午,午休之后,坐着吉普车去山里颠一圈,(这是许世友独特的“散步”方式)还有打猎、钓鱼等;晚上,看电视,主要看新闻联播,很少看其他节目。

虽然已经归隐田园,但他还是不忘关心国家大事。

“晚年只想过过读书种田的生活,别无他求。”许世友曾这样说道。他最喜欢读的书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名著,甚至还能够背得出书中的诗句。

三、孙中山孙女访旧居,工作人员商量:“让许世友出去”

正当许世友在这所他为自己打造的“世外桃源”中享受悠闲生活时,工作人员得知了一个消息:孙科的女儿、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专程从美国返回大陆,到南京拜谒中山陵。除此之外,她提出一个请求便是想到父亲的旧居看一看。

图 | 孙穗芳

孙穗芳于1936年出生在上海,由于各种原因,她出生后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后来母亲改嫁,她便常常遭到继父的毒打。

在她不幸的童年中,唯一令她欣慰的便是,同学们都说她长得像“钱”,因为当时的纸币上印着的是孙中山的图像。

她从小就知道孙中山是自己的祖父,对于祖父做出的伟大事业她从心底感到敬佩,也为自己是孙中山的后人感到自豪。因此,从那时起,怀着对祖父无比崇敬的心,她开始收集孙中山的照片,和一些相关资料。

图 | 孙中山

这些孙穗芳从小收集的材料也成为了日后她研究孙中山的重要依据。

1995年孙穗芳编写的《我的祖父孙中山》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书中所收录的关于孙中山的照片、墨宝和相关资料,都十分珍贵。

1956年孙穗芳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但由于她的身份特殊,最终离开了学校。

1959年孙穗芳离开内地,去到了香港。1965年她嫁给了当时香港首富的儿子王守基。

1966年孙穗芳30岁时,终于得以与父亲孙科相认。虽然她从小受苦,但也没有埋怨父亲,因为孙科也有着不得已的苦衷。与父亲相认之后,她每年都回去看望父亲,直到父亲去世。

一年之后,孙穗芳带着家人移居夏威夷。身处异地,她一直思念着家乡。

图 | 孙穗芳

1980年中国国民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朱学范邀请她回国参观访问。终于,孙穗芳踏上了她离别多年的土地。

在广东省翠亭村,她瞻仰了祖父孙中山设计建造的祖宅,之后她又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黄花岗烈士陵园。

下一站便来到了南京,路途中,孙穗芳想要去父亲曾经的庭院看看,毕竟那里代表着父亲对祖父的一片孝心。

相关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消息以后,觉得孙穗芳的提议符合人之常情。但现在这里居住的是许世友。许世友的警觉性是很高的,他要绝对保证自己的安全,又怎么会随意让人进入自己的家?

工作人员犯了愁,他们设想第二种情况,便是让许世友待在室内,但孙穗芳等人来参观,难免不会进家中去看看,那势必会惊动许世友,到时,许世友直爽的性子,不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最后,工作人员讨论决定“让许世友出去”,这样一来,便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孙穗芳拜谒中山陵的消息又怎会不传到这紫金山南麓的山坳里呢?

图 | 中山陵

后来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许世友得知了孙穗英想要参观父亲旧居的消息,没想到竟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为此,许世友特意外出打猎,给孙穗芳参观父亲旧居留了方便。

孙穗芳来到父亲旧居后,感慨万千,她将每个角落都看了一遍,说房子维修得很好,还是原来的样子。又问道现在住的是什么人,随行人员告诉她,现在是高干招待所。

没错,这里“招待”的正是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许世友将军,而这所中山陵8号庭院虽然历经几代人,但都被赋予了非凡的意义。

搜索更多有关“许世友墓百科简介:许世友定居中山陵8号原主人回居探访”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