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时尚>正文

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乌鲁木齐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人气:292 ℃/2024-02-29 13:03:09

5月2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兴丰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居民精准分类投放垃圾。(全媒体记者贾梦妍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贾梦妍)垃圾分类,一手牵着民生,一手连着文明。

5月21日,*********总书记给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回信,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5月22日至28日,是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自2020年6月30日《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乌鲁木齐市坚持采取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建章立制等方式,逐步有序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做好垃圾分类关键在人心,如何充分调动全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如何推动垃圾分类入户入耳入眼又入心?乌鲁木齐市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提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全民参与 习惯悄然改变

家中摆放不同垃圾桶,随手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在小区内的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一边和熟悉的垃圾分类指导员打招呼,一边熟练地将垃圾按类别投放进桶……

5月23日早上,在天山区瓷厂小区,正在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艾日肯·斯迪克说:“现在小区里主动分类的人多了,慢慢养成了习惯。”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宣传,垃圾分类逐渐为公众所熟知,但要落实到“最后一米”,还有很长的路。

*********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

瓷厂社区在开始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时,大家积极性高,颇有成效,但一旦松懈很快“回潮”,甚至还出现了一人乱扔不制止,垃圾就会堆满地,绿化带、垃圾房前、垃圾桶的“原址”都是重灾区。

难题摆在社区面前。“垃圾分类是无法一蹴而就的,眼下更重要的是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瓷厂社区党总支书记崔疆峰说。

如何提升氛围感?一是便利,二是激励。

便利,就是改“强制”为“帮忙”。垃圾分类指导员对不分类的居民会给予耐心指导或者直接帮忙分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习惯。

积分,就是激励。社区联合新疆蓝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如果居民能准确分类并投放,便可获得积分,并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等。

激励措施推出后,受到居民的欢迎,垃圾分类成了一件有趣又有利的事。

如今,在乌鲁木齐市各个社区,许多居民的生活习惯已悄然发生变化。

宣传引导 理念入脑入心

5月23日,在经开区(头屯河区)兴丰社区,一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小区广场里开展,居民们饶有兴致地了解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内容。

怎样让居民对垃圾分类这件事“感兴趣”,兴丰社区没少在宣传方式上下功夫,除了制作主题宣传栏、入户宣传、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外,还积极利用乌鲁木齐市为小区配置的“垃圾分类指导员”这一优势,举办“移动讲堂”。

“我们定期让垃圾分类指导员给大家手把手教分类,直观地‘分’,居民才能更好地‘记’。”兴丰社区党总支书记哈力甫·海衣拉特说。

如何激发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热情,让绿色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宣传引导是关键。

做好垃圾分类需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引导作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统筹各个机关单位,号召党员干部带头“分一分”,并化身“宣讲员”,带动身边人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乌鲁木齐市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幼儿园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推出“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齐动手”等活动,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性互动。

乌鲁木齐市还建立“立体式”宣传平台,按照“线上 线下”齐发力、“宣传 培训”两手抓的方法,借助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优势,推送垃圾分类宣传信息,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彩页。同时,借助LED屏幕、公交媒介、电梯多媒体宣传屏等载体,动态播放垃圾分类视频及公益广告,从而形成多管齐下、人人知晓的浓厚氛围。

在乌鲁木齐市,一个全方位推动习惯养成的“宣教体系”也日渐丰满。

分类处理 专车专运环环相扣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前端市民参与,还有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环节,环环相扣。

当前端自觉分类后,如何确保后端也能分类收运与处置?

目前,乌鲁木齐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全部按照“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的方式运输,并加快实施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类运输。通过科学规划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等,配备充足的专用收运车辆,建立健全收运体系。

市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局)市容环卫运行监测中心在50余座一级转运站的基础上,布局建设了4座二级转运站,其中,净水路、东大梁、八道湾3座已投入运行的二级转运站,2022年共转运生活垃圾92.67万吨。

在位于米东区的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里,依托先进的焚烧炉循环流化床工艺,生活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

据介绍,每天这里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可达3200吨,可实现焚烧 填埋的复合型垃圾处理工艺,告别了以往固废处置的单一技术模式,为节约城市土地资源、技术优势互补提供了设施保障。

数据显示,2022年,米东固废综合处理厂通过“预处理 焚烧发电 生物质填埋”协同治理技术共处置生活垃圾135.3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100%。在保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的同时,焚烧发电厂发电3.17亿千瓦时,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今天的乌鲁木齐,正在凝聚点点滴滴和涓涓细流,汇聚成生态环保的磅礴力量。



搜索更多有关“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乌鲁木齐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