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老祖宗谚语 人多乱,龙多旱媳妇多了婆婆做饭

人气:227 ℃/2023-09-17 14:30:05

因为要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建议,但征求过大家的看法后,还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

然后跟一位我很尊敬的老师聊了一下,他呵呵一笑,张口说:“人多乱,龙多旱,媳妇多了婆婆做饭,母鸡多了公鸡下蛋!

哈哈,确实是!高手自古在民间,真理从来在俗语啊!

因为老师这一说,我也丢下了收集建议上的困惑,在脑海中开始搜索好玩的俗语,自我消遣起来。

从小到大,接触过的俗语是何其多,但是真的从没有把它当一回事的,更是从来没有动过写一下它们的心思。

不过,好在现在也不算晚,这篇文就来致敬一下,曾经那些感动过我,启发过我的俚俗语言吧

第一句印象深刻的俗语,是母亲说的。当我和兄弟们互相推诿,就是不做事的时候,她就会指着我们说:“大懒支小懒,一直不动弹。”当时感觉好形象,完美地概括了我们几个的心思。

鄂温克老妈妈。

母亲看到我们干一件事,总是干一会歇半天,就会又语重心长地站到我们面前说:“不怕慢,只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母亲小学三年级毕业,没有啥文化,她就是靠先人留下的俗语,给我们传递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大道理。

诸如“人正不怕影子歪!”“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诸如“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诸如“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诸如“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诸如“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诸如“出多少汗,吃多少饭。”“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等等一大批的,言简意赅一听都能记住的俗语,被她说出,然后就润物细无声地,镌刻在了我们的身上心上。

安徽淮北市:农村妇女在一座煤矿煤矸石山捡拾煤炭

在这里也想忍不住问一下,不知道还有多少朋友的母亲,也是靠俗语治家的?

虽然我们很多人的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这种俗语家教,确实会在我们后来的人生路口,给我们一个恍然大悟的指点。

在学校,老师们都算是有文化的,可是他们也常常用俗语教学。

比如看到我们的资质,不如有些聪明的同学,他们会鼓励说:“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比如看到我们没有合作精神,就会用“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坚如铁”鼓励我们。

比如看到我们推三阻四逃避什么,他们又会说:“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等等等等。

老师们当然是熟知书本上的大道理的,但那些道理,就是没有这些俗语如“布机上的梭子-直来直去”,简单直接,效果显著。

东北农村老汉

长大成人工作后,又一大波的充满现实感和生活气息的俗语,扑面袭来。

如“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如“吃饭想撑死,干活怕累死。”

如“大路朝天,各走半边。”

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

如“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活生生的生活和人生总结和感悟啊!

所以说,我们无论在人生的什么阶段,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有一大波的俗语在等着我们,或让我们排遣自己,或给我们指点明灯。

再一想,所有书中的大道理,其实在现实中,都有一句人民生产生活,经过大量实践经验提炼出的话,与之对应。

河北秦皇岛:秋收的喜悦

这么一说,是不是感觉俗语不但能治家,治学,它还能启迪社会大众的心智 ,起到治国理政的作用呢?

大家都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俗语,欢迎也都说一下,让我们也来一场热闹的“致敬俗语大会!”

本文是供大家一乐哈!中国写诗大会圈和诗词粉丝圈推出的“”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没有参加的朋友们,赶紧的写起来哟!

也欢迎点击下面圈子卡片后面的“进入圈子”,加入我们的精英诗词作者圈!

搜索更多有关“老祖宗谚语 人多乱,龙多旱媳妇多了婆婆做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