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感动视频:失乐园,他和她殉情只因无力对抗现实

人气:336 ℃/2024-04-10 16:12:42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一经出版,立即引起日本文坛地震,被拍成同名电影上映,大尺度的表演,轰动一时。

这个游走于对与错、正与邪、合理与悖理之间的婚外情故事,至今仍值得探讨思考。

1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值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社会普遍缺乏安全感,人们极需情感的慰藉。

男主久木,有妻有女,社会精英;女主凛子,高贵典雅,楷书老师。在外人眼里,他们各自的家庭琴瑟和鸣、美满幸福,而他们自己知道,家是一潭死水,心是一片荒原。

当他们偶然相遇,强烈的吸引让彼此爱了。凛子说:"38岁,这辈子第一次爱上一个男人。"久木说:"50岁,第一次为女人疯狂。"

不久,东窗事发。久木的妻子主动与之离婚,而凛子儒雅的丈夫,撕破脸皮,要用婚姻困死她。但他们依然毫不避人地住到一起,既"食"且"色"。

看上去,美好生活已然到来。

结局却出人意料,他们在爱到极致时,吞下毒酒,相拥长眠。

选择共死,为什么?

2

从我们中国人的观念看,他们两人完全没到非轻生不可的地步,相反,久木的"艳事"还受到了羡慕,同事水口在重病之际,表达了没能像他那样放飞自我的深深遗憾。

而凛子呢,也绝不是只"小绵羊",久木的爱复活了她的心,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胆量。

当丈夫斥责她时,平日谨小慎微的她毫不慌张,反而平静地问:"你有衣服要洗吗?"而当母亲辱骂她时,一向温顺乖巧的她反唇相击。

可以说,久木和凛子是有能力对抗现实、掌握命运的,而他们没有。

选择殉爱,这到底是为什么?

3

要理解他们抉择的初衷,需先了解日本人的"樱花美学"。

樱花开七日,满开只一天。

绽时绚烂极,锦簇成花团。

谢时繁华尽,干脆亦决断。

盛开即凋零,落樱惹人怜。

作为国花,樱花深受日本人喜爱,他们赞美花之盛、痛惜花之衰,花落瞬间,叹为观止,视为终极之美。"樱花美学"是大和民族独特的审美观。

作为岛国,日本孤悬于西太平洋,自然灾害频发,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一个率先到来。日本人更能感悟生命脆弱、体悟世事无常。樱花盛极而衰的特性,恰与佛教中"短暂、无常、生死轮回"的思想吻合,是故他们的生死观中就有了"樱花美学"的意味。

这种生死观,希望在人生极致时,像风吹落樱般痛快死去。日本几位著名作家,包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都在"盛时"结束生命。世人为之惋惜,而逝者也许并无遗憾,就像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所说:"死并非作为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是日本人特有的自杀美学。

4

以"樱花美学"看待世事的人,会在"盛"面前,不自觉地生出焦虑,因为盛极而衰,他们害怕"衰"的到来。所以,与其不得不面对衰,不如在衰前了断,似乎这样就能永远留住盛。故有诗人吟唱: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

再看久木和凛子,他们并不惧风序良俗的指责,也不怕伦理道德的批判,唯一忧虑的是爱的冷却、情的浅淡。

凛子在她"最棒的时刻"说:"现在太幸福了,让我感到害怕,我不知道这样的幸福能持续到何时……"

尚未履霜,已知冬将至。她内心一定清楚,情有归处、爱有尽头。

凛子获奖的书法作品"慎始敬终"数次出现在电影画面中,意蕴深远,预示着她和久木的爱,将在盛极之时凋落。

向死而生,"敬终"礼成——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和宿命。只有这样,才不用承受相厌之后的失落、交恶之后的陌路。

结 语

凛子在遗书中写道:"请原谅我们最后的任性,请把两人葬在一起!只此一个心愿。"

而现实中,在男女关系这个敏感地带,任何社会留给个人"任性"的空间都极其有限,稳定的社会规范和公认的价值观念是不可逾越的红线,那种对所谓"人性解放"的肆意追求,注定是一场悲剧。

《失乐园》,英文名《Lost Paradise》,汉语直译"失去天堂"。为爱赴死的久木和凛子,不知道他们失去了天堂,还是,去了天堂……

谢谢关注@书影蘅撷,一个初入新媒体的写作者,爱大海,更爱海松。

搜索更多有关“殉情只是古老的传言感动视频:失乐园,他和她殉情只因无力对抗现实”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