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播放陈小鲁,陈小鲁到农场锻炼临走前陈毅嘱托

人气:153 ℃/2024-02-13 15:34:40

陈毅将军

提起陈小鲁,很多人会想到他是开国将军陈毅的儿子。

其实,除去陈毅之子的身份,陈小鲁还有很多其他的身份,真真假假,难以辨别真伪。事情的种种,只有当事人才是最清楚。

陈小鲁

差点被送人的红二代

关于陈小鲁的出生,还有一段现在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故事。陈小鲁的母亲张茜在怀他的时候,已经有了两个儿子。这一胎,陈毅和张茜都满心期盼着能够有个女儿,好实现中国人常说的“儿女双全。”

当张茜费尽力气生下陈小鲁,发现自己仍然生了一个男孩儿之后,心中失望大于迎接新生命的喜悦。或许是刚刚生产完情绪并不稳定,张茜越看陈小鲁,心中越发失望,在负面情绪的支配下,张茜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决定。

她用被单把刚刚出生的儿子包起来,放在了屋门口,头也不回地就走进了屋内。这时候,正好原贵州省委书记周林的夫人,当时军部负责家属工作的助理员来探望刚刚生产完的张茜和新生儿。

她还没走到门口就发现,门口有个被被单包裹着的婴儿。周林的夫人连忙抱起婴儿,走进屋内,问道:“这孩子怎么放门口啊?”

谁知张茜却说:“这孩子我不要了,你们谁要抱走谁抱走。”听到张倩这样说,周林夫人忍不住开始数落起张茜。陈小鲁也因此避免了被抛弃的命运,虽然这句话多少有点玩笑话的成分,但是,这样将孩子放在门外还是很危险的。

张茜后来也如愿生下女儿,陈毅和张茜给他们的女儿取名为“珊珊”,意思是这个女儿可真是姗姗来迟。

陈小鲁出生在山东,齐鲁大地注定要和他的一生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

孔子有句话叫“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陈小鲁的名字正是出自于这句话。

父母为他这样取名,大约是希望他能够像孔子所说的,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在低潮时放弃前进,不在功成时浮华聒噪。

尽管陈小鲁一出生就差点遭到母亲的“抛弃”,但是他仍然是父母疼爱的孩子,陈毅夫妇在他身上寄予的关注和期望甚至比前两位哥哥要更多几分。这样的关注和期望,从名字上就能体现出一二。

陈小鲁的小名叫小羊,原因是他是吃着羊奶长大的。这个可爱的小名一直被叫到了陈小鲁二十多岁,尽管那时候的他已经成长为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了。

八岁那年,陈小鲁跟随着家人一起来到了北京。那年才八岁的他根本不知道,这座城市和他之间会有着怎样的故事。

陈毅当时住在中南海怀仁堂西侧的夹道内,陈小鲁也跟着住在那里,*********和董必武的领导人是他们的邻居。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就八岁的陈小鲁迷迷糊糊的开始了他在北京的生活。

那时候的陈小鲁还不知道父亲和周围的大人们对于中国来讲意味着什么,更不清楚中南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他只知道,他是陈毅的儿子,一直受到陈毅严格的教育。

为人民服务,不要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要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身边工作人员。”这是陈毅对陈小鲁说过最多的话,久而久之,干部子弟在陈小鲁心中就是要尊重别人,谦虚低调。

陈毅一直用“艰苦朴素”的观念教育子女,在这样的教育观念之下,他的几个孩子都养成了独立自主,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陈小鲁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每天独自乘坐公交汽车上学下学。对于陈小鲁来说,两个哥哥穿剩的旧衣裳就是自己的衣服,穿哥哥旧衣服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了高中。即使是在青春期最爱攀比的时候,陈小鲁连一块手表都没有带过。

这些事情虽小,却不难看说这焦炉身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不过分追求外在物质,注重内心充实的优良品质陪伴了陈小鲁一生。

从中南海走向绿色军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的陈小鲁是北京八中的一名学生,和当时北京很多学生一样,他响应*********的号召,积极投身到运动中去。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有关于他的谣言在北京各个地方开始流传。

无奈之下陈小鲁只能退出,改名叫陈卫东,到北京718厂去劳动。令陈小鲁和他的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有关陈小鲁的种种流言不仅没有因为他的淡出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甚至有人通过搜集他的这些材料,企图从中找到班导他父亲的证据,这让陈小鲁的家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在陈家有些举步维艰的时候,周总理出面了。

1968年4月14日的晚上,周总理把陈小鲁喊到了西花厅。他看着眼前这个已然可以和他父亲并肩的孩子,有些感慨。

周总理告诉陈小鲁,自己可以将他安排到沈阳军区所属的一个部队农场去劳动锻炼,今晚喊他来,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年轻的陈小鲁面对眼前的一切有些不知所措,身边的变化太快让他难以接受。对于自己给父亲造成的影响,毫无疑问他是愧疚。

可是离开北京、去遥远的沈阳军区,能不能称得上是正确的选择呢?陈小鲁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面对周总理,他沉默了。

或许是猜到了陈小鲁的心思,周总理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这样对你和你父亲都有好处。希望你表现好一些,干好了,可以入伍。否则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陈小鲁很清楚,周总理对他说的这些话,为他做的这些打算都是出于好意,是父辈们对他的保护。最后,他服从安排。

陈小鲁离开家的那一天,母亲张茜忍不住流下眼泪。比起张茜,父亲陈毅显得格外沉默。在陈小鲁临走之前,陈毅对他嘱托道:“你要准备永远不能再回这个家,永远见不到我们。”

虽然陈小鲁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出生的,但是离开城市、走进部队对于陈小鲁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部队农场的环境和他在北京的家有着天壤之别,对于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孩子来说,这样的环境,用艰苦二字来形容毫不为过。不仅每天要进行很多劳动,就连日常饮用的水也是碱性超标,又苦又涩,难以入口。

“同样都是人,既然别人能够扛下来,吃得了这份苦,那么我也一定行!”在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之后,陈小鲁不仅没有丝毫的抱怨和自我放弃,反而是凭借着自身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在部队农场里扎下了根。

当时陈小鲁只是被安排到部队农场劳动,并不在部队编制内,更算不上是一名士兵。但是陈小鲁却坚持用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编外人”而放松。

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一样出操、训练、下田、做班务,甚至比一些老战士还要努力。

陈小鲁的这些努力都被部队里的人看在眼里,大家对于这个北京来的孩子刮目相看。陈小鲁也因此在两年时间内被两次评为五好战士。部队领导特意向周恩来做出请示,询问是否能够让陈小鲁正式入伍,入党和提干。

“无论任何人,只要达到你们的标准,就可以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不需要向任何人请示。”周总理很快就给出了回复。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陈小鲁的夫人叫粟惠宁,她的身份不简单,军衔比丈夫还高一级,而且她的父亲可是名气与陈毅相当、同样为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开国大将粟裕。陈毅和粟裕都是从战火年代走出来的人,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连带着两家的关系也十分亲密。

陈小鲁和粟惠宁虽然都是开国将军的后人,但是他们俩小时候却并不熟络。陈小鲁对粟裕家的印象全是从父母的交谈中得知的,“粟司令”那些被传的神乎其神的事迹,也都被陈小鲁听进了耳朵。

陈小鲁十六岁那一年在课堂上第一次结识了粟裕的儿子粟寒生。男孩子之间的友谊,不需要过多的言语。陈小鲁和粟寒生性格相投,同样都是小男孩儿,两人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之感。

因为陈小鲁家住在中南海,中南海内部管理严格,陈小鲁很难把他的好兄弟粟寒生带到自己家玩。但是宿寒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家住在与中南海只有一墙之隔的胡同里。

就这样,粟裕家成了陈小鲁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陈小鲁认识了以后的妻子粟惠宁。

粟裕家和陈小鲁家有很大不同,独门独户的院子还有院子里的果树都让这里充满了家庭的气息。

除了陈小鲁,粟寒生还经常邀请其他同学一起来家里玩,这里可谓是烟火气息十足。

回忆起在粟裕家度过的时光时,陈小鲁的脸上总是抑制不住地扬起笑容。

在他的记忆里,“粟司令”家里就像是一个百宝箱一样,不管是地图还是各种能用到的工具,应有尽有。

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这些工具对于男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拯救无聊的救星。在粟裕的儿子粟寒生的带领下,他们这一群中学生,骑着二八大杠的自行车,竟然敢从顺德水库一直骑到河北的盘山。一路上都是少年欢乐的身影。

后来,陈小鲁被安排到沈阳军区的农场中劳动,离开了北京。粟寒生也投身军营了。身处军营之中,遵守纪律是第一位的,陈小鲁很少有机会能够回到北京,也是在这段时间,陈毅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了下坡路。

一九七零年,陈毅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患病之后的陈毅倍加思念陈小鲁,他很怕自己再也见不到陈小鲁了。

一九七一年的春天,陈毅对陈锡联说:“陈司令员,我的三儿子在你那个地方呢……”陈小鲁也因此有机会能够回到北京看望父亲。

一九七二年六月,陈毅最终没能够战胜病魔,与世长辞。而陈小鲁的母亲张茜也因为肺癌在一九七四年去世了,两年的时间相继失去双亲,这对于陈小鲁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自从陈毅和张茜相继过世之后,粟裕一家就对陈小鲁照顾有加,对他的生活,工作都十分关心。陈小鲁和粟裕一家的缘分越来越深厚,一直到一九七五年陈小鲁和粟裕的女儿粟惠宁结婚,两家就成了一家。

人生进入新阶段

陈小鲁和妻子粟惠宁的故事还要从他回北京探亲开始讲起。

一九七一年,陈小鲁好不容易有机会能从沈阳军营回到北京探望父母。也正是因为这次探亲,让他和粟惠宁开始熟络起来。

探亲假结束之后,陈小鲁就不得不再次回到军营。可是这一次回去和之前就不一样了,他和粟惠宁之间有了联系,两个年轻人开始相互写信,诉说着心中的情愫。渐渐地,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最终确认了恋爱关系。

陈毅与张茜

陈毅病逝之后,张茜也查出来患有癌症。在张茜生病期间,粟裕的妻子经常会过去陪她说话聊天,安慰她,鼓励她。

随着病情的加重,张茜心中大概预料到了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丈夫已经先自己一步离开,最让她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那几个孩子,尤其是陈小鲁。

一九七四年春天,张茜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粟裕夫妇一起来看她。张茜拖着病重的身子向前来看望他的粟裕夫妇表达了自己对孩子未来的担心。

粟裕看着病中的张茜,心中一阵难过,他对张茜说:“你不用操心孩子的事情,我们会照顾好他的。”

张茜去世之后,粟裕夫妇就专门请陈小鲁到家里吃饭。正是这顿饭确定了陈小鲁和粟惠宁的婚事。对于陈小鲁这个女婿,粟裕夫妇还是很满意的。毕竟是老战友的儿子,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

在饭桌上,面对未来的岳父岳母,陈小鲁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粟裕夫妇告诉他,这里以后也是你的家。

虽然粟裕夫妇将陈小鲁和粟惠宁的婚事确定了下来,但是因为陈小鲁是身在部队工作,一切都要服从组织安排,所以他和粟惠宁的婚事并没有立刻办理。

一直到一九七五年八月,陈小鲁才正式和粟惠宁结婚。两人结婚之后,粟惠宁在北京工作,陈小鲁依然在沈阳军区。新婚的小夫妻分隔两地,难免会心生思念。没过多久,粟裕就萌生出了从沈阳调回北京工作的想法。

那时候的陈小鲁是沈阳军区里最年轻的团一级干部,他又十分受到领导的赏识,在别人看来,陈小鲁的未来十分可期。可是如果这个离开沈阳军区回到北京,那之前他在沈阳军区努力的一切都白费了。

很多人劝他留在沈阳,就连军队的领导也多次挽留,甚至还有军长直接开口向他许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但是这些都被陈小鲁拒绝了。

其实除了想和妻子早日团聚之外,陈小鲁坚持离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再喜欢沈阳军区的工作的。

当时陈小鲁担任着政治处主任的职位,而他所在的团,恰好是整个军区学习小靳庄的典型。因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上,真焦炉每天的工作就像行走在刀尖上一样。倒不是说有多危险,而是工作让他倍感煎熬。

如果选择继续待在部队里,他就不得不违心地去做很多的事情。如果不做,那就是违反纪律,违反军人的天性。

这样两难的处境,困扰了陈小鲁很长一段时间,他早就有想离开的意图。最后在陈小鲁的坚持下,他从原来的部队调到了总参二部,他离开了那个他既热爱又让他倍感煎熬的地方。

很久都没有回到北京了,这次回来,陈小鲁就要开启他的新生活,开始他人生的新阶段。不过他还是像学生时代那样,骑着他的自行车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中穿行,感受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陈小鲁和妻子都是军人,他的这位妻子也绝非普通女子。出生在军人家庭中的粟惠宁从小就受到父亲严格的教育,她虽然是女孩子也被粟裕送到部队中锻炼。没想到的是,这一锻炼反而成就了粟惠宁的事业。

论起军衔来,大校军衔的粟惠宁比丈夫陈小鲁还要高一级。或许是因为两人都是军人的缘故,陈小鲁和粟惠宁之间都特别能够理解对方。他们一起走过了四十三个春夏秋冬,被别人称为是“神仙伴侣。”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是好在性格互补,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粟惠宁曾经这小形容他和陈小鲁的生活:“我跟他虽然差距颇大,追求各异,但在家庭生活中倒是琴瑟和鸣,相濡以沫。”

2018年二月,陈小鲁因为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在海南三亚301医院与世长辞。纵观他的一生,虽然有波折,却不失为美满。更重要的是,陈毅当年寄托在他名字上的那些期望,真的在陈小鲁的身上得以体现,甚至伴随了他的一生。

搜索更多有关“播放陈小鲁,陈小鲁到农场锻炼临走前陈毅嘱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