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谭富英被批斗过吗?谭富英与,四大坤旦胡碧兰暗生情愫

人气:205 ℃/2024-02-23 08:55:11

注:本文摘自王文玉著《梨园娇子谭富英》,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图片素材源自网络。侵删。

1923年,谭富英出科后,除和几大乾旦合作演出外,也和当时的名坤旦,如碧云霞、胡碧兰、雪艳琴等合作过,而和雪艳琴胡碧兰合作的时间较长。

与胡碧兰合作

胡碧兰,祖籍绍兴,1909年出生于北京,启蒙老师胡素仙、王云卿,后投入通天教主王瑶卿名下,深受王老器重。她练功刻苦,寒暑无辍,嗓子又好,青衣、花旦皆擅,本来就拥有一批热心的观众,待到《北洋画报》于1930年发起选举四大坤旦后,胡碧兰以45534票名列首席,其他三位是孟丽君、雪艳琴、章遏云。

胡碧兰

《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编辑部地址在今天津和平路滨江道路口以东第一条狭窄街道转角处,办报人是冯武越。冯是广东番禺人,十六岁即赴法国学习航空和无线电技术。但此人国学根基颇厚,回国后,以办报有名于世。其人书画兼善,经常著文于报端,笔公为其笔名。

1926年,他曾受聘于天津《益世报》,任总监察兼撰述,同年就创办了《北洋画报》。办报的宗旨在于"传播时事,提倡艺术,灌输知识"。画报为四开型,每期一张四版,初为周刊,继而改为三日刊,复改为隔日刊,以图片照片为主,兼印文字,编印上比较精美。

谭富英

冯武越利用这份报纸尽力结交一些社会名流,此人颇有公关能力,是赵四小姐的姐夫,故他和少帅有连襟之谊。所以又有人说,张学良是《北洋画报》的后台。

当时的编辑部王小隐、吴秋尘、韩慎先、许姬传等经常到此,就连袁二公子寒云和他的儿女亲家方地山,以及童曼秋等也经常光顾于此。由于撰稿者多为名流,所以其、其书、其画水平都很高,加之印刷精美,所以销路很好。

由于《北洋画报》在当时销路很好,影响较大,所以由它发起的四大坤旦选举的社会反响也比较强烈。当选者当然身价声誉较以前都有提高。

《北洋画报》

胡碧兰在彼时正是她的艺术黄金时期谭富英和她合作已经是互演大轴或合作对戏。那时胡碧兰在天津演出的时间较长,她的久占之地就是当年的中原公司大剧场(新中国成立后中原公司改为天津百货大楼)。

据说程先生在《大登殿》里有一句唱腔,既新颖又好听(即"彩球单打平贵男"一句),众人听罢赞不绝口,程先生笑着说:"这是胡碧兰的腔儿。"可见胡的技艺之高。

在谭胡合作时,二人真的是珠联璧合,业务甚好。他们不但在艺术上互相倾慕,而且产生了一定的感情。

那时谭富英的原配夫人刚去世,如果再发展下去,很可能互订鸳盟,而谭家的家规是女人不能做艺,谭小培看到这种情况,立即终止了二人的合作。

谭小培 谭富英父子

谭富英和胡碧兰最后合作的一期可能是1931年春,在天津中原剧场演出,过了一段时间,谭富英就奔上海参加杜祠落成典礼演出了。

谁料胡碧兰没有几年因嗓败而息影舞台,后来精神身体越发不好,终于得了心脏病。1953年就去世了,寿享不过四十四岁。

与雪艳琴合作

雪艳琴也是四大坤旦之一。雪艳琴出道甚早,本名黄咏霓,回族,她青衣戏学自张彩林,花旦戏学自水仙花(郭际湘),张郭二位造诣颇高,故雪艳琴基本功甚好,跷功和把子功也下过一番苦功,所以她戏路极宽,真可谓文武昆乱,样样皆能。

雪艳琴

她是很早就立雪王门(王瑶卿)的一位女弟子,可说是得王大爷真传的坤伶第一人。

1930年以前她就挑班了,她挑班时谭富英给她挂二牌,因两人嗓子都好,对儿戏唱得相当默契。他们二位的合作最堪纪念的就是在1933年由古代影业有限公司发行,由天一影片公司代为拍摄的京剧影片《四郎探母》。

谭富英 四郎探母

说起京剧搬上银幕,谭氏祖孙也算占尽了风光。谭鑫培是第一位把京剧搬上银幕者,时在1905年。由摄影师刘仲伦在露天场地拍摄的《定军山》一剧中"请缨""舞刀""开打"几个片段,虽说用的是进口制造的手摇摄影机,只有十四卷胶片,在今天看来这种东西不知落后到何种程度了,但我们还是不能不感激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者任景丰。是他一手操办的拍摄工作,这不但是京剧搬上银幕的第一部影片,同时也是我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它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

雪艳琴

当然雪、谭二位拍的《四郎探母》比起《定军山》来,因为经过近30年的变迁,影片效果自是大大提高了。此片导演尹声涛,谭小培为艺术顾问,除去雪、谭二位之外,雪艳琴的四姐雪艳舫饰演萧太后,吴继兰饰演四夫人,这又是京剧有声电影的第一部,当时演出几平场场客满,影响颇大(按,一说这部电影上映后,前去观影的观众并不多)。

雪艳琴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一个事实,即谭富英自出科后,基本上就是以挂二牌也即挎刀的身份活跃于舞台上。您可别小看这挎刀的地位,挎刀的名分是一般演员终身难以达到的一个舞台地位。

此名据说来自《群强报》的戏剧广告排版。该报创刊于1912年,社址在北京前门外樱桃斜街,中间路北。这张小报主要刊登戏院当天上演的剧目和演员名字,那会儿听戏的人很多,所以销路很好。

它对演员的名字排版与其他报不同,头牌挑班演员如杨小楼、梅兰芳等,排成品字行,所谓"坐着的",当然列在中央,而二牌演员排成竖的一字形,表示一旁侍立,如王凤卿,于是有人对这二牌老生称之为挎刀老生。究竟此名是否缘于此,已无资料可循,聊备一说吧。

不过作为一个挎刀老生,可绝非易事。二牌的角儿,玩意儿顶不住,没有一定的叫座力,而包银仅次于头牌,那行吗?那会儿可没有固定工资,不管是谁,一天不上,今儿的戏份儿就告吹,座儿上得不好,没别的,只好"打厘"。所以给人家挎刀,不是任何人都能来的。

言菊朋

想当年,以老生而论,大师级人物如余叔岩、王凤卿、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王又宸、奚啸伯、杨宝森等,哪个没给人挎过刀?甚至挂过三牌,这也不必讳言。

但是随着艺业的进步,多年的实践,有的就在剧界站稳脚跟,终于成为挑班的头牌演员,且保持到脱离舞台,这杆大旗始终不倒,如马谭奚杨四大须生。

贯大元

也有的演员演技很不错,但一生基本上给人挎刀,如谭小培、贯大元、吴铁庵、陈少霖等,由于种种原因,终不能独领一军。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能耐,相反,这些位有的某出戏,即使挂头牌的老生也未必如他好,只是从全面艺术要求来衡量,似乎略逊一筹。这也是事实,富英足堪骄傲者,就是从他出科搭班始即挂二牌,令人羡煞。

搜索更多有关“谭富英被批斗过吗?谭富英与,四大坤旦胡碧兰暗生情愫”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