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芒种田园气息:芒种,躬耕田园

人气:362 ℃/2023-12-11 18:54:20

(欢迎转发与分享!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与引用)

“芒种”忙,麦上场!

三夏大忙,收麦种稻,连收带种,适时而作,最是一年红云当头时……

今年6月6日芒种(常年为4~7日),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时,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除青藏高原和黑龙江北部外,都能体验到夏天的炎热,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华南东南地区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芒种时节春天御寒的衣服不要过早地收藏起来,必要时还要穿着,以免受凉。

【节气农事歌】

1、“芒种雨少气温涨,夏收夏种夏管忙,施肥灌水治病虫,丰收莫忘粮归仓。”(适用于江淮地区)

2、“芒种忙收又芒种,麦后玉米花生豆,若要轻巧好又快,抢收抢种靠机械”(适用于黄淮海地区)

3、“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适用于江南华南地区)

4、“芒种前后种田忙,常遇干旱抢雨墒,春夏播栽有分别,间套复种绿色防。”(适用于西南地区)

5、“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追肥谷除草,洋芋初壅麦灌浆,苹果套袋药打好。”(适用于西北地区)

一、【节候特征】

芒种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此节气,小螳螂破卵而出;5天过后,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再过5天,反舌鸟与春夏喜欢鸣叫的众鸟不同,反而不鸣叫了。此节气常开的花有金银花、合欢、女贞和小叶女贞等。

芒种三候特征图

二、【节气农俗】

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有怀古人(屈原等)、吃粽子、赛龙舟等民俗。

世界环境日:6月5日。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天,是感恩父亲的节日。

有趣的芒种习俗

送花神:古时“送花神”是芒种时节最为盛大的活动。芒种时已是阳历六月,此时百花凋零,花神退位,民间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把二月十二花朝节上迎来的花神饯送归位,表达对花神的依依惜别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安苗:安苗是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节令美食与禁忌】

芒种期间的饮食宜以清补为主。

顾脾胃、少寒凉:夏季雨量增加, 天气既热又潮湿, 疲乏无力、睡眠不佳、胃口差、消化能力下降是许多孩子在芒种时节出现的不适表现, 称为苦夏。中医认为, 湿属阴邪, 而脾喜燥恶湿, 由于芒种比较闷热, 故易湿困脾胃, 如果孩子又贪吃冷饮, 此时脾胃很容易“受伤”。过于寒凉易致孩子脾胃运化功能下降, 而且寒凉的饮食会刺激胃黏膜, 诱发胃肠出现痉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所以此时应注意护理脾胃, 宜适当增苦, 避免过食寒凉食品。

避免过多食肉,多吃谷菽菜果:元代医家朱丹溪主张“少食肉食, 多食谷菽菜果, 自然冲和之味”。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淡甜之物, 大、小麦曲, 粳米为佳”, 并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 多食饭”。而孩子脾常不足, 夏季由于天气闷热, 消化能力有所下降, 故芒种时节, 饮食宜清淡、质软、好消化, 不可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 可适当吃些粳米、红米、红豆、绿豆、小麦、大麦、粟米、苡仁、扁豆等甘淡平补之物。饮食烹调和菜蔬炒制中也不宜添加过多食盐、食糖以及辛辣调料, 以免影响食欲、消化。

吃苦饮酸:一般苦味的食物具有清热解暑燥湿功效, 所以芒种时节可以给孩子适当吃些苦味的食物, 例如苦瓜、莲子、芥蓝、荞麦、生菜、苦菊等, 正所谓“苦夏食苦夏不苦”。而酸味食物具有生津、敛汗的作用, 由于孩子在夏季食欲不佳, 又多汗, 适当增加一些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柠檬、葡萄、草莓、番茄之类的食物, 有生津、止渴、开胃的作用。

补钾防打盹:“芒种夏至天, 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使孩子乏力、 犯困 ,给孩子多吃些富含钾的食物, 如荞麦、玉米、大豆、香蕉、甘蓝、莴苣、毛豆、苋菜等, 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三、【农时动态】

芒种前后,江淮地区处于大麦、油菜登场晒干与归仓交易期,小麦成熟收获期,粳稻秧苗期,棉花分枝至现蕾期,春玉米拔节长穗期,春花生团棵期至花针期,春甘薯发根期、春芝麻苗期,夏播作物播栽期,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期之一。

【江淮地区】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四、【农事提醒】

【江淮地区】

◎夏收:油菜籽、大麦、蚕豌豆等收获晾晒,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小麦蜡熟末期机械化抢收,注意天气预报,规避梅雨天气,防止穗上发芽和烂麦场。麦秸粉碎抛撒还田,切碎长度≤10厘米,抛撒不均匀率≤20%,留茬高度≤15厘米。适墒耕整,稻田需泡田1~2天,薄水深旋,沉实约3天待栽。

◎夏种:麦后夏玉米、夏大豆、夏花生、夏芝麻、夏甘薯、夏菜等及时抢早播种、移栽。结合麦秸耕整还田,亩施45%复合肥约25公斤及尿素5~8公斤或碳铵12~15公斤作基肥。①花生:种子包衣或毒死蜱微胶囊拌种,机旋耕起垄,垄宽、面宽、高为80厘米、55厘米、15厘米,机播或人工点播,播深3~5厘米,每垄2行,穴距16~17厘米,每亩9500~10500穴,播后及时机械喷药盖膜;②大豆:选种包衣,水溶0.5克钼酸铵拌匀1公斤种晾干,点播行距≥65厘米,机播行距≥60厘米,出苗前用乙草胺封闭除草;③玉米:种子处理,适当推迟播种(麦收后约10天)以避开麦田灰飞虱传播的粗缩病危害及开花期高温危害(>32℃高温杀雄,影响籽粒灌浆),板茬机条播、人工点播或精量机播,等行或大小行,播深3~5厘米,肥深≥15厘米,密植品种每亩5000~6000株,稀植品种每亩约4000株,播后镇压;④太湖地区及时耕、耙、泡、旋、平、沉可直播粳稻,基肥亩施45%复合肥30~40公斤,药剂浸种、催芽、露白(谷芽长约5毫米)后用带式精量直播机宽行条播,播前2天药剂除草,播后约7天(现青)灌跑马水,2叶期前确保田间湿润、一次全苗。

◎夏栽:杂交籼稻与夏甘薯始栽。5月中旬起,粳稻抛栽:①起秧前3~4天灌起身水(钵苗提前1天浇起身水);②移栽前2天亩施送嫁肥4~5公斤尿素/亩,防治灰飞虱,带药移栽;③亩点抛1.7万~2万穴,无水层抛栽,秧苗根球入土深2~3厘米;④栽后5~7天露田2次促扎根。粳稻机插:①带药移栽,薄水浅插;②亩栽1.7万~2万穴,5万~7万基本苗,每穴3~4苗;③露田扎根立苗,浅水勤灌,水深2~3厘米,及时露田通气,促进活棵。麦后棉及时播栽:①自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苗龄5~6叶时大小苗分开移栽;②板茬或地膜覆盖打洞移栽,洞深大于钵高1.5~2cm;③合理密植,杂交棉约2000株/亩、常规棉3000~3500株/亩;④施足基肥,亩用腐熟农家肥2500公斤、45%复合肥25~35公斤、*********5~8公斤、硼肥和锌肥各1公斤,距棉根20厘米处开行条施;⑤栽后浇水,及时开挖好一套沟;⑥中耕培土促活棵壮苗;⑦及时防治盲蝽、蚜虫等。

◎夏管:粳稻抛栽或钵育秧的中大龄秧苗3.5叶前湿润管理,4叶后旱管,适当补水。移栽前喷送嫁肥,防治一代二化螟和灰飞虱,移栽前1天浇起身水。解决秧床低温冷害僵苗及青枯死苗的措施有:苗床培肥,适期播种,及时补水冲洗肥害。套栽棉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开沟施蕾肥,亩施45%复合肥10~15公斤、尿素5~7.5公斤,并适时化控、去除叶枝,注意抗旱排涝,防治病虫害。

◎春玉米:①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开塘亩施碳铵40~50公斤或尿素15~20公斤;②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0.5~1公斤拌细土5公斤灌入心叶防治玉米螟;③中耕培土,耕深6~7厘米,培土高15厘米。

◎春花生:中耕松土,浇水追肥,防治蚜虫、蓟马、蛴螬、叶斑病等病虫害,遇旱灌水。

◎蔬菜:早春大棚蔬菜继续采收上市。部分田块开始拉秧,进入下茬作物播种或准备阶段。迟熟的豇豆、黄瓜、夏大白菜、夏花椰菜等开始播种育苗,可用遮阳网、防虫网等减轻高温、暴雨、病虫等危害。

【黄淮海地区】

【东北地区】

【江南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五、【农谚解读】

1、芒种忙种,连收带种

【拼音】máng zhòng máng zhòng,lián shōu dài zhòng

【英译】People are busy reaping summer crops such as wheat and sowing autumn crops such as rice in Grain in Ear season.

【注解】芒种的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收获;种指谷黍类、豆类等作物的播种。芒种谐音忙种,指农忙季节进入高潮。多适用于黄淮、江淮及江南地区的夏收夏种。芒种时节麦子成熟,是收割麦子的高峰时期,有“芒种到,无老少”之称,接茬要忙着播种秋熟作物。

麦类作物抢收

玉米机械抢播

水稻抢栽

2、芒种麦上场,龙口夺粮忙

拼音】máng zhòng mài shàng chǎng, lóng kǒu duó liáng máng

【英译】People are busy harvesting wheat to avoid losses caused by rainy days in Grain in Ear season.

【注解】“龙口”指降雨。由于成熟的小麦籽粒休眠期很短,小麦成熟收获期间遇连阴雨天气就可能出现穗上发芽、霉变发黑、收获时掉穗落粒等现象,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有时提前,小麦一旦成熟就要抢收抢晒,确保颗粒归仓,防止出现烂麦场(烂场雨)。类似农谚有“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等。

小麦抢晒扬净

3、芒种前后麦梢黄,红花小麦两头忙

【拼音】máng zhòng qián hòu mài shāo huáng, hóng huā xiǎo mài liǎng tóu máng

【英译】Safflower and wheat are both ready for harvest in Grain in Ear season. So the peasants are busy harvesting not only wheat but also safflower.

【注解】黄淮地区芒种前后小麦、中草药红花同时成熟收获,既要忙着收割小麦,也要忙着收获红花。

红花收获

4、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

【拼音】sì yuè máng zhòng mài zài qián, wǔ yuè máng zhòng mài zài hòu

【英译】Wheat maturity is relatively earlier if the Grain in Ear Day is in Lunar April. Wheat maturity is relatively later if the Grain in Ear Day is in Lunar May.

【注解】多适用于华北地区。由于农历与公历的差别,使得节气有时提前有时推后。农民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芒种这天处于农历四月时则节气提前,小麦成熟的时间相对较早;而芒种处于农历五月时则节气推后,小麦成熟的时间相对较迟。

小麦成熟收获

5、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拼音】máng zhòng máng máng zhòng, xià zhì gǔ huái tāi

【英译】Millet sown in Grain in Ear season will be at booting stage in Summer Solstice season.

【注解】怀胎,即孕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谚语。指谷子如果拖到芒种还未播种的话,再种就不会长好了,所以要赶紧播种,等到夏至时节谷子就已经孕穗了。

谷子孕穗、抽穗

6、芒种糜子急种谷

【拼音】máng zhòng mí zi jí zhòng gǔ

【英译】Both proso millet and millet are sown at Grain in Ear season, but millet needs to be sown as early as possible.

【注解】糜子又称为稷米、粢米,生育期仅80~100天就能成熟,是秋熟作物中最后播种的禾本科作物。华北地区如果遇到天旱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生长后期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要抓紧播种。

糜子播种

谷子播种

7、芒种下种,大暑莳

【拼音】máng zhòng xià zhǒng, dà shǔ shì

【英译】The late rice is sown in Grain in Ear season and transplanted in Great Heat season.

【注解】莳,移植、栽种的意思,广东谚语。指芒种时可播种晚稻,大暑时移栽秧苗。广东地区早稻一般在3月上旬播种,“清明谷雨时,插田莫迟疑”,7月中旬收获;晚稻一般在6月下旬播种,11月中旬收获。类似农谚有“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福建)” “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 (江西)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贵州)”“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四川、陕西)”等。

南方早籼稻播种(落谷)

南方早稻移栽

8、芒种插的是个宝,夏至插的是根草

【拼音】máng zhòng chā de shì gè bǎo, xià zhì chā de shì gēn cǎo

【英译】Rice sown in Grain in Ear season can lead to high yield, while rice sown in Summer Solstice season leads to grass instead of grain.

【注解】江苏农谚,指水稻早插秧才能壮苗高产。芒种时节插秧比较好,夏至插秧有点晚,水稻生育期缩短,不利于高产。一般江苏淮北地区水稻适期移栽临界期在6月20日至25日,苏中地区在6月15日至20日,苏南地区在6月10日至15日。

秧苗待嫁

水稻适期早插壮苗

水稻晚插弱苗

9、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拼音】guò le máng zhòng, bù kě qiáng zhòng

【英译】Crops can not be sown after Grain in Ear season because generally they is difficulty to mature in time.

【注解】华北地区及山西等地,由于早霜来临早,从芒种至早霜来临只有100天左右的时间,过了芒种再播种的作物一般很难正常成熟。

迟播不能正常抽穗成熟的水稻

六、【农诗欣赏】

芒种后急雨骤冷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①,百渎交流海面宽②。

良苦吴农田下湿③,年年披絮播秧寒。

【简明释义】①梅霖:梅雨。九河:古代黄河下游支脉的总称。②渎:河川、沟渠。③良苦:非常辛苦。吴:江苏吴县,诗人家乡。

古文今译】芒种时节,梅雨倾盆而下,使得九河的水都快溢出,上百条河流汇集在一起,海面显得更加宽阔。辛苦的吴县农民去湿地里劳作,天气仍显寒冷,每年都是披着棉絮去插秧。

梅雨

走近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后又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孝宗初,知处洲。

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国,不畏强暴,不辱使命。除中书舍人。淳熙五年(1178),拜参知政事,仅两月,被劾罢。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卒,享年六十八岁,赠少师,追封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主题新读】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在芒种时节顶着梅雨插秧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同情。芒种是指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芒”与“忙”同音,正是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此时正值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梅雨天气的特点是温度高,日照少,雨日多、雨量大,有时遇“急雨”也会伴有骤然低温,因此“吴农”“年年披絮插秧”。

粒粒皆辛苦,雨中插秧忙

梅雨指的是从我国江淮流域一直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常常出现的一段降水量较大、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雨天气。因时值梅子黄熟而得名,又因此时温高、湿重、雨多,器物容易受潮生霉,故名霉雨。我国江淮地区常年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出梅后盛夏开始。梅雨时间长20~30天,雨量在200~30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雨量的20%~30%。但年际变化很大,入梅迟早可相差40天,出梅日期可相差45天。历史上最长梅雨达60多天,也有些年份出现“空梅”而形成“梅子熟时日日晴”。梅雨时节,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十分有利于水稻、蔬菜、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生长。但梅雨期湿度大,水汽附着招来霉菌滋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带来了某些不便。

若梅雨异常,也会导致灾害发生。例如梅雨提前、持续高温多雨导致小麦来不及正常收获或脱粒贮藏,致使成熟小麦发生穗上发芽、发热霉变,影响产量和品质,这种现象称为烂麦场;若梅雨来势猛、强度大、范围广、时间长,便会引起洪涝致使农田受淹,铁路中断,工厂停产,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空梅”则会造成持续性干旱。因此,梅雨地区要选用休眠期较长的红皮小麦并适期早播、在蜡熟末期抢天晴、抢雨隙,收、脱、运、晒、储一条龙作业,“龙口夺粮”。在梅雨到来之前,应清理好田间墒沟、疏浚城市下水道,对露天物资进行遮盖,抢修危漏房屋,躲避梅雨带给人类的灾害;而在迟梅年或空梅年,则要做好抗旱工作。

梅雨提前导致成熟待收的小麦穗上发芽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④,

相随饷田去⑤,丁壮在南冈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⑦。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⑧,左臂悬敝筐⑨。

听其相顾言⑩,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⑾,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⑿。

吏禄三百石⒀,岁晏有余粮⒁,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简明释义】①刈(yì):割。②覆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泛指麦地。③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荷箪(hè dān)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⑤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⑥丁壮:青壮年男子。南冈(gāng):地名。⑦但:只。惜:盼望。⑧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遗,遗失。⑨悬:挎着。敝(bì)筐:破篮子。⑩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⑾输: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⑿曾:一直、从来。事:从事。⒀石(dàn):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⒁岁晏(yàn):年底。晏,晚。

【古文今译】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水,前呼后拥给田里辛苦劳作的人送去饭食,割麦的男子正操劳在南冈。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挎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人工割麦

人工运麦

现代化机械化收获小麦

现代城市居民收获劳动体验

【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主题新读】这是白居易诗中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一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农民的辛勤劳动和苦难生活场景。诗人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

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而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其中,“右手秉遗穗”“拾此充饥肠”也从侧面反映了穷苦农民粮食来之不易以及对粮食的万般珍惜,我们应该传承这种节约品质,珍爱每一粒粮食。诗的最后尤为难能可贵的把自己放进去和农民作对比,并充满真诚的羞愧之情。诗人作为统治阶级有这样自省的觉悟,反映出诗人深切同情农民、反对残酷的经济剥削的思想。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也是当今我们所推崇的,只有一切从群众出发,心中想着人民的疾苦,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两句很形象地描写了农民在艳阳下收割小麦时的辛苦。而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机械化收获成为普遍应用的技术,当代农民已经远离了面朝黄土、汗流浃背的时代。目前小麦、水稻联合收割机是早已成熟的技术,油菜收割机也得到了推广使用,玉米收获机、棉花采摘机械等发展也较快。

打麦

宋·张舜民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①,

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

才离海峤麦尚青②,转到天心麦已熟。

鹖旦催人夜不眠③,竹鸡叫雨云如墨④。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⑤,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⑥!

贵人荐庙已尝新⑦,酒醴雍容会所亲⑧;

曲终厌饫劳童仆⑨,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⑩,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

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简明释义】①彭彭魄魄:象声词,打麦的声音。②海峤(jiào):海中的山,指日出之处。③鹖(hé)旦:古籍中记载的鸟名,一说寒号虫。④竹鸡:鸟名,分布于江南,形比鹧鸪小,好啼,喜居竹林,故名。⑤捋(luō):用手握住抹下来。⑥敢惮(dàn):不怕。⑦荐庙:用新麦祭祖。⑧酒醴(lǐ):美酒。会所亲:和亲友聚会。⑨厌饫(yù):吃饱喝足之后的剩余。⑩秧禾:插秧。

古文今译】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音发在山南,回声响在山北。四月里太阳从东北升起,刚爬上山尖,麦儿还青,转到中天,麦穗已黄熟。鹖旦不停地叫着,催着农民们早早起床;竹鸡又鸣起,报告大雨将来,乌云如墨。大妇带着镰刀出门,小妇背上筐子跟着。

上田垅先捋取青穗,下田垅麦已捆成束。田家以苦为乐,怕什么头发枯黄面容焦黑?达官贵人们祭祖后已经尝新,喝着酒大宴宾客。一曲奏罢吃饱喝足犒赏奴仆,怎能想到农民们一口也没吃着?他们把好麦都交了租赋,又把剩下的上市场去出售。正忙着收麦又要赶着插秧,毕竟丰年太少凶年太多,田家辛苦是无可奈何!献上我的打麦词,又当作一首插秧歌。

记忆中的打麦场

现代化晒场及烘干设施

【走近作者】张舜民(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县)人。诗人陈师道之姊夫。英宗治平二年(1065)进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

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张舜民的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误为苏词。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画墁集》,有《知不足斋丛书》本及《丛书集成》本。

【主题新读】这首诗集中抒写了农民的终生劳苦。前十四句为上段,通过对收麦环境、劳动场面和农民心理的描写,充分反映了田家生计的艰辛。后十一句为下段,展望食麦,不耕者饱食却还有余,力耕者无食被迫售粮,形成强烈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恤民情怀,及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懑。

小麦收割对季节性要求很高,一定要在收获适期内完成。俗语有“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及“麦要抢,稻要养”的说法,意指小麦应在蜡熟末期适期收获而不应推迟到完熟期,这样才能以最少的收获损失确保丰产丰收,且不影响下一季农作物播栽种植。如果麦收时碰到雨天将麦粒淋湿,极易发芽霉变,收成可能就此泡汤。在人力收割时期,小麦收割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高强度短时间完成收割,因此农户之间也常有互相合作收割打麦的情况。目前,我国小麦收割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小麦联合收割机已向中高端发展。与人工相比,联合收割机作业可降低粮食损失5~8%,我国一年可减少小麦因人工收获掉穗落粒损失60亿斤左右。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小麦的收割进度。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①,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②,雨从头上湿到胛③。

唤渠朝餐歇半霎④,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⑤,照管鹅儿与雏鸭。

简明释义】①抛秧:古指插秧前,须将秧苗从秧畦拔出,捆成小捆,扔进稻田,叫做抛秧。②兜鍪(móu):古代打仗所用的头盔。蓑:即蓑衣,用草或棕制成,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甲:用金属或皮革制成的护身装备。③胛(jiǎ):肩胛骨。这里指肩膀。④渠:他,代词。朝餐:吃早饭。半霎:很短的时间。⑤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匝,满。

三夏时节插秧忙

【古文今译】农夫把成捆的秧苗抛到稻田里,农妇接着,小儿子忙着拔秧大儿子在插秧。斗笠就像头盔,蓑衣就像盔甲,大雨倾盆,从头顶淋到肩膀。老人喊他们来吃早饭歇一会,但他们只顾低着头弯着腰干活,无人应答。您瞧这刚插的稻苗尚未扎牢根,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老人家您得赶紧去照看好那帮鸭鹅吧(它们要来到田里踩踏和啄食,可就糟了)!

拔秧与插秧

【走近作者】杨万里(1127—1206),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水(今江西吉安)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他长期生活在农村,对民间疾苦和农家风俗有深刻了解,其诗作多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同情农民之作。他一生作诗2万多首,是我国古代作诗最多的作家。现存4000余首。有《诚斋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称为“诚斋体”。

主题新读】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便将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农夫们却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三夏”是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是一年中第一个“大忙”期,在稻麦两熟地区有“虎口抢粮”季之说。从每年5月中下旬开始,至6月中下旬结束。此时,上年秋季播下的麦子油菜成熟,需要抢时间收割,颗粒归仓;一年中种植面积最多、最重要的农作物水稻,需要不误农时培育壮秧并栽插到大田;栽插后稻田需要一种就管,追施返青肥、发棵肥,防病治虫除草,确保长成丰产架子。

诗中详细描写了我国水稻传统的人工手栽秧的劳作步骤,随着科技进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省工省力栽培成为必然需求。目前除人工手栽外,又涌现出机插秧、抛秧、直播稻、麦套稻等新型稻作方式。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机插秧以其省工省力省秧田、移栽效率高、适宜规模化经营和精确定量栽培等优势,正成为现代稻作的主体稻作方式。

诗中还提醒人们要照看好鸭鹅,防止踩踏和啄食秧苗。而现代农业为了产出优质的绿色、有机食品,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提高稻田效益,一些地区的稻农和专家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形成稻鸭共作技术。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稻鸭共作

—————— END ——————

好书推荐

《图说二十四节气 躬耕田园》

王龙俊 郭文善 等 编著

定价:76元

内容简介

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说二十四节气躬耕田园》是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王龙俊、郭文善等专家在创作出版江淮地区《农事实用旬历手册》和黄淮海、东北、江南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的“农事旬历指导手册”系列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编创汇总而成的精品新书。

本书将全国分成六大农区,跟随二十四节气的节奏,编撰节候节令与农时动态、看苗诊断与农事提醒、农谚农诗与文化传承等内容,并以图文并茂和小视频互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书的末尾附录了我国21 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诊断图文,以及9大作物的生产情况和农事月历简表,方便读者查看。

本书将“同一个节气,不同的农事”之科学与技术,普及到神州大地的千家万户。是一本全面反映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农事农艺、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农耕文化的精美图册,值得拥有和收藏。

本书特色

  • 一是展示。在介绍了节气的节候特征、节日农俗、节令美食之外,还着重描绘节气所对应的大田景物,即农作物生育动态。

  • 二是指导。着眼于大田生产的看苗诊断,并进行节气农事提醒,兼顾农业防灾减灾和科普小常识等。

  • 三是传承。系统梳理和汇总了与节气相呼应的农谚和农诗,去伪存真,去芜存精,并配图注释或译文,便于品味和赏读。

样张试读

定购本书,请联系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三农”出版中心,联系人:

王天;联系电话:025-83657568;18852006592(即微信号)。

更多图说农业系列作品请阅览公众号推文:【图说系列,值得拥有!

你想跟随时节,第一时间了解【农时动态】【农事提醒】【农谚解读】【农诗欣赏】【躬耕微课】【躬耕分析】【躬耕研究】【躬耕发布】【躬耕纪录】【躬耕直播】吗?

请转发,分享给更多人知晓!

搜索更多有关“芒种田园气息:芒种,躬耕田园”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