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宜城好玩的宜城旅游十大景点,走遍宜城之

人气:438 ℃/2024-01-21 17:34:25

2023年1月27日,农历癸卯兔年正月初六,到王集镇新星村妹妹家拜年,大好的天气,和父母及叔姑等一起晒着太阳,拉着家常,天南地北的聊着古话,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新星村的一些人和事,聊到了村中的古河桥,对于爱好古遗迹的我自然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又想起来了一句古话“九沟十八洼,都到古河口会话”,便请我的三叔带我去看看。这样的小要求,自来对我不错的三叔是不可能拒绝的。

正月的乡村到处都散发着自然的气息,整齐的楼房旁屹立着几棵高大的树木,在微风中用各自的枯枝相互抽打,发出“啪啪”的声响,弯曲的乡村道路虽然已经由泥土路修成了水泥路,仍然是弯曲的,保持着乡村的味道。田地里的娃娃菜还有很多没有销售出去,枯黄的外衣包裹着洁白的内心,等待有缘的人。我问三叔:“这么多娃娃菜还能卖吗?春气起来了不是要抽苔吗?”

“还能卖一季子,再过一过就要全部毁了”三叔答道,“那多可惜!”我很惋惜。

“那有什么办法,春气一起来,抽苔了就没人要了,又不能误了下一个农时。”三叔答的很平静,在他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还有多远?”走了大约十分钟后,我问道,“就在前边,没有几步路的。”三叔走的很快,完全不像一个七十岁的人。

“你们小时候从那桥上过吗?”我没话找话,“我们那时候经常从那上面过,去南营和宜城都从这过的。那一年,你太太去世,我和你二叔在京山做工,连夜赶回来,就从这桥上过的,你看,那就是。”三叔说着用手一指,我看过去,果然有一座四孔的石桥,有些破败的立在一口堰塘的中央。

绕过了两户村民的房子,来到了古河桥上。看到了整个桥的初型,古河桥建在河道的最窄处,此处河道大约宽 15 米左右,共建了三个桥墩,两个桥孔。

来到了桥上,仔细看,桥墩宽约1.2米左右,长约5米左右,桥墩全部由山石浆砌,高约5米多,中间那个桥墩朝东的部位是三角形,目的在于山洪暴发时分水,以减轻洪水对桥墩的冲击力,从而起到保护桥墩的作用。桥墩上面是桥面,桥面宽约4.5米左右,在当时的情况下,两辆牛车可相向通过,桥面大多是青石条铺就,青石条宽约 40 至 50 厘米,厚度为30至40厘米,长度为4米到5米之间,整个桥面共用了 16 块这样的青石条,靠北岸的可能因原来的青石条承载力不够断了,后来又用钢筋水泥浇灌了3块。桥面铺平之后几乎与两岸的堤防差不多高,目的是防止洪水漫过桥面,将桥面冲走。

“这桥有些历史了吧?”我问道。

“听说很老,你爷爷小时候去南营都从上面过的,你看,这青石板上还有牛车轧的印。”三叔答道。我一看,桥面上的青石条有明显的牛车车轮磨痕,可见其年代久远。

“那时候桥面上的东西两边边沿竖有石栏杆,石栏杆是用青石柱雕刻而成的不同形状的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南岸紧靠桥面的东南角竖有一个龙头,张牙舞爪,惟妙惟肖。北岸紧靠桥面的西北角竖有一个龙尾,龙尾翘起,犹如腾飞状,从远处观此桥,跟一条腾飞的巨龙一样,很是气派。”三叔抽了一口烟,似乎回到了他青少年时代。

我仔细的观看,现在桥上留存的只是一个光秃秃的桥面,并且有数块桥面已经不见了踪影,也许做了谁家的墙基或洗衣的桻基。桥面上的石栏杆以及龙头龙尾均已不见踪影,也找不到一点存在过的证据。桥基已经有几块残存在淤泥里,最开心的是还见到了两幅桥基上的石雕画,看上去象是“天官赐福”画面清晰,栩栩如生,只可惜的是一块已经只剩下了一半。这两块雕像应该是文物,我确定。因为,此桥始建于清朝初年,那个时候就有了这两块雕像,甚至不止两块也说不定,只可惜我现在只能看到一块半了。

我在桥上桥下来回穿梭了几遍,用手扶摸着桥基和桥面以及天官的手,希望能感触历史。

“三叔,我听说此桥在清朝时候就建立了,很有些年代了。”我问道。

“听你爷说也有些年代了,旧时的古河桥又低又矮,牛车从两岸的路上过桥,得翻一个陡坡,行走极其不便,事故频频发生,让人们望而生畏。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由李家老营绅士李不劫牵头,组织李家街一带的豪绅巨贾及绅士捐资,重修过一次古河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高了桥墩,基本上与两岸路面相平,这就解决了事故频发问题。解放之后,在1958年期间,古河桥在人民公社时期重修过一次,那次重修的原因是,1958 年七八月份,大河(汉江)发生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三叔回答着我的话。

“”听你爷说,跟民国二十四年的那一次洪水差不多,古河两岸人部分农田被淹,汹涌的洪水将桥面的青石条冲走跌断,再不重修,王集到南营的唯一通道就要被阻隔。洪水过后,人民政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决定重修古河桥。这次重修,桥墩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高,与新修的防洪堤防相平目的很明白,就是只要洪水不漫过堤防,桥面就没有冲毁的危险。重修过后,此桥又用了近20年,直到后来公路改道,就废弃不用了。”三叔继续说道。

“你对这桥还怪熟悉啊?”我很奇怪文化水平并不高的三叔对此桥竟然如此了解。

“是啊,那时候这座桥是王集到南营的唯一通道,王集人都知道它,岁数大一点的人几乎没有人没走过,没用罗。”三叔发了一声感叹。

是啊,古河桥虽然已经废弃多年,但其历史功绩仍然不可抹杀,从清朝初年一直到解放后的几十年中,前前后后近 300年的时间,其为王集交通确实做了不小的贡献,王集人民不应该忘记它,做为一个喜欢陈年旧事的我,不也正是为此吗?朋友,去看看三百年前的古迹吧,特别是三百年前的古石雕画,真的值得一观。

观古河桥感

风卷枯枝侵古道,

残碑断脊遗该桥。

百年风雨论功过,

千载沧桑独自骄。

搜索更多有关“宜城好玩的宜城旅游十大景点,走遍宜城之”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