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千里湘西第一镇,一脚三省的湘西边镇,桂塘

人气:352 ℃/2023-09-14 21:18:09

古龙写过《边城浪子》、沈从文写过《边城》……凡是跟边界搭上关系的地域,向来都不简单——桂塘就是这样的所在。

湘鄂川三省交接处界碑

在湘西,堪称“一脚踏三省”的边城有两处:一是边城茶峒;另一处是位于龙山县的湘西边镇——桂塘。除了与数省都有关系的地域特点,边城茶峒因《边城》一文而名,桂塘之所以闻名于世,则是因为其神奇秀美的山水,和传承不息的文脉。

桂塘日出

桂塘,古属荆楚,水土丰沃,民风醇厚,传说月中桂子常于秋月渐圆之时落于明溪、王道溪中,汇于深塘,桂香氤氲,数月不歇,而得名桂塘。不知是否因为“月宫折桂”这样的吉祥寓意,让桂塘一直以来,灵气汇聚,文脉绵延……

乌龙山峡谷的风雨桥楹联、匾额,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一、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的上古江湖

如果你看过《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那么龙山,一定不陌生。桂塘,就在乌龙山大峡谷的末端,一条清清的皮渡河贯穿始终,数十里修竹幽篁,翠掩玉绕;群山险峻逶迤,数千洞府隐藏其间。

雨后的乌龙山大峡谷

宇宙洪荒之后,天地混沌初开,大地一片枯索萧条,为了生机复苏,天地间万物都可以尽其造化,修炼得道。修炼中,秉承天地善念,谁能斩杀邪魔,给天地间带来更多的福音、美景,谁就能更早得道飞升。一时间,不论是上界神主,还是有悔妖首,纷纷在人间修炼造福。

风光旖旎惹迷洞

洪荒时期因治水失败的鲧,被祝融杀于羽郊,他死后,从天上带下来的息壤,开始肆意生长,在荒凉的大地上无序生为高山、阻隔……鲧的鱼尾以仅存的善念和责任,化为乌龙,以躯体切割息壤所形成的高山险阻,化为峡谷、秀峰,他的躯体渗出鲜血,化为一条条溪流、暗河——乌龙山峡谷形成之后,乌龙便在此地辟洞府生息修炼。

飞虎洞洞口云雾缥缈

乌龙山大峡谷因此灵气汇聚,福泽慧海吸引众多仙、妖,驻守造福。 每位仙家均倾其独有道法、仙术,打造山水,开拓洞府。一时间,桂塘四野秀山丽水、漫山茂林瑞兽、奇花异草,大峡谷溪河交错,地下洞府迷宫争奇斗艳。每位神仙用云雾斗法,用石钟乳展示自己的富有,用奇珍异草炼丹,用日月光华吐纳修炼,直到每个洞府都有独有的神奇,大地的造化达到极致,便飞升上界,把仙境留给人间了。

飞虎洞内冷空气和外界热空气对流产生了薄薄一层“雾纱”

上古的仙界就是乌龙山大峡谷上千洞府的江湖,江湖的故事,必是波涛汹涌,从那些洞府的神奇,就可窥一斑。

飞虎洞外蟠龙柱

飞虎洞,这个与虎有关的洞府,在半山腰轰然张着巨大的洞口,其形态和气势,与虎有着惊人的契合。盛夏酷暑,洞内如入北国,冷空气与热空气对流,凝结水汽,形成飞虎洞独有的“雾纱”奇观,“雾纱”轻薄缥缈,迎风漫舞,久久不散,让人不由怀疑是否已经误入仙境,惊呼不止。洞外凉风十里,行人如沐春风,甚至冷得需添两件衣衫。飞虎洞外的石阶之下便是柏油省道,过往车辆经过,都难舍凉风,沿着峡谷车道,列队乘凉,不忍离开……

土家族盛大节日——社巴节,数千人汇聚飞虎洞

飞虎洞有阴河十余条,洞长莫测,豁大幽深,“虎口”可容纳千人聚会,龙山土家族人遇重大民族节日,经常在此跳摆手舞庆祝或是击鼓祭祀,因此,飞虎洞也称“摆手堂”,当地篮球赛也常在洞中举行,飞虎洞也因此多了很多喜庆盛大的氛围。

鲢鱼洞入口,一层薄雾缥缈而出

鲢鱼洞和飞虎洞相邻。

鲢鱼洞洞口犹如微翕的鲢鱼嘴,一半淹在水里,游人必须乘船才能进入。 那么,鲢鱼洞这位水族的仙家,最后应该也是得道飞升,偶而踩着云雾回家探望,在洞口的久绕不绝的雾气便是他回家的证据吧!

鲢鱼洞外的皮渡河

入洞,石钟乳从洞顶参差而下,森森如牙,游人似入“鱼腹”,恐惧和惊叹油然而生。

鲢鱼洞景色

洞内深处,清泉喷涌而出,暗河绵延数里。洞内石笋丛生、石钟乳霞彩生辉,俨然东海龙宫,“龙王三太子”、“龟丞相”左右侍奉,“观音坐莲”、“哪吒闹海”场景栩栩如生,所有的奇珍异宝尽数展现,想当年,孙大圣在东海觅宝,见到的无非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惹迷洞石钟乳瀑布

惹迷洞,是峡谷的主人乌龙驻守盘踞的洞府,也是湘西“乌龙山大峡谷世界溶洞博物馆镇馆之宝”,在龙山二千二百洞中号称天下第一洞。洞内18个厅,各有千秋,争奇斗艳——钟乳石瀑布、梯田、石笋、暗河,错落丛生,每一处均能“乱花渐欲迷人眼”,恍入化境。自从考古学家在洞内发现40万年以前的古犀牛化石后,这个洞府,更添很多神秘。

通天门的一线天

乌龙山大峡谷景区的溶洞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溶洞群,惹迷洞、飞虎洞及鲇鱼洞之外,龟溪通天门、天坑鼓、石花洞、风洞、珠帘洞、盘龙洞、母子洞等200余处各有风姿的溶洞,都在乌龙山大峡谷各处收藏着,每个洞府因其构造不一,各具特色——史前的那个世界,或者上古的那个仙境,都在留存在这里,被小心翼翼地收藏着,以非凡间姿容,等着我们去探寻。

乌龙山大峡谷随处可见的摩崖石刻

二、梨园古风的土家山寨二梯岩

二梯岩,是桂塘一座300多年的土家古寨。 农耕年代,因其地处三省交界的“金三角”交通要塞,汉戏吟哦婉转,商贾熙攘往来,昔日的繁华和辉煌,仍可以“古风有绰”的朝门、戏台、封火墙、石雕、被烧裂的青石地板,隆重而华丽的装饰中触摸到——那些丝竹锣鼓、高亢唱腔,烟花巷陌里的莺声燕语,往来不绝的叫卖声似乎仍在耳畔……

土家山寨——二梯岩朝门,200多年前“绰有古风”书法影壁

朝门“绰有古风”的书法影壁已有200多年历史,经火灾和历史风波涅槃,仍熠熠生辉,其意为质朴淳古的气度、风尚盛行,但究竟是谁所写,无从追索,但是可以揣度当年的这个古寨,文学书法氛围浓厚,崇文尚古之风鼎盛。不论是作为书法作品,还是山寨当年的灵魂,“绰有古风”、“寰海清镜”等尚存于古寨的石刻,古旧壮丽的民居都在印证着二梯岩绝非是一个简单的乡野之地,而是满载着故事,蕴藏着文脉的所在。

二梯岩——300年的土家山寨民居

300年前,彭氏一族避难夜逃,忽闻鸡鸣,确定已经远离危险,且临近村镇,就此停住落脚,实际上,该地四野并无人家居住,彭姓一家更认为这是天意,便在此扎根,繁衍生息。

二梯岩土家民居赤石雕刻的麒麟玉兰门庭

清道光年间,彭氏家族日渐昌盛,财力渐厚,在其周边落户的人家也愈来愈多。为重振家道,彭家在方圆几十里湘鄂渝边境招募能工巧匠,大兴土木,建成四合水天井小院数个,立大朝门,筑戏台,重金引入三省边区最为盛名的戏班子登台唱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优化,形成独有的汉戏科班——“凤鸣班”,二梯岩也成为了汉戏发源地。

二梯岩——汉戏故里

200多年前,这个寨子灯火通明,汉戏班子轮番上阵、日夜不辍。 梨园锣鼓通达四野,各路商贾云集于此,各类交易、营生滋生繁荣,赌场、烟馆、妓馆应运而生……手工艺人、商铺、茶馆各样业态繁盛兴隆,仅金银匠,寨子里就近十人,金银本就贵重,但在二梯岩,能汇聚一群金银匠人,足见二梯岩之富裕。 坊间盛传,一在赌场洒扫端茶的小厮,靠着在赌场捡碎银子,在老家四川修筑了大宅院,置办了田产,成为当地的大财主,而这样的故事在当时的二梯岩并不鲜见。

二梯岩土家山寨古宅大门

二梯岩土家山寨凉亭楹联书法

后来,二梯岩的汉戏班子历经“金”、“天”、“连”、“玉”、“云”、“双”等戏班各辈继承创新,在近200年的岁月里,形成体系完备、风格独特的地方剧种。

汉戏传承人雷中环在二梯岩的古宅里练习

二梯岩的繁华持续了近百年,最终败落于一场大火,大火之后,即便如何经营,再也难以重现当时盛景了。

二梯岩土家民居——吊脚楼,拍摄小组的剧情小景——逃离

二梯岩古宅经历风雨火灾,仍留下的赤石门廊

三、文脉绵延的个性密码

月中桂子落满溪流的桂塘,现在,仍是诗意纵横的沃野,七十年代至今,出了二十余名国内知名的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蔡测海,龙山县作协主席黄光耀,书法家、散文家梁厚能,作家彭承忠、向宏恩、杜国平、向维军(火树)、王爱等均是桂塘人——令文坛惊奇的“桂塘文学现象”应该是桂塘的文脉灵气的绽放吧。

桂塘镇明溪广场

跳岩河摩崖石刻、梁家寨名家书法碑林、明溪书法桥、明溪广场十景碑等书法景观,总长为200米、碑刻200块的“桂塘百家书法长廊”形成了湘鄂渝边区独一无二的标志性人文景观、湘西自治州规模最大书法碑林、中国规模最大校园书法碑林。

桂塘明溪广场,“桂塘十景”书法壁

诗书耕读,笔墨传家的桂塘镇,处处可见的书法碑林,笔走龙蛇的摩崖石刻,延展、诠释着一个文脉绵延的桂塘——这些“表相”的背后,似乎有一列神秘、极具灵气、绵延着文脉传承的密码,在悄悄地编译着风景之外的桂塘,一个人文荟萃的桂塘。

桂塘镇九年制学校书法墙

桂塘镇梁家寨书法碑林

桂塘镇明溪书法桥

桂塘镇明溪书法桥风景及楹联

桂塘镇跳岩河书法摩崖石刻——神秘湘西

四、“道法自然”的道坑古寨

道坑,是桂塘镇境内的另一处土家族古村落,相对于二梯岩的人文,她更为胜出的是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寨子里多为彭姓,三百多年前,彭家先祖见此地古木参天,状如聚宝盆,便在此耕作安家。

桂塘镇道坑古民居

近寨,初时是看不见寨子的,只有满眼的绿树浓荫,只有零星一点飞檐屋角缀在其间,一条石板路极其干净,延伸到林荫深处,有些合抱的古树倒了、枯了,寨子里的人,也任其横在路边,让苔藓爬满,长出芝草、木耳,让它以另一种形式“生长”在寨子里。 道路尽头的吊脚楼慢慢出现,房子古旧但是维护得极好,青石板的院落干净利落,看一眼便觉身心舒适,宛若置身画中。

道坑古寨,倾倒的古树

据说,道坑人极勤劳,柴禾整齐地码在屋前屋后,直至朽烂也难烧完,上世纪那个饥馑的年代,自诩富足的山下人常到道坑借粮度饥……据说在农耕时代,大多道坑人一辈子都不出山寨,只是勤于耕作,将所有的期待都安置在寨子的田土中。即便是现在,道坑人也不爱上街,只维持着自己简单的耕作,维系着平凡细微的幸福。

道坑百年古树群

道坑人相信万物有灵,信奉生长着古树的村寨有神灵庇佑,古树,就是一个寨子最好的风水。 寨子像是被古树拥在怀里,百年以上的古树约有三十多棵,收藏诸如红豆杉、红绸、楠木、紫荆花、龙凤果树、榉树、皂荚、狮栗、猴栗等珍稀树木。它们大都原生于此,因山就势,和山石长成一体,而成树抱石、石抱树的奇景。 道坑人从不砍伐寨子里的树木,只取“柴山”灌木和柴林用作日常生活。他们在古树下砌神龛,用丰收的粮食、瓜果,供奉树神,祈求赐福。

道坑“梅花桩”苔藓石台

寨子形如元宝,元宝中间突出的部分,是一座小石山,数棵古树屹立其上,其中一棵三人难以合抱,一株三桠,像是敬天的三柱高香。小石山则像是被刀切似得,分割成数块,但看得出整体,各个石块的分布俨然谁特意布置的“梅花桩”一样,岁月过去,苔藓爬满石块的每一个面,一切安静且天成。

道坑人、道坑的树、道坑的景似乎在有意无意地诠释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默默呼应着这个寨子稍显奇怪的名字。

桂塘镇跳岩河书法摩崖石刻——湘西重镇

过往的那些故事里,还未及提过个一脚踏三省的湘西边镇,但真正的精彩,每天都在发生。 桂塘的风景、桂塘文脉、桂塘的灵气……这些神奇的元素,仍在书写“湘西边镇"桂塘新传奇。

《桂塘,文脉绵延的个性密码》拍摄小组

本文图片主要来自桂塘宣传微刊《桂塘,文脉绵延的个性密码》,上图为拍摄小组,右二为龙山县作协主席黄光耀,左三为本文作者赵彬馨。在本文图片中出镜者有:彭洁、阳帅、张瑾、陈轩霈、雷中环等

摄影:王海清、文志刚、彭胜南、刘定沐、李 东、白贤仲、赵彬馨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龙山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赵彬馨 更新:2017.08.28

搜索更多有关“千里湘西第一镇,一脚三省的湘西边镇,桂塘”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