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陆游最有名的十首诗和赏析:陆游境界最恢弘壮阔的一首诗

人气:337 ℃/2023-10-06 03:06:08

说到南宋的诗人,就一定不能不提陆游。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唐朝不是没有写词的诗人,宋朝也不是没有写诗的词人,只是在唐朝,诗歌才是主流,而到了宋朝,“词”反而成为主流。

因此宋朝涌现了很多声名赫赫的词人,例如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词作大家。

而陆游不一样,虽然他也写词,《卜算子·咏梅》、《钗头凤》都是他的代表作,然而他的更多成就其实是在诗歌上。

唐朝的白居易被称为“诗王”,留下了3000多首诗,而陆游存世的诗歌却达到了9600多首,是唐朝“诗王”的3倍,足见他对诗歌的热爱。

他的诗歌有描写田园风光的,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有关于他和表妹唐琬的爱情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但其实在他的诗歌中,占最多比例的还是“爱国”这一题材。

陆游出生不久后,就发生了“靖康之难”,小时候的逃难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从小他便有“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当他踏入仕途的时候,怀着这样梦想的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名“主战派”。

然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皇帝的懦弱,南宋的“主战派”一直被排挤,陆游也不例外。

他一度被罢官,远离政治中心,心情烦闷的他曾写下大量诗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的一片爱国热忱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应该算是陆游境界最恢弘壮阔的一首诗,水平之高,连盛唐也不多见。

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写于1192年的秋天,当时他回到山阴老家,看似回归田园,其实对于外面的时局一直担忧不已。

那日天还未大亮,心中烦闷的他出门散步,写下这首诗,苍凉悲怆,读来令人泪目。

诗歌开头两句一河一山,一横一纵便将北方中原地区的壮丽写到了极致。

三万里长的黄河向东奔腾,流入东海,五千仞高的山峰高耸入云,直上青天。

这里的“河”指母亲河黄河,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

然而“岳”到底是指哪座山,却是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是“泰山”,它是五岳之首,再加上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曾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所以在古人的心中“泰山”可不止是一座山那么简单。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岳”应该是华山。

为什么呢?华山位于陕西,而陆游在北伐献策中曾提到“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对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视。

结合这一背景来看,“华山”确实比“泰山”更符合意境。

但无论是华山还是泰山,都是祖国壮丽山河的代表,诗人对这山河有多喜爱,后文的遗恨就有多深刻。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那些在金人统治下的遗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期盼南师北伐,六十多年过去了,眼枯见血,却始终见不到南军,他们的心中该有多么愤恨!

“尽”字极写遗民的痛苦,而“又”字扩大了时间的限制,进一步深化了遗民的内心的失望。

即使被金人压迫,他们也始终心怀故国。

然而南宋的统治者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们醉生梦死,仿佛早已忘却当年的“靖康之耻”。

北地遗民的失望也是诗人的希望,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醒统治者“恢复中原”之志。

然而南宋统治者又一次让他失望了,他终此一生都不曾见到“王师北定中原日”。

但不管如何,陆游的这首诗终究是难得的经典。

全诗恢弘壮阔,理想与现实,热爱与愤恨,交相辉映,水平之高就连盛唐也不多见。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陆游的诗词,欢迎一起来谈论哦。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搜索更多有关“陆游最有名的十首诗和赏析:陆游境界最恢弘壮阔的一首诗”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