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史上最不听劝的皇帝:奇葩皇帝把宰相和大臣们赶出京城

人气:141 ℃/2023-12-03 18:49:16

(之三):

宋光宗——皇后的力量(之四)

此后,大臣们一直催促宋光宗去重华宫看望太上皇,太上皇宋孝宗也说:“朕自秋凉以来,思与皇帝相见”。但宋光宗一直不为所动,连冬至这样重要的节日都没去重华宫,群臣议论纷纷。经过吏部尚书赵汝愚的几次劝说,两下里的情绪稍稍缓和,十二月,宋光宗和李皇后又去拜见了太上皇。

宋光宗身体不好,无法亲理朝政,许多事务都交给李皇后处置。李皇后的权力越来越大,处事越来越无顾忌,封李氏家族三代为王,亲属二十六人、下属一百七十多人和众多的李氏门客,都被委以官职。又为李氏建造家庙,规模宏大,守庙的士兵比守卫太庙的士兵还多。种种作法,前所未有。

绍熙五年春天,太上皇病重,丞相赵汝愚率领大臣请求宋光宗前去探视。宋光宗是一个耳根很软的人,犹疑不定。出来见到赵汝愚等大臣,听过他们的劝告,认为大家说得有道理,自己应该去拜见太上皇。但回到宫里宫见过李皇后,听了她的一番言论,宋光宗马上又改变主意。

过了两天,大家再去请求,宋光宗被他们闹得烦了,派韩侂胄传旨:“宰相和执政都退出去!”

在此前一天的命令中,赵光宗把宰相和执政赶出了殿门,这一次是赶出了京城,意思是命令群臣离他远一点,有多远滚多远。赵汝愚等人只好退到城外的浙江亭待罪。韩侂胄从中调停,请求由他去把群臣押回城来。宋光宗当然不能让大臣们一直呆在城外,就势下了台阶,赵汝愚等人得以回城,各自回府。

六月,太上皇宋孝宗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葬礼的种种场面,身为儿子的宋光宗一律不露面,于是出现了太上皇的大敛都无人主持的尴尬局面。皇帝在这种时候的消极、不作为,有悖人伦之常,有大臣提议大家一起到皇宫门前痛哭,或者请太皇太后出面主持葬礼,最终都没有施行。

局面一片混乱,宋光宗的身体状况令人疑惑,皇太子的位置也一直是空的,一时之间人情汹汹,恐怖与张惶的气氛浓重。人们担心局势可能陷入动乱,前景难测。城中的富裕之家开始向周围的农村转移财产,做好最坏的打算。大臣当中也有人把家搬出城去,以防祸乱。宰相留正在上朝时扭伤了脚,以此为借口,极力请求退隐,躲到城外,观察局势如何变化。

此前,留正等大臣向宋光宗建议,赶快立嘉王赵扩为皇太子,这种事情李皇后当然不会阻拦,于是宋光宗同意,并且流露出禅位之意,亲笔写道:“历事岁久,念欲退闲”。

七月,赵扩被立为皇太子。局势危急,枢密使赵汝愚等人密谋,既然现阶段皇帝的态度十分消极,不如直接禅位给皇太子。当前最关键的一点是征得宪圣太皇太后的同意,宪圣太皇太后是宋高宗的皇后,此时已经年近八十。问题在于如何向吴太后传达众人的想法,在这里韩侂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韩侂胄此时的职务是知阁门事,他与吴太后的关系十分亲密,他的母亲是吴太后的妹妹,妻子又是吴太后的侄女,最适合充当使者。韩侂胄本人也很愿意为此事效力,立刻赶往慈福宫,在那里见到了重华宫的提举关礼,又由关礼进去向吴太后说明当前的局势,请求吴太后早定大计。

吴太后终于决定自己第二天亲自前往宋孝宗的灵柩前,听一听大家的想法。

●未完待续

节选自《悲欢后宫》于左 著

搜索更多有关“史上最不听劝的皇帝:奇葩皇帝把宰相和大臣们赶出京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