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历史>正文

桂林红色历史景点有哪些?这个见证了英雄城市的红色地标

人气:396 ℃/2024-02-16 04:02:28

有人说了解历史的最好方式,

就是去看纪念馆,

亲自“走”一遍先辈的来时路。

据不完全统计统计,桂林有大大小小博物馆纪念馆44个,三级以上博物馆6个,纪念馆10个。

在众多博物馆纪念馆中,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绝对可以称得上“最应该看的纪念馆”!

隐于街边,看似不起眼的小楼里,藏着动人心魄的烽火岁月,和先辈们书写的红色篇章...

历史经由建筑得以让现在的我们感受和怀念,就像有些历史虽然过去,有些人即使远去,但仍然能让我们铭记与感动.......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便是这样的存在。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14号,是依托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1996年,这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08年,又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免费对外开放的博物馆、纪念馆之一。

此外,它还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百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之一。

//为什么要创立八办?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同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蒋介石最终同意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奔赴前线抗战。

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由我党提出,经国民党当局同意,先后在南京、上海、西安、太原、武汉、郑州、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长沙、南昌、广州、桂林、重庆、豫北、贵阳、香港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通讯处。

八路军办事处在各地相继建立后,为我党在国统区大力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和机会。

//为什么会选择桂林?

广州、武汉沦陷后,中国的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这时候的桂林,作为最后几座未被日军侵略的后方城市之一,不仅是当时广西的首府、南部的军事重阵,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样的情况下,它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

桂系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桂系想保全自己在广西的地位,并发展壮大,需要放开一些政策。这样特殊的政治环境为我党在桂林开展统战工作和建立办事处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时的广西属于国统区,要在这里建立中国共产党、八路军的公开合法代表机构,按理来说并非易事。但无论是桂林“八办”还是《救亡日报》,在桂林的落地以及日后工作的开展都很迅速且顺利,这与当时中共的统战工作密不可分。

//老酒坊里开启一段特别的红色篇章

当时建立了11个办事处,在筹建办事处时候,是在武汉沦陷前夕,周恩来和叶剑英经过多方商量后,决定派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刘恕和党外好友熊子民,一同前往桂林筹建办事处。

他们经过多方勘察后,在广西银行经理黄昌炎的引荐下,找到当年“万祥醩坊”房东黄旷达,决定将桂北路138号的“万祥醩坊”作为办事处公开办公地点。

“万祥醩坊”当时北面一街之隔是国民党桂林行营,南面不远是省政府所在地,既便于与当局打交道,又使国民党特务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同时,他们又租用了城北几间民房作为救亡室、电台室和军需物资转运站。

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桂林成为西南抗战的大后方。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中共中央南方局桂林办事处、新四军驻桂林通讯处于一身,是“三位一体”的我党设在南方一带国民党统治区的领导机关和公开办事机构。

桂林“八办”电台室

其任务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动员、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

领导、引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筹运军需物资和输送抗日人才;

领导和联络南方各地及南洋一带的中共地下党活动;

为党中央和抗日前线收集、传递各种重要情报等。

据资料统计,从1939年到1941年,经桂林“八办”向抗日前线输送的军需品如汽油、汽车、毛毯、被服、电讯器材和药品等有数百种之多,输送的干部、青年则达千余人。海外华侨捐赠的各种款项,也主要由桂林“八办”通过香港银行设法辗转汇至桂林,再经桂林“八办”分批取款,转发给各地抗日武装。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办事处奉命撤销。

1944年,桂林沦陷,“万祥醩坊”毁于战火。

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旧址进行了保护和修缮。

1977年1月成立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叶剑英同志题写馆名。

纪念馆的陈列分旧址复原陈列和基本陈列两部分。

/旧址复原陈列/

在外面看过去,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旧址规整方正、窗明几净,木建的房屋带着些许历史。

从正门进入,一楼是门卫室、办公室、救亡室、战士宿舍、厨房;二楼是同志宿舍、电台室、处长室、秘书室。

▲桂林“八办”处长室(周恩来曾经住过的房间)

1938年12月至1939年5月,周恩来曾三次来桂林,对办事处工作予以部署和指导。叶剑英、徐特立、李达及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也曾在办事处从事过革命活动。

午后,房屋被暖黄色的氛围包裹其中,树叶的影子越过玻璃落地窗在人们脚边婆娑,恍惚间仿佛是踏入了85年前的那个秋天……

1938年的秋天,当阳光第一次透入这面窗,也是这般温和又静谧吗?

/基本陈列展览/

2013年7月,纪念馆新展览大楼暨基本陈列展览《抗日烽火映桂林》完成并对外开放。集展览、研究、文物保管为一体,馆内陈列的“抗日烽火映桂林”展,展出历史照片1300多张、文物230余件。

展览通过模拟电台发报、仿真场景、多维动画等众多高科技手法,多层次、多视角地展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合作,全民族人民共同抗战的光辉历史和桂林文化抗战这一独特现象。

展览共有4层楼,共十个部分组成:

日寇铁蹄下的呻吟;炮火硝烟下的觉醒;共同抗日的统战协作;南国抗日红色指挥部;没有硝烟的文化抗战;绽放的国际友谊之花;誓死保证祖国大西南;南国的抗日红色武装;抗日英雄浩气永存;最后的胜利属于人民等。

展馆中,展出的珍贵展品中,有抗战先烈使用过的物品。

周恩来使用过的派克牌钢笔、公文包;

叶剑英使用过的公文包;

还有张学良转送叶剑英穿过的貂皮大衣;李克农使用过的放大镜、照相机;胡志明在办事处使用过的丝绵被;抗战时期办事处用过的电台、发报机;抗战时期开展文化活动使用的放映机、留声机等等。

○一楼○

抗战时期,由于桂林特殊的政治、地理、军事等原因,当时桂林人口众多、文化人士******于此,使得这座秀丽的小城,成为了抗日文化城。

第一个展览大厅,墙壁上悬挂的7组图片,就是当时日军飞机轰炸桂林城前后的对比图,建筑在日军的炮火下变成一片废墟。开端的7组图片也预示了七七事变的开端。

从1931年的9月到1945年8月,在这14年间,日寇先后入侵了中国30多个省区,侵占900多座城市。

广州、武汉沦陷后,中国的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这时候的桂林,作为最后几座未被日军侵略的后方城市之一,它不仅是当时广西的首府、南部的军事重阵,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样的情况下,桂林就成为日后飞机轰炸的一个重要目标。

▲日军轰炸后的桂林城

▲日军轰炸后的桂林火车北站

从1938年底开始,飞机就少则十几架次,多则五十多架次轰炸桂林。老人和小孩几乎天天躲于山洞内,到了1939年的2月,轰炸桂林的飞机达到198架次,炸死炸伤了300多人,房屋炸毁了4000多栋。

这一串串数字背后,触目惊心!

▲桂林城中最繁华的中山南路、四桂路、五美路一带,都成了一片废墟。

▲在距城外30公里的燕山镇五塘村,村中妇女老少有300多名,为躲避日军飞机轰炸,逃离进入大吉岩洞中,日军搜山时,发现洞中有人,又不敢贸然进洞,就拿来烟叶、煤油,点上大火向洞中灌风,就这样将这些妇女老少活活熏死在了洞中。有部分人未被熏死,其余的208人全部遇难。现在的大吉岩也被称为了血泪岩,照片上还有当时那个参观者留有的诗句。

○二楼○

1938年11月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正式成立。八办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党中央和抗日前线筹集各种军需物资,当时筹集军需物资的方式有货币购买、国民军区仓库领取和海外华侨捐赠等方式。

▲军需物资运送路线模型

海外华侨捐赠给祖国的物资,以及香港“八办”筹集的军需物资主要就是通过桂林“八办”,然后转运到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抗日游击队等前线。

桂林八办的另一项任务,代表南方政府,领导南方各省及中共地下党员,当时八办主要负责党组织分为了省内、省外两条线。在抗战时期,交通十分不便,电台是种最便捷的通讯手段,八办负责的电台分为了公开和秘密两种。

▲拍摄于桂林“八办”,图中最边的小孩是处长李克农的小儿子李伦,当时只有十一二岁,他也是当时在八办工作最小的员工。

○三楼○

三楼展出主要为抗战时期文艺工作部分,当时桂林的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云集桂林的文化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报告会、座谈会、研究会、展览会、音乐会、戏剧演出、街头宣传等。

空前活跃的文化活动,与大后方乃至整个中国抗战文化和抗日救亡运动“齐一步伐 ”,对推动抗日救亡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等对桂系上层人物作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广西当局允许在桂林发行、出售各种抗日报刊,报纸由原来只有《广西日报》一家增加为20多家。

在桂林复刊后的《救亡日报》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方针政策和推动抗日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桂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独一无二的抗日新闻中心。

▲百位文化名人齐聚桂林

出版发行朝气蓬勃,在桂林出版的比较有影响的有《野草》、《文艺杂志》、《文化杂志》、《文艺生活》、《文学创作》、《戏剧春秋》等。

在桂林开设的书店、出版社有:生活书店、新知书店、文化供应社、读书生活出版社等 180 余家(印刷厂109家),出版发行各类杂志200多种,纯文学期刊36种,综合性文艺期刊52 种,文艺著作1000 多种,丛书 50 余套,而且还翻译出版大量外国作品,集中出版了一批国内著名作品。

这在国统区是空前繁荣的,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全国有三分之二“精神食粮”,产自于桂林。

○负一楼○

有了党,就有了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峥嵘岁月,党的隐蔽战线也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为保卫党中央,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下彪炳史册的功勋。

其中“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隐蔽斗争史,可歌可泣、英雄辈出,作出重大历史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史篇章。

▲抗战时期桂林籍阵亡将士名录(仅限桂林市区,同时记载的牺牲人员名单还有灵川132人、荔浦126人、恭城111人、龙胜45人)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内心的情绪此起彼伏,经历了难过、悲痛、愤怒、热血沸腾。

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说过:“学习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过去做过什么,从而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借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奶奶说的一句话。

我们要记住的,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是无辜惨死民众的血,是为了家国和平无数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是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一遍遍去参观纪念馆的最大意义。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

部分资料参考馆内讲解词

搜索更多有关“桂林红色历史景点有哪些?这个见证了英雄城市的红色地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