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宠物>正文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过程和结论,巴甫洛夫的狗著名条件反射实验

人气:177 ℃/2024-02-16 17:23:02

科学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探索,很多著名的科学实验都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被发现的,巴甫洛夫是俄罗斯著名的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研究狗狗条件反射的实验,人们把实验称为巴甫洛夫的狗,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如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逻辑思辨的抗拒。巴甫洛夫发现并开辟了一条通往认知学的道路,让研究人员研究动物如何学习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他把狗用一副套具固定住,唾液是用联结在狗颚外侧的管道收集的,管道连接到一个既可以测量以立方厘米计的总量、也可以记录分泌的滴数的装置。如前所述,当狗嘴里有食物时,会产生分泌唾液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本能固有的,巴甫洛夫把这种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简称“UCS”,把反射性唾液分泌称为无条件反射,简称“UCR”。为了使狗对某一种刺激形成条件作用,把这种原来只会引起探索性反射的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经过一系列配对尝试后,单是发出铃声,不提供肉,也能引起狗产生唾液分泌。在这种情况下,铃声就成了条件刺激,简称“CS”,铃声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简名“CR”。由此可见,条件反射仅仅是由于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呈现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巴甫洛夫看来,重要的是引起反射的刺激,反射之后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理论上的意义的。这样,尽管巴甫洛夫和桑代克都在分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但他俩对形成这种联系的程序以及对学习过程的解释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以用下列程式来比较巴甫洛夫与桑代克的实验程序:由于巴甫洛夫的无条件刺激(UCS)与桑代克强化刺激(S’)呈现的时间和所起的作用不同,前者可以说是一种刺激辨别学习,后者则是通过强化刺激加强刺激一反应的联结,因此,如果我们把巴甫洛夫的无条件刺激称为强化物,容易引起某种混淆。

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后人称这种反射为经典性条件反射。两种刺激物必须经过多次的结合,中性刺激物成为条件刺激物的信号后,这种反射才会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反射有着共同的规律,二者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反射,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消退后又可以自然恢复。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都存在泛化和分化。

绵羊多利出生于1996年7月5日,它的出生证明了利用成年哺乳动物的细胞进行克隆是可行的,也标志着生物技术新时代的到来。由于这个细胞取自另一只绵羊的乳腺细胞,因此这只克隆羊也就以胸部丰满而着称的美国乡村音乐天后多利·巴顿的名字而命名。不幸的是,绵羊多利因关节炎和肺病等原因而死亡,它的死亡也被认为是克隆动物“早衰”引起的。它的DNA“年龄”是其身体“年龄”的两倍。

1938年12月,南非一家小型博物馆馆长玛罗丽·考特内·拉蒂迈发现了一条史前鱼类。此前,这种鱼被认为已经灭绝至少7000万年。这种鱼被认为是一种介于鱼类和四足类动物之间的物种,因此这一发现也被认为是上世纪最重大的动物学发现。玛罗丽发现的腔枣鱼就好比是活化石,是在大海中畅游的海中活恐龙。但是,一直到1952年,玛罗丽的朋友詹姆斯-史密斯才发现第二条标本,关于这种鱼的重大生物学谜团才得以最终解开。

1935年,奥地利动物行为与心理学家康拉德·劳伦兹指出,如果一群灰雁鹅刚刚孵化出来,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发现的第一个事物是“我”,那么它们就会把“我”当成自己的母亲。根据这一理论,康拉德-劳伦兹阐述了胎教的原理,详细描述了动物在生命的早期是如何从双亲那里学习各种行为特征的。康拉德·劳伦兹证明,动物的一些行为是天生的,其他的都是后天学习的。这一研究发现也帮助他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搜索更多有关“巴甫洛夫的狗实验过程和结论,巴甫洛夫的狗著名条件反射实验”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