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图像景象:图像反映场景文字记录语言

人气:182 ℃/2023-11-11 17:57:32

汉字是埃及传来的?

1667年,一位德国耶稣会士,在荷兰出版了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里头还附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片,书的名字就叫做《中国图说》。这位十七世纪的德国人相信,中国人是埃及人的后裔,中国历史和《圣经》里的历史是吻合的。

他还说中国的文字也来源于古埃及,因为这两个地方使用的文字和他们欧洲人使用的拉丁字母很不一样,都是用形象表示意思,所以都是“象形文字”。所以他推测,是埃及的文字之神托特,把象形文字传授给了中国的伏羲,伏羲改造了一下,就创造出了汉字,可惜,传到今天传了太久,汉字中潜藏的基督教奥义都让中国人给搞忘了。

这位德国人叫做基歇尔。基歇尔虽然没来过中国,但他跟去过中国的其他传教士关系要好,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很多资料。十七世纪,虽然欧洲人早就知道中国的存在,但是他们对中国文化还没有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所以《中国图说》这本书一出版,就轰动了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火热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就连图书馆里收藏的《中国图说》,里边的插图都被读者撕走带回家了。

基歇尔也是第一个向欧洲介绍汉字的人。不过,很有趣,他其实读不懂中文,书里也只是列了一些汉字,像“土”字上面加一横,就是国王的“王”,王字多加一点儿,就是玉石的“玉”,可是基歇尔写的“玉”,竟然一点点在右上角,而不是右下角,可见他是真的不认识汉字,再加上他受到基督教历史观念的影响,所以对汉字产生了这样奇妙的认识,或者说是想象。

今天我们知道,基歇尔的说法并不对。不过,基歇尔的想像,倒也反映了一种普遍的认识,那就是古埃及的文字和中国的汉字都是看不懂的象形文字,都更接近原始的文字。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讲讲原始文字到底长什么样子,古埃及文字和汉字,各自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没有文字,如何达意?

要了解文字的起源,先要知道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我们每个人每天说、每天听的话,就是语言。和他人交流,需要出声,就是用语言,即使大家默不发声,在脑子里思考和想象,甚至连做梦,也都要用到语言。全世界的人类,不管来自哪个文明,都有语言。

人类学家不管到什么深山老林,还是荒漠海岛,遇到的原始部族,都会说自己的语言,没有哪个部落光靠摆弄手势、打哑谜来沟通的。

可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就没有那么普遍。有些人没有接受过教育,只会说,不会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文盲。还有一些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却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文字。其实,人类早期的状态就是这样,没有文字以前,都是用说话来交流和传递信息的。

没有文字,当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古希腊荷马史诗里说:“有翼飞翔的话语”。意思就是语言就像鸟儿一样,说出口就飞走不见了。比如,昨天邻居问我借了两筒米救急,今天还回来的时候却说只借了一筒。如果没有文字,就没办法证明他借了多少,因为昨天说出口的话早已飘散在风里了呀。

有借不还,大概是全世界都会碰到的麻烦,人们用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最简单的,就是在石头或者木头上刻道道,借一筒米就划一道,两筒就是两道,这下就不能抵赖了。或者在绳子上打结,用绳结的数量或绳结之间相隔的距离来记录信息,也就是结绳记事。

第二种,是用日常的东西来表示意思。有一部老电影叫《鸡毛信》,讲的是抗日战争的时候,儿童团长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信上为什么要插一根鸡毛呢?因为鸡毛经常用来表示事情十万火急。再举个例子,有些地方的人,在谈恋爱的时候,要用花花草草来传情,花草的种类很多,表达的意思也非常丰富,比现代人只知道送玫瑰花要复杂得多。

第三种方法是画画。从北欧到地中海,从中国到印度,从撒哈拉沙漠到南非,再到美洲和大洋洲,世界各地都保存了很多画在石头上的岩画。特别是在澳大利亚,当地原住民的岩画传统流传了上万年,最早的,画的是四万年前因为人类来到澳大利亚遭到灭绝的动物,一直画到17世纪欧洲人坐着大船重新发现澳大利亚的场景。

可是,随着人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抽象,刚刚说的这三种手段都不够用了。终于,想表达的意思被抽象出来,就有了原始文字。

原始文字的样貌

原始文字长什么样子呢?考古学家在全世界发现了很多古文字,比如古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但其实这些呢,都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比如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已经有了接近4000个字,跟今天中国的常用字的数量都差不多了。

要想知道这些古文字诞生时是什么面貌,非常困难。幸运的是,在中国西南,人们发现了几种现代还在使用的、活的原始文字,最原始的一种只有200多个字,有些幼儿园小朋友认的汉字都比这个多。其中,最有名的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

东巴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过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受到关注。让东巴文享誉世界的,是一个奥地利裔的美国人,叫约瑟夫·洛克。

洛克是一个天生的冒险家,他从小就幻想去远方旅行,上课经常心不在焉,却花了好多时间自学外语。在他20岁的时候,他乘坐邮轮离开欧洲,去了纽约。两年后,他又跑去夏威夷。靠着掌握9门外语的能力,在中学找了份教拉丁文的工作。这时候,他发现夏威夷的植物千奇百怪,却都没人研究过,于是开始采集植物标本。

1922年,洛克被美国农业部聘为考察员,派去中国西南做调查。他深入丽江等地区,在中国一待就是27年,他采集了上千种植物标本,却没有正式发表过任何一篇中国西南植物的文章,因为他发现了更有趣的研究对象——纳西族。

一开始,洛克虽然雇用了一些纳西族人当自己的助手,但没有太关注他们,直到有一天,他听到隔壁传来了奇怪的声音,过去一看,发现是几个穿着宗教服饰的祭司围着病人在跳舞,还一边拿着手抄本念经。助手介绍说,这些人叫东巴,是纳西族的祭司,他们手里的经书只有东巴会读会写。

洛克十分好奇,对这种经书上的神秘文字产生了兴趣,后来他人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纳西族历史和文字的研究上,收集了至少6000册的东巴经书,还编订了《纳西语英语百科词典》。

很巧的是,另一位研究纳西族文字的中国专家李霖灿,也是半路出家。他本来学习绘画,念的是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也就是今天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他跟着学校从杭州一路西迁,到了云南昆明。毕业之后,他听说玉龙雪山美丽得不可思议,就背上画板去大理和丽江写生,想结合中西绘画的专长,开创一个雪山宗。

可是他越画越发现,怎么也画不出玉龙雪山的美。雪山宗的掌门人是当不成了,李霖灿的人生规划一下子陷入了迷茫。这时候,有人就建议他去研究摩梭人的文字,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支,生活在丽江泸沽湖边,李霖灿一做也是二十多年。

学画画的李霖灿去研究纳西东巴文,似乎也很合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东巴文长得就跟图画很像,特别像小人书上的连环画。东巴文写在扁长方形的纸上,用线画出一个个方格子,里头很多字看着都很像图画。像是虎啊,牛啊,马啊,都画得活灵活现,就算从没见过这些文字的人,也能一眼就辨认出来。

文字与画图的差别

可是图画就能算文字吗?原始文字跟画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简单地说,图画画的是具体场景,原始文字记录的则是抽象概念。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如果要画一只猫,你会怎么画?可以画黑猫,也可以画白猫;可以画得很瘦,也可以画得很肥;还可以从正面、从侧面、从上面等不同角度画猫。

但是在原始文字里,不管黑猫、白猫、瘦猫、肥猫,统统都用同一个符号表示,代表的是“猫”这个抽象的概念。这个符号也可以画得像猫一样,可能是一个正面的猫头,或者是一只侧面的全身猫,但只要大家约定好,都用同一种画法,而且一看就知道,这个符号的念法是m-āo猫,意思是那种喵喵叫的可爱的小动物,那这就不再是图画,而变成原始文字了。

中国有句俗语,不管黑猫、白猫,能拿耗子的都是好猫。把这句话套在原始文字上就是,不管黑猫、白猫,写下来都成了同一个猫。从这样的图画当中,抽象出了最初的原始文字。

这一步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文字跟没有文字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文字的意义有多大?古老的中国传说里说:“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说,轩辕黄帝的史官、长着四只眼睛的仓颉发明出文字以后,天上下了小米,连鬼都在夜里哭了起来。人造了字,为什么天上下小米,鬼在夜里哭呢?

想来是因为上天和鬼神们知道,当人类学会了文字,万事万物都可以被文字记载,人就失去了对鬼神和自然的敬畏,不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始有了历史,有了记忆,世界就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文字的发明,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人类真的就巨变了吗?这么复杂的问题,大哲学家们都能争上十天八夜。但是,文字拥有巨大的力量,可以改变人类文明形态,古人也许隐隐约约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才说“天雨粟、鬼夜哭”。

现在,让我们回到基歇尔的猜想。埃及文字和甲骨文,当然不是像基歇尔说的那样,属于同一个来源,而是两种各自发展起来的文字。不过,文字的起源总是不外乎记号、图画和用事物表意,这三种记录事情的方法,特别是图画。既然大家抬头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写下来的这个字也难免长得差不多。

原始文字就这么诞生了。但原始文字能表达的东西还太狭窄,只能把有外形的东西写下来,基本上都是名词,动词就不多,更不要说虚词了。等到文字进一步成熟,能表达更复杂的东西,才有了更多的生命力。

搜索更多有关“图像景象:图像反映场景文字记录语言”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