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上海市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漫步上理校园,传承沪江精神

人气:394 ℃/2023-10-29 14:27:45

刘湛恩烈士雕塑

(上海理工大学)

在军工路516号(上海理工大学)

湛恩大道东端左侧的大草坪上

师生们为缅怀抗战中

牺牲的沪江大学老校长刘湛恩

于1991年8月建造了刘湛恩烈士雕像

沪江大学旧景

1906年起,美国教南、北浸会

在上海创办浸会神学院与浸会大学堂

后合并组建上海浸会大学

1914年改名为沪江大学

这所教会学校曾多有创举

也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

如今,坐落于此的上海理工大学

不仅守护着“沪江”的老建筑

更传承着宝贵的“沪江”精神

从军工路到湛恩大道

来到军工路516号,便可看见“密氏校门”。该校门最早落成于1916年,以学识渊博却英年早逝的密勒氏教授(W.H.Millard)的名字命名(Millard Gate)。

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516号校门(密氏校门)

1992年,沪江大学成立86周年之际,校方将密氏校门按原样放大1.25倍改建,并于百年校庆前移至现址。右侧门柱所刻的繁体字“沪江大学”为校友郑章成所题,左侧则挂着如今的“上海理工大学”门牌。

校门“沪江大学”局部题字

郑章成是沪江大学首届毕业的两名学生之一,赴美进修后受聘回到母校任教,曾出任生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沪江大学遭日军占领而被迫迁移,一度解散,后又易名为“沪江书院”。战乱中,郑章成仍坚持主持沪江书院教务,为“沪江”保留下了一脉书香。

密氏校门旧照

校门正对着以沪江大学首位华人校长刘湛恩名字命名的“湛恩大道”,大道两旁分布着众多历史建筑物。首先在左侧映入眼帘的便是麦氏医院。

麦氏医院(现沪江美术馆)

麦氏医院建于1917年,因美国麦克来氏(Alexander McLeish)捐助而得名。据徐志摩在校内学术刊物《天籁报》的记载,“美国善士捐来五千元,又向校友筹措千元”,其中徐志摩本人亦捐款50元,名列捐款征信录第四。当时麦氏医院还为附近百姓诊病,因而也得名“普济医院”。如今,该两层建筑保留了青砖外墙和红砖砌筑的线脚、腰线、门窗,改造为“沪江美术馆”,为这所理工院校增添了一份优雅的艺术氛围。

幽静精致的教员别墅

沿着湛恩大道前行,便来到了一片环境清幽、植被茂密的区域,树丛间还可看见红瓦屋顶与红砖墙面。这里分散着13座美式的独立小别墅,呈东西向两排分布。它们相继建成于1917-1936年间,当时曾作为教员住宅使用,建筑风格相似而布局各有特色,屋前有小径互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刘湛恩故居。

刘湛恩校长于故居合影留念

20世纪20年代末,全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教会学校逐渐被纳入中国的教育体制。沪江大学董事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年仅31岁的刘湛恩为第三任校长,他也是沪大历史上首任华人校长。

刘湛恩到任后,设置奖学金、开设夜间授课的举措受到了广泛欢迎。“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遭日伪特务暗杀身亡。家属楼108号是刘校长自1930年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一直居住的地方,如今由上海理工大学的校报编辑部使用。

刘湛恩故居对比图

近年来,靠近湛恩大道的7座别墅经过修葺,成为沪江国际文化园,分别用作德国、美国、英国、北欧、亚太、日本和法国文化交流中心。北侧6栋小楼,除刘湛恩故居外,均为上理工的住宅。

教员职工住宅建筑群(现沪江国际文化园)

思兴建之恩,守治学之本

湛恩大道的周边也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为了纪念捐助者对校园建筑与大学教育的贡献,这批建筑大多以“思”字开头、“堂”字结尾,中间则采用捐助者中文译名中的一字,如“思福堂”“思魏堂”“思裴堂”“思伊堂”“思乔堂”“思雷堂”“思孟堂”“思晏堂”等。现在这些建筑外观维持原貌,室内则改造为宿舍、礼堂及办公使用。

其中,思晏堂历史最为悠久。该建筑始建于1908年,次年落成,耗资2.13万美元。它是沪江大学第一座综合性大型建筑,最初容纳了图书馆、校长办公室、小礼拜堂和教室。大楼立面有双联尖券、山墙玫瑰窗、凸出屋面的尖塔、外墙的扶壁,均带有明显的哥特式建筑元素;而南立面组合柱构成的门廊及露台、立面上的圆弧拱门窗具有古典主义韵味,有折衷主义的倾向。原楼高4层,曾遭龙卷风袭击而倒塌,重建后改为3层,顶部装饰亦有变化。

现大楼入口处镌有“思晏堂”三字,其中的“晏”字取自传教士晏马太博士(Rev Matthew Tyson Yates)的中文名,纪念他于1847至1888年间在中国传教、兴办教育、救助伤亡的义举。

思晏堂

思晏堂旧照

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内保存历史建筑数量多、质量高,校内较多建筑已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9年10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沪江大学近代建筑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湛恩烈士雕塑

历经风雨的清水红砖

象征着绵延不息的“沪江精神”

寄托着万千学子的往日情怀

资料:杨浦文旅 上海理工大学

编辑:吴百欣

制图:孙诗佳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搜索更多有关“上海市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漫步上理校园,传承沪江精神”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