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承国风之雅韵显盛世之繁华启示:赓续儒风诗意承韵运河风华

人气:214 ℃/2024-03-05 21:08:34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编者按】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经纬海陆、纵贯南北,恰如华夏文明奔流不息、历久弥新。随着国家重构京杭大运河“全流域”航道重大布局的展开,苏醒的大河被赋予新的使命、寄予新的希望。人民网山东频道推出“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系列报道,讲述运河山东故事,赓续运河时代精神。

大河澹澹,其韵悠悠。作为“活着的、流动着的人类遗产”,大运河是文脉、记忆、乡愁,更是今天的人们创新创造的基因库、素材库。

在大运河山东段行走,仿佛打开一部厚重的史诗。那些“帆樯如林、商贾辐辏”的繁华,滋养了两岸烟火,穿越了千年沧桑。从舟楫便利到文旅兴盛,从发展经济到文化复兴,沿线的文化遗产正在串珠成链,随着山东大运河文化廊道建设的纵深发展,一幅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注入新活力。

戴河坝文化遗产。人民网 顾玉雪摄

活化传承,擦亮运河文化新名片

鲁西南东平境内的大汶河上,坐落着古代水利枢纽工程的一座丰碑,这就是被称为“运河之心”的戴村坝。

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山东段有有8段河道、15处遗迹点入选。就文物古迹而言,戴村坝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符号。

“明永乐九年,治水官员宋礼和民间水利专家白英在汶、清两水分界处筑堤蓄水,遏汶水使西,尽出南旺,保障了明清京杭大运河的500余年的畅通。”东平县博物馆副馆长杨浩介绍,戴村坝又被称为北方的都江堰。

“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形容的正是戴村坝水利枢纽工程引汶济运的作用。每到丰水季节,汪洋恣肆的河水自坝上飞流直下,形成巨大的瀑布,波涛轰鸣盛震数里,是为著名的“戴坝虎啸”。

如今,戴村坝仍在发挥着缓洪拦沙、控制河势、灌溉农田的作用,因其文化的印记,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国家水利风景区”,是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符号。

“戴村坝周边建有观坝亭、听坝平台等多个配套景观设施;根据自然地形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与现代水利工程的引水工程展示馆;依托水工文化遗迹遗物,通过遗物、模型览厅、3D影院等,向游客集中展示其历史价值、水利功能,体现古今对话、人文和谐的理念。”戴村坝讲解员马海燕说。

大运河,并不是一段轻歌曼舞般的浮华历史。

作为历史上通行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大运河山东段代表了中国大运河的技术成就。

在“戴坝虎啸”的恢弘旁,想象当年满载着粮食、丝绸和瓷器的漕船往返于南北千里波涛中的景象,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府、济宁、台儿庄,都曾是历史上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

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山东有着深厚基础。“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山东作出建设文化体验廊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

这是山东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引领下,挖掘、用活本土特色资源,探索、实践提出的一份“山东方案”,将成为齐鲁大地文化展示体验的新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利于打造全域“两创”新标杆和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运河记忆”点亮夜经济。人民网 顾玉雪摄。

文旅融合,点亮城市“夜”经济

恢弘大气的宋代城墙下,战鼓雷鸣,人喊马嘶。水浒故事“三打祝家庄”的名场面穿越到了运河之畔,利用现代科技特效,以沉浸式实景马战的形式吸引了八方游客。

这是泰安东平“大宋不夜城”内的精彩一幕。

诞生于运河之畔的《水浒传》,最初便是在茶楼和漕运码头相传。如今,整个“大宋不夜城”恍若一部美轮美奂的沉浸式实景演出,流光溢彩的灯火、翩若惊鸿的仕女、琳琅满目的美食,重现宋朝市井生活的繁华一梦。

文旅项目“一子落”、带动内需消费“全盘活”。

近几年,夜游经济因其蕴藏的消费潜力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动能。东平县认识到这一机遇后,开始围绕“山东夜间旅游新地标、夜游经济新引擎、好品山东展销地、非遗体验地”这一定位,探索夜经济发展之路。

据了解,“大宋不夜城”是东平湖文旅集团和西安锦上添花文旅集团联手打造的精品文旅项目,总投资1.2亿元。项目改变原来水浒影视城门票经济依赖过重的模式,推动景区提档升级,着力丰富夜游、夜宴、夜购等经济形态,为文旅经济复苏厚植优势、赢得先机。

自今年1月7日开园至2月13日,“大宋不夜城”短短一个月内便接待游客114.66万人、营业收入2025.93万元。

春意盎然的时节,位于济宁市古运河沿岸的夜经济项目“运河记忆”成为展现“济宁运河之都”的文化会客厅。

700多年前,古老的京杭大运河自山东济宁穿城而过,孕育了这座古城繁荣的商业文明,也让“官舸商舶鳞集,麻拥于济城之下”的兴旺景象定格为一座城的运河记忆。

渊源流长的运河文化是济宁的城市之魂,是济宁最耀眼的城市名片。据介绍,“运河记忆”,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2公顷,周边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空间节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运河文化的内核就在于其开放性、商业性和融汇性。在山东这个传统儒家文化腹地,大运河的出现,使商业文明更深入地扎下根来。

“大运河是一条不断新生的河流。”当一座座儒风诗意的古城再次惊艳亮相,大运河的故事也在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河道变迁和文化传播的方式改变而丰富;大运河边的村镇和城市的建造、繁荣、衰落和更新无不与大运河的命运息息相关。

运河上的山东“手造”。人民网 顾玉雪摄

手造出圈,激发“两创”新活力

如果来到临清,沿运河徜徉一番,就会发现岸边旷野里不时有一堆堆红烧土和残破大砖。历史上的临清,砖窑林立,舟车辐揍,南北货物咸集,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在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一块明万历年间的临清贡砖静静立在展厅一角。穿越400多年的沧桑岁月,它仍然坚硬茁实,“敲之有声,断之无孔,不碱不蚀”,仔细看砖的侧面,烧造纪年,窑户、作头、工匠名讳的戳印至今清晰明辨、触摸可感。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相隔八百里,漕运六百年,紫禁城上有临清。”53岁的临清贡砖技艺传承人赵庆安随口吟道。

史家有一说:“北京城是漂来的”,意指明清两代所营建的北京城,其衣食住行所需物品都通过京杭大运河由富庶的南方运到北京,而其中最著名的是临清贡砖。

临清之所以被选作贡砖烧制基地,与大运河的文化滋养息息相关。

“临清地区特有的‘莲花土’,土质粘沙适宜,再历经澄泥、养泥、制胚、晾胚、验胚、烧窑等数道工艺的精雕细琢,形成出类拔萃的临清砖。”赵庆安祖辈几代都是临清魏家湾窑厂的匠人。魏家湾作为著名的运河码头,明初即开始烧造贡砖,史称“上窑”。

时隔百年,临清贡砖重新走出一条传统工艺的振兴之路,再次进入故宫。2022年6月成功入选“山东手造· 优选100”,以另一种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运河孕育了古代中国的“黄金文化带”。如今,通过挖掘资源,这条文化带上的多类产品,成为新网红。

德州是现代黑陶的中兴之地,全市20余家黑陶企业、600多种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五分之三以上。其中,梁子黑陶也被评为100个“好客山东网红好物”之一。

借助大运河(德州段)国家文化公园和核心地带优势,德州集聚全市手造文化品牌,建成德州手造一条街,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在台儿庄,现有的柳琴戏、运河大鼓、洛房泥塑、皮影戏等国家级及省级非遗项目都进行了系统挖掘、还原。运河雅集、非遗串烧热热闹闹。

今年7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保护规划》发布,明确建设五大特色片区,优化形成“一条文化主轴、四类功能区、五大特色片区”的总体功能布局。

风物流转,人员徙迁,滔滔大河北上和南下间,山东运河文化带成为相融相合的重要一环,源源不断激发着文化“两创”新活力。

搜索更多有关“承国风之雅韵显盛世之繁华启示:赓续儒风诗意承韵运河风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