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唐代大明宫的建筑艺术,盛唐建筑艺术之巅峰,大明宫与紫微城

人气:425 ℃/2023-11-22 02:27:25

历史上唐代有两个都城,西有长安,东有洛阳,唐统治者曾频繁地两地来回切换。更有甚者,在初唐高宗时期与武周则天时期、甚至是后来的盛唐玄宗时期,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同为首都,在此期间皇帝曾在两个城市轮流居住和上朝;而到了武周时期,神都洛阳的地位更是被推上了巅峰。

唐长安

唐地理文献《元和郡縣圖誌》所记载,“显庆二年,置东都,則天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復为东都;开元元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天宝元年,改东都为东京,至德元年復为东都。”可见唐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人口以及交通、物流和粮食储备等考量,在两地间抉择的纠结程度。

神都洛阳

至盛唐开元期间,唐王朝无疑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而长安与洛阳正是见证盛唐文化的凝固载体。城市的繁荣与国力的昌盛,造就了史诗级的建筑文化与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成就,便是京师长安大明宫与神都洛阳紫微城。

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广场

神都洛阳紫微城

其中对大明宫的评价,历来颇有争议。此处列举并非对比,有人甚至拿出太极宫(隋长安大兴宫)、上阳宫(洛阳)亦或是紫微宫(洛阳)与之对标论其奢弘程度的不堪。只能说从具体规划方面其存在功能意义不同(实在要对标,长安太极宫与洛阳紫微宫才属于同级别的量级),仅从建筑史学的角度来看,大明宫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01 大明宫

大明宫,可不是明代的宫殿。“大明”一词早见于《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其释意为:“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益广大,故曰大明。”所以“大明”是以周王的勤政贤明作为榜样的一种自我的鞭策。

大明宫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起初为太宗李世民为其父太上皇李渊修建的夏宫),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其为唐帝国的政治中心(自唐高宗始,历时达234年),其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是世界史上最宏伟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恢弘的营造场景

它有多大呢?其周长超过7.6公里,占地面积约3.4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四倍;整座宫城共11个城门,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墙护卫,而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度更是达到了176米。不过它再大也只是唐长安城东北一隅,上个图,你可以体会一下长安城有多大。至于王维的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仅仅是唐长安繁华一隅的缩影而已。

唐长安城规划平面图

大明宫总平面布局手绘图

大明宫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并不在于它的规模,其核心在于以主要宫殿建筑轴线为中心对称布局结构的变化。而之前,古代宫城结构均以大朝正殿为中心的布局,并不强调对称,甚至衙署机构与皇家殿堂并设,宫、省建筑层次并不突出。而大明宫整体规划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宫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而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之北,为禁苑区。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微缩版的模型复原图

在建筑群具体空间规划表现上,大明宫开创了“前朝后苑、三大殿制、左中右三路”的总体布局方式;开创了“宫苑结合、宫城中设内苑、外拥禁苑”的宫城建筑与环境巧妙融合的布局体系。在建筑上突出了主体建筑与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这种借助轴对称布局以及大殿前更为广阔的空间结构,例如含元殿主体及两侧双阁陪衬(凹字形门网既是宫阙又是大殿,气魄洒脱豪放)、殿前广场轴线的空间变化,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强大的气场,营造了皇家宫廷所需的威严气氛。对比一下紫禁城的午门,是否似曾相识?

大明宫一览

大明宫正门“丹凤门”,盛唐第一门

大明宫含元殿

大明宫含元殿

含元殿东首翔鸾阁

含元殿西首栖凤阁

含元殿鼓楼

大明宫宣政殿,作为朝堂,是大明宫中轴线上三座主要宫殿的核心

宣政殿模拟内景

大明宫紫宸殿,是内朝殿堂,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地位次于其南的外朝正衙含元殿和常朝宣政殿

太液池“蓬莱三岛”

太液池及含凉殿

太液池南岸的含凉殿

梨园,中国第一座皇家艺术学院

在单体建筑技术方面,大明宫建筑群解决了木构架建筑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标志着唐代宫殿木构架建筑技术的进步并趋向于定型化。最具代表的是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大致为太和殿体量的三倍(有说是中国历史上单体最大的木构建筑,有争议)。其结构上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衬托,造型繁复而又多样。

大明宫麟德殿,唐代的“国宴厅”

大明宫麟德殿后殿及障日阁

麟德殿近景

麟德殿宴请内景模拟

在建筑艺术风格处理上,具备恢宏却不失朴质的风貌,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显现,这与后期的明清建筑形成了巨大的视觉反差。但客观来讲,限于技术的局限,其主体建筑开间尺寸远不及后世之明清,例如含元殿和麟德殿的开间尺寸,不过5米稍多,最大梁袱跨距,不过四椽。

从含元殿西首栖凤阁眺望丹凤门,气势恢宏

可惜如此壮丽辉煌的建筑精品,毁于唐末的兵灾与战火(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谨以其著名的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麟德殿、太液池等恢弘的复原建筑效果图分享之,脑补下昔日大明宫及长安城盛世之景。

02 紫微城

紫微城,别称紫微宫,是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宫,世界性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神都洛阳西北隅至高之处,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前后沿用530余年至南宋,成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神都洛阳紫微城

武周则天时期是紫微城发展的巅峰高光期,武则天出于政治需要,迁都洛阳并改名神都,而紫微城因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宫而得名。如果说唐长安大明宫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开创性的宫殿建筑形制、布局与艺术风格以及木构建筑技术的迭代进步,那么紫微城的宫殿建筑格局则在隋代布局基础上演绎到了极致,用“惊世骇俗”一词形容也并不为过,它最大的突出点就是奢华、巨构与宏伟,被誉为“万宫之宫”。

武则天(武周时期公元690~705年)

紫微城巨构恢弘之建筑

初建于隋代的紫微城,它有多奢华?隋末李世民攻克洛阳,看到乾阳殿后忌其过于奢华,于是“焚东都紫微宫乾阳殿”。唐人评价:“阿房成,秦人散;乾阳毕工,隋人解体。”

唐洛阳城总平规划图

它有多大?隋代洛阳城紫微城的规划分七个小城,中为洛城(即大内),是皇帝居住和朝政之所,是象天枢,左右四城(东西夹城、东西隔城)为四辅星,北侧二城(曜仪城、圆璧城)为禁军所在,此七小城与北斗七星相对,故称为紫微城或紫微宫。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是大明宫的1.3倍、明清北京紫禁城的6倍之巨。

唐洛阳紫微城平面图

其单体建筑有多恢弘?以天堂(通天浮屠)、天宫(明堂)、天门(应天门)、天枢(记功碑)、天津(天津桥)、天街、天阙(伊阙)在洛阳城轴线位置由北向南一字排开,分别对应上天7处星座,形成史上著名的“七天建筑”,穿插于其轴线的贞观殿、徽猷殿等宫殿建筑群(武周时期高宗复建的乾元殿被拆,建了明堂),观其“制造穷极壮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神都洛阳“七天建筑”

唐洛阳“七天建筑”轴线布置图

明堂(天宫)与天堂(通天浮屠)

天门(应天门)

全称为“大周万国颂德天枢”,是一种记功柱的纪念碑样式

天津桥,为连接洛河两岸的交通要道

天街为隋唐洛阳城外郭城门定鼎门到皇城南门端门之间的中轴大街,全长约4200米

天阙(即龙门)是洛阳城南面的天然门户,两岸高山对立,中有江水流动,远望仿佛天然且宏伟的门阙

定鼎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

而这“七天建筑”中的天字号工程尤以天堂、明堂建筑营造极具传奇色彩。古籍文献中所有有关天堂、明堂巨构记载说明让现代学者专家们极度震惊与不可思议,尤其是关于天堂高度的质疑,要么古人在吹牛,要么文献故意搞错了。

【明堂】

所谓明堂,自古有之,即“明政教之堂”,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是封建王朝神权与皇权的交织中心,表征皇权为天命所授。但历朝历代形制规模不尽相同,一般明堂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出自周礼制)。

武周明堂

而洛阳的这处明堂,是紫微城正殿,亦称天宫,是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中最恢弘高大的两个建筑之一,为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原址为隋炀帝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易名。唐睿宗垂拱三年( 687 年)二月,武则天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

武周明堂,初号“万象神宫”

明堂对应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武则天一改周礼明堂建在城南的传统,将明堂建在了紫微宫内,并且作为洛阳城的外朝正衙,呼应天上 心宿星座,即“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

明堂寓意“法紫微以居中,拟明堂而布政”,明堂是中国古代史上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是唐帝国建筑的巅峰之作

垂拱四年(688年)十二月辛亥,明堂建成,据《旧唐书》中所描述,“凡高294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有三层:下层象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圆盖,盖上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圆盖。亭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号万象神宫。”

明堂,实为神权与皇权交织之中心,象征国家之兴衰

首先唐代的度量尺寸,较为纷杂不统一,有黑黍、红黍营造尺之分,但量级差不多。对应黑黍0.31米,红黍0.295米。通过换算,294尺高度大约在87~91米之间,算上后加的20尺的火珠堂顶构件,建筑总高度大约在92.6~97.3米之间。总占地面积算上地基的拓展部分,结合遗址考古发现推算为1.2万平。而现存最大高度的木构,国宝级应县释迦塔的高度是多少呢?百科的数据是67.31米,推测百米级别应该是当期常规木构营造法的极限高度。而明堂的高度近百米,绝对是古代建筑史之奇迹,但它不是最高的,下面还有天堂(附后介绍)。

从复原的剖面结构及说明看,共分为3个明层和2个暗层,而暗层的主要功能是结构刚性加固和空间转换之用。其明层一层为8边形,约7200平,是举行政治仪式、颁布政令、举行朝会的场所;二层为12边型,约3200平,功能未知;三层为24边形,约1600平,是供奉天帝神位、李氏武氏先祖牌位等祭祀祖先国家级的祭祀场所。

明堂建筑结构剖面示意图

明堂底层平面功能布局示意图

所以从它的建筑高度、体量来看,应该是世界历史上木构单体体量最大的建筑(大明宫麟德殿虽然体量大,但它严格意义上是建筑群),没有之一,是中国古建史上的极品巅峰之作(明堂的史籍文献数据还算靠谱)。

关于明堂中央粗壮的巨柱,比较引人注意。有人问这根粗大的柱子伫立在中央岂不是限制了空间利用?没办法,把时间轴往前推,你会发现唐代以前明堂下部中央的空间都是填土夯筑的,中间填土的部分叫做“墉”,空间很大一部分是不可利用的。这在当时是极具开创性大胆的结构改进措施,用中间的巨木和圆形排布的木柱形成了纵向主体承重框架。在建筑结构没有严谨的结构受力分析条件下古代,仅凭经验构建堪称奇迹。

汉代的明堂结构

武周明堂结构,中央粗大的木构巨柱上下通贯

至于这根柱子有多粗?从遗址发掘的数据来看,柱基石上刻有两个同心圆,小圆直径3.87米,大圆直径4.17米,由此看来,这桩基石上曾立着一根直径至少4米左右的中心柱。这得采伐多大的树才堪堪够用?而且算上埋入地基部分,得超过90米的高度,这,……关于这根惹眼的巨柱,史书《旧唐书》亦有其场面记载,“凡役数万人,拽一大木千人,置号头,头一,千人齐和。”

明堂之恢弘,实乃古建筑史之奇迹

天坛的祈年殿,显然借鉴了明堂的样式

明堂在当年可谓是标新立异、奢华恢弘之巨作,其一反周礼传统呆板的夯土之上单层主体的建筑模式,在技术创新的同时具备多重表象功能,它所体现出的天子与天相通、象征性表达四时、十二时辰、二十四气以及四面八方、天人合一、天圆地方等宇宙时空观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明清礼制建筑。

【天堂】

先有明堂,后有天堂。这座恢弘巨构通天浮屠,其实为武则天的礼佛堂,它的特点就是高,其高度尺寸也是最具争议的地方,至今未有定论。

武周天堂(通天浮屠)

天堂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把所有能找到的古籍文献翻出来一看究竟。

刘昫《旧唐书》:“时则天又于明堂后造天堂,以安佛像,高百余尺。”“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广袤亚于明堂。”

司马光《资治通鉴》:“又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至三级,则俯视明堂矣。”“初,明堂既成,太后命僧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

刘餗《隋唐嘉话》:“武后初为明堂,明堂后又为天堂五级,则俯视明堂矣。未就,并为天火所焚。今明堂制度卑狭于前,犹三百余尺。”

张鷟《朝野佥载》:“周证圣元年,薛师名怀义造功德堂一千尺于明堂北。其中大像高九百尺,鼻如千斛船,中容数十人并坐,夹纻以漆之。”

天堂与明堂

如果150米级以上高度,这构图比例应该不夸张

这前后从百尺到千尺的说辞让人简直无语。结合目前发掘的考古遗址的基座尺寸,让人信服的说法在第三层就可以俯视明堂全景,而它有五层,结合明堂的高度大约90米(基本无争议),因此普遍推测它至少在150米级别以上的高度(但变数太大,天堂不一定分层等高,个人以为130~150米之间较为可信)。百余尺过于低调,高千尺显然是吹牛,也可理解为类似诗句“危楼高百尺”并不算得实数。

北魏永宁寺塔,有迹可循的古代木构最高建筑

历史上有详细记载的古建木构最大高度是多少?有迹可循的是北魏永宁寺塔(建于公元516年,仅存世16年被雷击中焚毁),《水经注》中记载其高49丈,约合现代136.71米,还不算塔刹。所以,天堂是否为中国古建历史木构建筑第一高度,一直是个谜。

【命运多舛的二堂】

结合《旧唐书》及《资治通鉴》所述,这二堂可谓命运多舛、多灾多难。其中天堂在明堂建成后不久盖到70尺的时候,“失火被焚,尺木无遗”;“始起建构,为大风振倒,俄又重建,其功未毕。”所以天堂体量巨大,以至于被风刮倒后又被重建,至于它有没完工,一直是个未知数。

公元695年,二堂遭焚毁

不止天堂,已建成的明堂也被天堂连带了是苦命非凡。公元695年,天堂明堂失火,一夜之间这两座恢弘无比的建筑化为灰烬,而明堂从建成到首次焚毁仅仅过了7年。坊间的说法是,武则天的面首薛怀义因失宠而在天堂纵火,火势殃及明堂,使二堂俱遭焚毁,真实的缘由已无从考证。

明堂毁了可是大事,影响国运之兴衰,证圣元年三月,武则天下令按原规模形制重建明堂,天堂则不再复建,改其地建佛光寺。一年后,新明堂落成,号“通天宫”。

明堂二次建成,改号“通天宫”(公元688~762年,共存世74年)

两座中国古建筑史里程碑式的宏伟木构,天堂先去一步,应该是工程事故或人为纵火而结束了其短暂的历史;至于明堂,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和回纥兵两度焚烧,于公元762年被彻底损毁(688年~762年,存世74年)。至此,象征国运的明堂在见证大唐盛衰沉浮与荣辱变迁后,在战火中轰然倒塌,化为焦土残垣。

搜索更多有关“唐代大明宫的建筑艺术,盛唐建筑艺术之巅峰,大明宫与紫微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