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京剧名票友唱段欣赏:记六七十年前盛泽的几位京剧票友和新年庄面戏台

人气:272 ℃/2024-01-17 04:03:06

京胡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市艺术师范美术科读书,课余学京胡。

当时,学生中学乐器的不多。即使学,大多也是学钢琴和小提琴。那是因为:一要家里有钱,买得起乐器、请得起老师;二要住房宽敞、独门独户,否则放不下钢琴,也会影响别人。少数人买把胡琴、买支笛子,没有人教,出不了人才,玩玩而已。

梅兰芳与琴师许来源、王少卿

我学京胡、京二胡是有名师传授的。我老师是有“上海梅兰芳”雅号的名票包幼蝶的琴师,他也是梅兰芳大师高足、言派老生创始人言菊朋之女言慧珠的琴师。他是梅兰芳琴师王少卿的徒弟,所以我学的梅派青衣胡琴是相当正宗的。说明一下,可以了解我的琴艺水准。

盛泽镇乌新桥河两岸

盛泽带福桥周边街景

1956年暑假,我回盛泽老家。父亲知道我在上海学京胡,他说:“吃过夜饭带你到朋友家去玩。朋友是拉京胡的琴票(业余操京胡有造诣者),你敢不敢也去拉一拉,露一露琴艺?”因为他为我付了高价的学琴费用,还没听我拉过。同时,他也想在朋友面前显一显儿子的才华,未知是不是“刘阿斗”?

当时,我学琴是每星期日一次,每次一小时,学费十二元。那时,寄宿大中专学生的伙食费只有每月十元五角,中夜饭都吃四菜一汤,八人一桌。如周末回家,周六晚上和周日不吃,可退三角五分一天。

父亲朋友叫沈秋生,当时是外地一个越剧团的主胡琴师。那几天,他正好回家休息。地方戏剧团里好的琴师都是学京胡出身的,上海越剧院老院长袁雪芬的琴师就是拉京胡的。沈先生看上去三十几岁,和父亲相仿,我当时虚岁十八。沈先生知道我们要去,特地约几位京剧票友到家里,可以拉拉唱唱。记得那天好像有三个票友,两男一女。女的唱青衣,一个男的唱小生、另一个男的唱老生。可惜当时只简单介绍一下,我想以后不会再见,没记他们的姓名。

《苏三起解》剧照

沈先生知道我学的是梅派青衣胡琴,就请女票友唱《苏三起解》的《流水板》:“苏三离了洪洞县……。”他叫我拉京胡,我推让:“我帮您拉京二胡,您拉京胡。”这是因为:第一,他是主人,又比我年长,是父辈,应该尊重他,由他拉京胡;第二,我还不知道他的琴艺水平,由他先拉,我可以心中有底。

一段唱完后,先说我对他的感觉:沈先生琴艺水平不低。“不低”的标准是:有京剧味道、有青衣胡琴味道,他拉的音符旋律(也就是曲谱)是正确的。他对我的感觉是: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琴艺,而且弓法同他一样(两人胡琴的弓子同进同出)。所以,他说:“你不要客气、不要拘束,后面唱《倒板、慢板》,你拉京胡,我拉京二胡。”我也就不再推辞了。

《杨宗保巡营》剧照

拉完后,沈先生评价:“确是名师传授。到底上海大地方,能寻得着名师。”接下来,老生唱段由沈先生拉。小生唱《四郎探母》的杨宗保巡营,也由我拉京胡。沈先生觉得我能拉出小生和青衣的不同味道来,已经很不容易了。父亲说:“我听不懂有啥不同味道,你们都是内行。”

那天晚上,父亲很开心,确实享受到别人无法体会的“天伦之乐”。

另一位票友是当时盛泽旅馆的老板俞先生。

盛泽北大街

那时,盛泽北大街通向长途汽车站的路边转角处,有一家盛泽旅馆,店门开在北大街上,面对市河。进门是办理旅客登记和结账的门厅,设有简单的桌椅,供旅客休息。没客人进出时,老板有时在那里拉京胡自娱。

俞老板年纪大概五十左右,头发花白,稍有跛足。他见我站在店门口好长时间听他拉琴,就停下问我:“你喜欢京戏?会拉吗?”我说:“有一点会。”他说:“看样子你还是学生,好像不是本地人?”我告诉他个人情况后,他说:“你拉,拉一段给我听听。”我就拉一段《三堂会审》。他又问我:“牌子会吗?”我说会几只(“牌子”是台上烘托气氛的伴奏曲)。我先拉《小开门》,他叫我继续拉。我又拉了《柳青娘》,听得他摇头晃脑,开心得不得了。他说:“明天你再来,我叫前面黄小开来唱。”

《霸王别姬》剧照

“黄小开”不是名字,“小开”是老板儿子的意思。他同自己父亲一起经营皮鞋店,店在北大街东面。他三十岁不到,穿西装,分头梳得整整齐齐,文质彬彬。他唱梅派青衣,因为是“男旦”,所以有些女孩子的脂粉气,见人有点腼腆。他有“男旦”风韵,但并不太“娘娘腔”。应该说:他是一个很美的江南男子。那天,他唱《霸王别姬》的《南梆子》和《二六板》。他说我拉琴他唱得很舒服,平时帮他拉的人没我好。俞老板说:“小琴师是王少卿徒孙,正宗梅派胡琴”,黄小开说:“怪不得,味道就是不一样。”

也许读者会说:你讲的都是资本家(老板、小开),他们有钱有闲。并非,下面我就要介绍劳动人民京剧票友了。

盛泽东庙(利济侯祠)附近街景

俞老板同我虽然初交,但爱屋及乌,因共同爱好京胡琴艺而一见如故。他很热心,同我一起送黄小开回店里,再朝前几步就是东庙了。他说:东庙左边,面对市河,有一间放“洋龙”(水泵)的“救火会”(消防队)。那里每星期也有一到两次唱戏,是盛泽一只著名的票房(业余京剧社团)。参加那里活动的多数是劳动者,有厂里工人、也有挑夫脚班(搬运工人)。盛泽名票王荣生也常去白相、唱戏。

周信芳剧照

由于文化层次不同,对京剧的流派、品种也各有所爱。京朝派,听“唱”为主,北方叫“听戏”。老生戏如《文昭关》《空城计》,青衣戏如《三娘教子》《三堂会审》,都是文化人所爱。劳动者则喜欢“看戏”,看情节、看开打、看做功。他们喜欢原上海京剧院老院长周信芳大师的“麒派”文武老生戏。王荣生就是“麒派”的盛泽名票。盛泽多数票友只是唱唱玩玩,王荣生经常登台化妆彩唱,名气很大。

东庙救火会票房里,文武场面都有(京剧打击乐叫“武场”,弦乐器叫“文场”)。那天不是票房活动的日子,没有看到。直到下半年寒假回家,我才看到他们的活动情况。

以上提到的、我认识的几个盛泽票友,有拉有唱,他们都是“留学生”,即:跟“留声机”唱片和收音机学的,唱得、拉得也还规范。他们都是个人爱好,并无其它功利性企图。这才是真正的业余爱好者,才能终身爱好。不像现在有些人,特别是年青人,只是为了报考戏校、艺校而学。一旦不录取,就不再唱了。玩乐器的,不录取之后把乐器也卖了。这根本不是“爱好”!我从十几岁学琴,到退休后还在京剧票房、俱乐部、茶座里拉了近二十年琴,而我的“正业”是教师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师傅说可以介绍我到新民京剧团去做学员,我也没有去。我读我的书,课余操琴自娱,这才是业余爱好。

我于1957年暑期分配做教师,寒假一个月“关”在全国闻名的“上海中学”参加“运动”。1958年初春节放两天假,年三十下午放假,年初二中午前回校报到,没时间回盛泽过年。

盛泽老庄面

京剧票友演出

1957年初的春节,我放寒假回盛泽过年。老百姓欢欢喜喜过新年:有人进了“单位”,开始领工资,生活有了保障;有的人加了工资;有的劳动人民家庭出了大学生。“庄面”上搭了戏台,年三十、年初一都有演出。上面写到的几位票友知道我寒假肯定回家的,所以来约我一起在年三十晚上彩唱一出戏。由黄小开唱《苏三起解》,俞老板和我一起操琴。俞老板还带我到东庙边上的“救火会”参观他们“票房”活动,暑假时没看到。

这个京剧“票房”,有十几个固定票友(业余京剧演唱者),临时、不定期参加的、不缴会费的人有许多。这些人是初学的,是来听的,不是来唱的。演出时需要群众演员,就是不开口的角色,临时可以约他们参加。他们应邀扮演这类角色,也很开心的。唱的人是比较资深的票友,要付“会费”的。票友的日常活动,特别是演出,需要经费支撑的。会费不够时,还要有热心人捐款资助。到这个票房参加活动的,多数是男人、是劳动者。当然也有个别女人或非劳动者来,但不常有。这个票房“文武场面”齐全(即打击乐器和丝弦乐器都有),唱的多数是“麒派老生”“大花脸”一类。那天正是年底,春节要到“庄面”联欢会上演出,当地名票王荣生领衔,带了一批人正在庙门上面的戏台排练,票房里只剩三、四人在唱。

风鱼

酱蹄

暖锅

肉圆

年三十“庄面上”搭了戏台,张灯结彩、挂起横幅、贴上标语,都是歌颂和宣传祖国繁荣、欢度春节的吉祥语句。台下临时搬来许多大小、长短不一的凳子。盛泽人的年夜饭菜肴家家一样,主要是:酱肉、酱蹄、酱鸡、肉圆、蛋圆、暖锅、风鱼等,每年如此。那天我也没心思多吃,反正春节里每天吃这些。我很早就到“庄面”戏台后面去候场了。正式演出前,琴师要给演员根据当时嗓子实际情况定好调、试好音。俞老板和黄小开也早就在那里,黄小开已经开始“扮戏”了。他们说我很在行,懂得演出的规矩。

那个夜晚,台上台下都欢欢喜喜、热热闹闹,真正所谓“欢度春节”。我父亲和祖父也来“轧闹猛”,看我登台操琴。对门邻居长辈也来了。这种欢乐气氛,以后近二十年的除夕春节再也没有,“庄面”上年三十再也没搭台演出过。1957年底、1958年初的春节,大家是在“运动”中度过的。

逸夫天蟾舞台

评弹演员第一次登台演出叫“破口”,初次登台操琴叫“开弓”。虽然,我后来多次在上海最大的京剧剧场——逸夫天蟾舞台为资深名票操琴,也曾在日本东京、大阪、奈良等五大城市的台上独奏过京胡名曲《夜深沉》。但是,我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一场演出,还是1957年初除夕夜在盛泽“庄面”上这次演出。因为,这是我拉胡琴“开弓”第一场演出,而且是在我的家乡盛泽。

备 注

本文原创:王炳南 整理:王尔立

责任编辑:王来刚、徐剑

技术编辑:吴英

图片来源: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

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搜索更多有关“京剧名票友唱段欣赏:记六七十年前盛泽的几位京剧票友和新年庄面戏台”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