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电脑>正文

动能回收系统增加续航里程:从零到百公里瞬间加速

人气:226 ℃/2024-01-24 08:26:50

人类自古都有飞天的梦想,从远古嫦娥奔月、万户火箭上天,再到近代热气球、莱特兄弟双翼机的出现真正实现了人类飞天梦。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有想法才有创新动力,到了二战时期,由于敌后特种、情报作战以及人员救助的需要,如何将地面人员快速带离危险区域成了迫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此时的飞机已经型号繁多、品种丰富,但要实现几乎等同于垂直升空的飞天模式,技术上还是有相当难度。

没关系,有想法就有创新可能,1943年,美国人开始了从空中往地面捞人的尝试(应该也有英国人的参与)。早期空地回收系统全称“All American System”,由地面被营救人员树起两根中间有绳索的高杆,杆高54码(49米)。然后由一架飞机(正常是C-47运输机)拖着一根套索低空飞过,将地面人员钩走。

下面这张示意图,有点像舰载机着舰操作,直接用尾钩拉升。

“All American System”系统

这个办法虽然简单易用,但是早期版本最大的缺点是拉起瞬间将给被营救人员施加13个G的过载,这简直是要命不是救命。经过试验反正美军实现了真人实战应用,投入这套系统主要用于中情局回收对外投放特工。

“All American System”系统

借用一句歌词“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就这样天上一阵疾风而过,地面人员就跟着上天了。两者原理类似,就是要套的又快、又准。

套马杆

视线回到美国,由于第一套系统过于简陋,安全性有待改进。这时有个叫小罗伯特·爱迪生·富尔顿的人,于1950年开始为中情局研制一款换代产品,合称“富尔顿空地回收系统",或称之为“天钩”(Skyhook)。果然名字中带爱迪生的都不是普通人,什么奇思妙想都能捣鼓出来。

1950年,在中情局和空军的主导下,富尔顿利用气象气球、尼龙绳和10-15磅(4.5-6.8KG)重的负载进行了多次实验,主要用于探索一套高效可靠的回收流程。成功试验过程由富尔顿儿子拍照,然后交由高层确认,经认可后富尔顿进入海军研究办公室进行该项目的深度研发。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步骤图解。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流程

天钩系统终于从小打小闹进入实质验证,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富尔顿在加州沙漠地带利用海军P2V“海王星”等机型进行大量回收实验,主要用于测试连接尼龙绳的极限强度。通过不断测试最后选用一种测试强度为4000磅(1800KG)的编织尼龙绳,足够满足拖带人体重量所需。同时将尼龙绳和飞机连接处进行优化,设计出了一套“天锚”(V型叉),就是一个弹簧触发装置可以保证绳索与飞机的连接。

比较原始的机头V型叉

比较原始的机头V型叉

截止1958年,整套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成型。首先用一只猪进行了试验,回收时飞行速度达到200公里/小时,加速度为7G,顺利登机后可怜的猪立刻就懵圈了,等它回过神之后,对机组成员立刻展开攻击。没办法,在地上美美的吃个草,瞬间被扯上天,换谁都生气。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

1958年8月12日,整装完毕的P2V“海王星”开始首次真人回收试验,这次由海军陆战队上士列维·W·伍兹主动出击,顺利捞上天,整个过程耗时约六分钟。

试验人员

真人回收试验

回收动图大概是这样的,挂上去就享受自由飞翔的感觉吧,至于怎么进机舱那是别人家的事。

回收动图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经真人试验后,性能已经完全满足实战使用需求,接下来我们要对这套系统具体操作做个说明。富尔顿系统分为地面、空中两套,各自有对应的配套要求,后续实用机型就是以有着万金油称号的C-130进行改装,改型称之为MC-130E。

地面系统包括一个空投背包,背包中则包含了以下装备:背带、连接背带的一条500英尺(150米)长高强度尼龙编织绳、一个便携式氦气瓶、一个气球,气球升空后将会拉直绳索,以便于飞机快速勾住目标。

气球

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

空中系统主要在机头和机尾货舱进行改动,机头会安装一个30英尺长(9.14米)、70度角分开的V形架(使用时伸出、正常飞行时收回)。

MC-130E

MC-130E

机尾货舱门进行加固,执行回收任务会增加四名机组成员,以J形钩将回收人员拉入机舱。同时确保飞机能以75米低空400多千米速度进行空投,满足低空伞投地面设备的需要。除了接人回来,还得先空投救生装备。

MC-130E

富尔顿系统使用时,机组人员先将背包低空投下,回收人员找到背包后,穿戴好背带及连接线。先给气球充气并上升到150米高度,背风坐在地上,飞机以机头V型支架捕捉到绳索时,气球会自动脱离,地上人员会被直接提起升空。

背风坐好

等待测试

为便于MC-130E识别、瞄准,白天利用升力线上的红旗引导,夜间则利用升力线上的灯光引导,投放背包设计成一次回收一到两人份装备。

识别红旗

夜间回收

升空后绳索在机身下方被拉成直线,机组回收人员就用J型钩将其勾住并放在绞盘上,通过纹盘将被回收的人或物品拉上飞机。

用J型钩勾住绳索

通过绞盘回收

随风飘荡,一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太刺激了!

回收过程

上升瞬间将达到5个G的过载,相当于战斗机一次剧烈机动,很多人都有玩过山车,它的设计最大过载是1.5G。过山车玩的是刺激,5G过载捞上天自由飞翔闹不好可是会丢小命的。

回收效果图

回收效果图

补充一点,如果捕捉失败,机头到尾翼、翼梢的线绳会将气球牵引尼龙绳荡开,不会缠绕到螺旋桨上。危险系数还是有的,天上可能就荡一下,不过地上那个家伙不死也去半层皮。

注意机头出来的绳子

一切都很完美,投入使用后的富尔顿系统最出名的实战,莫过于冷战期间“冷足行动”。而令其名气变的更大,更为大众所知,就体现在各种游戏以及电影中。

1962年,苏联在北极浮冰上建立了一处漂流站,随着气候条件恶化匆忙撤离。美国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获取情报的好机会,可能是站在北极冷块上比较冻脚,所以制定了一个“冷足行动”。美国情报人员首先空投到浮冰上搜集情报,然后利用一架安装了富尔顿系统的B-17,成功使用“天钩”系统将人员、资料安全带回。

冷足行动

还有一些知名游戏如:《合金装备》、《GTA4》中的钓羊神器,都是富尔顿系统的再现。

合金装备

《GTA4》

最后附送一个电影片段动图,帅哥美女场景很唯美,请忽略他们甜蜜幸福的表情。现实中富尔顿地对空回收系统打捞下的回收人员绝对不是这种表情。

电影片段

上世纪80年代后,冷战格局逐渐打破,特种秘密任务减少同时直升机的大量应用,富尔顿系统走入末路。当年这个天钩装置虽然效果不错,但是被回收人员要承受几个G的过载,同时还要承担回收失败带来的风险,估计不会有人乐意这样被挂上天捞回家。

搜索更多有关“动能回收系统增加续航里程:从零到百公里瞬间加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