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孔子孟子王阳明曾国藩朱熹,孔孟,朱熹王阳明

人气:168 ℃/2024-02-25 15:11:18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岁,是年岁的岁。寒,是寒冬的寒。这句话是说到了一年里最寒冷的季节,这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事实上松树和柏树即使冬天也不会凋谢的,孔子的话只是赞颂松柏的耐力要强过其他所有的花草树木。

根据先秦另一部伟大的名著《庄子》记载:孔子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自己的国家(鲁国)得不到贯彻,50多岁以后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吃尽辛苦。一天他们被困在了陈国和蔡国之间,断粮整整七天,师徒只能靠喝野菜汤度日,但孔子依然每天弹琴唱歌。他的学生子路愁眉苦脸地说:这可真是到了“穷”的地步了。孔子淡定地纠正说:“穷”是用来形容对仁义之道一无所知的人的,他们才是真穷;我们怀抱仁义之道而遭乱世之灾,这不是穷,而是难得的考验。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孔子的这句名言既很有哲理,又很有诗意,所以被后来的人不断加以引用。如先秦战国时代孔子思想伟大的继承人荀子就说:“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无日不在是。”意思是要是天不够冷就无从知道松树和柏树有多耐冷;事不够难,就无从知道君子有多么坚韧,多么持久不懈地去为达成目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伟大的名著《史记》里写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借孔子的话做引子,来说明当世间到处都是浑浊龌蹉的时候,那些清白的人,那些高尚的人,才能显得格外突出,格外耀眼。

而后来的诗人也深受这句话的影响,或者直接把它作为典故写进诗里,或者由它生发出诗的意思来写。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就写过“岁寒松柏犹依然”的名句。而我们以前读过的宋代大诗人杨万里的《道上吟》:“城中雪一尺,山中雪一丈。地上都已消,却在松梢上。”也蕴含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意思。为更多的现代人熟悉的则是老一辈中共领导人陈毅将军的《冬夜杂咏》中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从孔子的名言,到陈毅的诗句,对无数在黑暗势力中受排挤、受冤屈、受打击的人起到了重要的鼓舞作用。而从宋代开始,中国人又把经冬不凋的竹、冬天才开的梅,跟松树相提并论,称为“岁寒三友”,也就是最寒冷的季节中的三位朋友。“岁寒”这两个字当然也是从孔子的这句话里照搬过来的。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一个大国通常有上、中、下三军,所以三军又是军队的代称。匹夫是指平头百姓,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古代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说天下的兴亡是每个平头百姓都应该关心,都应该担责的。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的军队可以强行夺去他的主帅,但是一个平头百姓却不能通过强迫的办法来改变他的志向。

东汉时代注释过《论语》的大儒郑玄,阐发这句话说:“匹夫之守志,重于三军之死将也。”意思是一个平头百姓坚守自己的志向,这是比一国的军队死了主将,更重要的。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他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道德理想与人格追求。而古代的人从孔子开始,到后来历代的哲人、诗人往往都用一个“志”字来对这种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这种道德理想与人生追求加以概括。一个人品德的高尚、人格的磊落、行为的正派、事业的有成,都跟他是否怀有,并保持了坚定不移地“志”相关联,所以孔子把“志”提到了这样的高度,而他精神上的继承人孟子也同样把“志”摆在了关键的位置上。

孟子认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必定充溢着浩然之气,所以,一个真正的人必须要把这样的气灌注在他的身体里,而统帅着这种气的,就是一个人的志。从此“尚至”也就是以“志”为人的最高追求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文人武士。

例如东汉有个名将叫马援,他12岁就成了孤儿,但史书上记载他“少有大志”,一生转战沙场,屡建战功,青史留名,他的名言是“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他自己真是一个“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典范,他最后是死在前线,以马革裹着他的尸体还葬的。

历代哲人更是屡有阐发。如宋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朱熹提出一个人要想向圣人学习,先决条件“须是立志”,只要有了坚定不移的“志”,就可以“一味向前,何患无进”——那样你才可能勇往直前,不怕得不到长进。

而明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更强调:“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天下就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不管你做什么工作都不可能有例外。而王阳明批评当时的人荒废正事不做,用过多的时间吃喝玩乐,以至一事无成,原因“皆由于志之未立耳”,都是因为没有坚定的志向,他鼓励我们说一个人只有立志成为圣人,他才有可能成为圣人;一个人只有立志成为贤人,他才有可能成为贤人。而如果一个人“志不立”,就像没有舵的船、脱了缰的马,就会无目的地飘荡、无方向地乱跑,你最终能达到哪个目的地呢?必定是哪个目的地也不可能达到。

搜索更多有关“孔子孟子王阳明曾国藩朱熹,孔孟,朱熹王阳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