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催收的心理路程:匿名催收,为哪般

人气:223 ℃/2023-10-06 08:11:24

欠债还钱 ,债权人催要欠款是正当的权利,但在实际中,债务人总能收到一些电话、短信,不但不敢通报自己服务的平台,甚至连自己所处的公司都不敢说,只是用谐音、暗示之类的来变相恐吓欠债人。为什么不敢透露自己平台的名字呢?

一,制造恐怖气氛。在逾期后,催收36计是会轮番上阵的,无非就是通过心理压迫来促使还有些许能力的负债者,尽最大的努力去还钱。电话中一上来就是,“你现在在哪里,我们就到你村里了,对你进行上门催款”,“欠了哪家的钱心里没有数呀”,“我们是拍金融、上海金融、拍分期。。。”,开局就没有一句是真实的,一般我是做挂断处理;

二,角色扮演。其实可能就是催收间相互合作,配合双簧的一次角色扮演,一般这种匿名电话之后,还会有一个平台电话紧跟其后,目的自然就很清晰了。前面是威吓,后面是催缴。

三、没有资质的第三方。你接到的电话,不一定都是有资质的催收公司打给你的,比如,某东的第三方的委托方,这是个什么概念。里面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第三方通过你当地的号码打给你,给你造成某种他们就在你边上的感觉,但是,这些人可能都是没有资质的。

在这种催缴的债权债务关系中 ,其实矛盾是被激化的,很多负债人,开始是愿意协商,只要你平台给机会,很多负债人是感激涕零的。

其实债务危机产生后 ,如果平台能合理沟通,帮助债务人规划欠款情况,那对债权债务关系是良性发展的,偏偏喜欢用催缴的手段,在负债人生活艰难的时候,你还要再来施压一把,难不成你让他去骗、去抢、去偷来还你的债吗?

搜索更多有关“催收的心理路程:匿名催收,为哪般”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