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林姓不是皇室血统的姓氏:闽清十大姓氏之,林姓

人气:322 ℃/2024-04-20 23:35:34

在福建有据顺口溜叫做“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意思是陈、林、黄、郑是闽地四大姓。作为闽清县人口众多,接下来乐享闽清将和大家共享下闽清的姓氏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闽清林氏在闽清的各种情况。

林氏根据史料记是商朝末年名臣比干的后裔。比干原是商朝王室成员,在商纣王时担任少师之职,以忠正敢言知名。纣王昏庸无道,他多次进言匡谏,后来因此获罪,被剖心而死。夫人陈氏为躲避官兵追杀,逃难于长林石室,生子名坚,因生于树林被周武王赐以林为姓,史称林坚,被林姓人尊为受姓始祖。除上述一支外,林姓还有其他来源。相传东周时,周平王有庶子名开,字林。子孙以他的字为姓,姓林。后来,他又生子英,英生茂、庆等。因周平王建都洛阳,这支林姓也起源于今洛阳所在的南郡,谱书也因此称他们为河南林姓。另外,北魏时,鲜卑族中有丘林等姓,在孝文帝改姓运动中也改姓林,并注籍为河南洛阳人。以上三支林姓是当今林姓的主要血统所出。

林坚子孙在中国发展繁衍,迁徙、移居。西周末年,林苌、林材等人迁徙而来到东周国都。秦汉时代,在鲁国林雍后人,迁到齐郡县居住,后因齐郡更名济南郡,故称为济南郡人或者称为"济南林"。 林懋任下邳郡太守,迁居下邳郡。任满后,便在郡中的梓桐乡定居下来。后来,这支从"济南林"分衍而出的林姓人便被称为"徐州林"或"下邳林",而林颖或林懋就是开基祖。 "晋安林"来源于"济南林",林禄是林姓入闽第一人。他的后代除留居于晋安外,又有人迁居闽清、候官、福唐、长乐、连江、温陵、南安、清溪、德化、惠安、龙溪、漳浦、莆田等地,分别在这些地方开基。另外,"下邳林"传到林国敏时,成为台州和温州等地林姓人的开基祖。 "晋安林"开创林姓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的历史,由于历史发展中分支众多,特别是有些在后来还回迁于北方或台湾等海外各地,成为天下公认的林姓最大支派。 原来生活在北方的林姓人又在唐朝末年随王审知南迁,定居地福建各地,以后发展成林姓较有影响的派系。成为"濂江"、"控鹤"、"陶江"、"六桥"、"福全后安"等支派的开基祖。 生活在海外的林姓人,从根源上说,有些是从福建、广东等地迁去的。有些则由这些地方迁到台湾,然后再由台湾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

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416万,排在第16位,南方排在第4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一位,在闽清林氏排在第三位。在福建入闽始祖林禄继比干、林坚后,树立起第三块里程碑,开创了林氏家族在福建的发展史。林禄的第4代曾孙林格,在东晋宁康元年(373年),定居今天的城厢区霞林棠坡,成为入莆始祖。时至今日,莆阳林氏人口发展到442649人,3大支系中,九牧林主要分布在荔城区和城厢区及涵江区大洋、庄边、新县、白沙,闽清等地。金紫林主要分布在埭头、平海、北高及黄石一带,阙下林分布在东庄和新度。

哪么林氏是什么开始进入闽清县的呢?据民国版《闽清县志》卷七独行记载:“林陶公于僖宗间由河南固始随王审知入闽。性好丘山,选择闽清梅溪河的潭口越溪之北,依林薮室而居焉。 買書教子,積谷濟贫,名著當時。此閩清林氏之始。”又根据《鳳山林譜》记载:閩林二十世可真公生子名益,于唐咸通間(公元86l一873年)由莆田迁移闽清潭口(今闽清云龙乡潭口村)。益公生陟、脐、陶三子,陟移居福州石井巷;隋移居梅溪;陶留守潭口溪西,為入梅(闽清)始祖。陶公生三子:諶、諫、議。长子諶移居武曲山白雲;諫移居十二都芝演林浦(今上莲乡莲埔村),后遷往尤溪漈下;議公守潭口,生子彬,隨后遷十四都鳳山(今金沙镇溪头村)。彬公生景齡、景泰、景修三子。景泰娶妻歐氏,生三子:仲華、仲速、仲杰。仲杰生二子,畏子義(字子芳),留守鳳山;次子佑(字子賢)遷七都莲宅今塔庄镇莲宅村)。

在闽清林氏主要分布在:潭口、溪西、莲浦、茶口、莲宅、山边、广峰、溪前、前庄、攸太、梅坂,普贤、半山、温汤、梅雄、安岭、鹤林、鹤挡、横玩、宝溪、溪沙、朱山、溪坪、东前,藩亭、溪头、墘面、南杭、后峰、樟洋、黄石、三溪、林田、前坑、洋头、白汀、里洋、白洋、云渡、墓湾,滤岭、洋里,坑口、上玩、岭里、可河、大箬、义山、大溪、村后、岩前、福斗,田地、仁周、坑头、大山、后湾、马洋、北溪、溪口、

建兴、下坑、汤兜、尚徳、上莲,浅坂、佳头、秋园、庄洋、青林、官庄、前镜、

大仁、顶洋、茶林下、下厝湾、后门玩、溪墘里、軎凤厝、弓竹溪、洋头寨、体

泉巷、西门街、桥垱头、笔架山,靑龙井、埔头厝、白际桥、和平坪、秋竹仙、

香山院、水圳院、龙潭溪、后门厝、秋圆坂

(一)塔庄乡茶口村林姓

宋末,林槐(即孔二)由尤溪君竹溪迁闽淸五都泸溪村,元末,传至三世凤凰,移迁

五都茶口(今塔庄茶口忖〉:今传22世,有1870余户、7500多人.外迁广东广州、辽宁大

连、湖北武呂、江西吉安、山西太原、福州、罗源、厦门、三明、建瓯、沙县、南平厦道、

古山水口及侨居9米西亚、日本、美国等地约5000多人。

(二)塔庄乡莲宅村林姓

明永乐八年(1410年),林佑,字子贤(林淘后裔),由十四都风山移迁七都莲峰(今

塔庄莲宅村)今传24世,现居村300余户、1500多人。还有侨居马来西亚。

(三)省璜乡山边村林姓

明弘治年问(1488—1505年)林达溪由南溪里十三都竹溪(今尤溪西滨镇科竹),移

迁闽淸九都华山(今省璜乡山边)生4子,开受、天陵、天衡、天名。第三子林天衡留居

华山,其余先后外迁。今传19世,居村1100余户、4400多人。其后裔外迁闽侯鸿尾、安

樟及侨居马来西业的有750余户、3000多人。

(四)白樟镇溪前村林姓

明洪武二年(1369年),林禄由闽淸口林店迁十六都鹤洋溪峰(今白樟溪前),明洪武

七年(1374年)生林益,益生4子:林长、林文、林尾、林满。林长、林满的后裔留居溪

前,林文、林尾的后裔外迁闽侯梧桐、箬洋、岚口等地。今传21世,现居村760余户、

3500多人,,其后裔迁福州、厦门、建宁、泰宁、邵武、南平及侨居马來西亚的有1200多

人。

(五)金沙镇广峰村林姓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林天养由金沙镇溪头村移迁广峰村。今传25世,居村

420余户、1700多人;外迁省内外110余户、460多人,侨居海外120余户、470多人。

(六)金沙镇溪头村林姓

明永乐六年(1408年)林彬,字文甫(林淘三世孙),由闽淸县潭口移迁闽淸金沙镇溪

头村。今传27世,居村270余户、1110多人。

(七)金沙镇墘面村林姓

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林王珩由尤溪竹溪村迁闽淸金沙镇墘面村。今传18世,居

村220余广、860多人。

(八)金沙镇鹤林村林姓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林玉明由尤溪竹溪村迁闽清金沙镇鹤林村。今传16世、

居村110余户、450多人。

(九)金沙镇鹤挡村林姓

明崧靖二十五年(1546年),林盛由尤溪竹溪村迁闽淸金沙镇鹤挡村。今传16世,居

村380余户.1540多人。

(十)池园镇东前村林姓

明崇祯三年(1630年),林定朗由德化盖德乡大墘村迁闽清池园镇东前村。今传12世,

居村150余户、600多人。

(十一)池园镇池园村林姓

淸康熙年间,林巽,祖籍地失考,迁闽淸池闶村。今传12世,居村110余户、440多

人。

(十二)坂东镇林田村林姓

明洪武初年,林钟(林羲懋六世〉由台江嘉崇里迁闽淸坂东镇坂西村佳城山,后移迁

林田村。今传21世.居村290余户、1050多人;外迁城关200多人,外县350多人,侨居

海外1300多人。

(十三)下祝乡后峰村林姓

明建文四年〈1402年)林子丙由闽侯廷坪乡秦山迁下祝后峰村,今22世,居村550

余户、2500多人。其后裔林海、林江移迁梅溪樟洋村,居村190余户、800多人。

(十四)白中镇黄石村林姓

元元统三年(1335年〕,林希虞由闽清县城南山移迁闽清白中镇黄石村。今传22世,

居村140余户、580多人。

(十五)白中镇可梅村林姓

明隆庆三年(1567年)林文正由闽淸山限后坑厝移迁白中镇可梅村。今传17世,居

村130余户、540多人。

闽清的林氏古建筑物

1 闽清溪头林氏宗祠

坐落在金沙镇溪头村凤山大厝坪,始违于明永乐六年(1408年),占地而枳2810平方

米:初建时为土木迖构,六扇四间一大厅,外有风火墙。民国26年(1937年)续建下座,

及书院廊,四照和大门的虎头门。2002年整條,建筑而积850平方米。

2 闽清广峰林氏宗祠

坐落在金沙镇广峰村屮,明万历三年(1573年)创建,淸雍正十三年(1735年)扩修

为八扇七间,下座冇书院、回照,时称“庆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清末整修,1995

年重修。

3 闽清鹤墩林氏宗祠

坐落在金沙镇鹤墩村,淸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始建,经嘉庆四年( 1799年)、道

光十九年(1839年)、1982年、2000年两次重修,占地面积941平方米,宗祠土木建构,

四蝴一厅二厢房外加风火墙,下座书院廊、回照廊,中为天井,正厅内有缅怀祖先的纪念堂

4 闽清华山林氏宗祠

坐落在街璜镇山边村(华山)龟山右甲外,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由祖厝改建,淸

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民国29年(1940年)重建,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宗祠为土

木建构,建筑分正厅、书院、下落,外围风火墙,门楣石刻“林氏宗祠”匾,大厅斗拱整

形梁架,左右两边前柱串梁,安放4只木狮,显示着“双掷朝天吼,九龙跃神州。”

4 闽清后峰林氏宗祠

坐落在祝乡后峰村,明中叶始建,淸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建,光绪十八年

(1892年)重修,上落为四扇扛梁开门厅,廓下五个阶为头埕,直街天井口放一面踏半阶为

二门.下叫阶半趄二埕,艮位转门为三门,下七阶为接水亭,也是三埕亭,右旗杆坪为四

坦,埕外有套坪,为五埕,意为五世其昌,1995年修建。

5 闽清麟田林氏宗祠

坐落在坂东镇麟田村溪墘,淸雍正十年(1732年)创建。1988年重修,占地闹积1410

平方米,宗祠砖木建构,正座为双层四扇一厅二副厅,走道通后厅加风火墙,下座单层,开

放厢房及门厅,天井,加上虎头门;正厅后面有天并,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6 闽清溪前林氏宗祠

坐落在白樟镇白洋村溪前,始建年代失考,民国30年〔1941年)改建,占地面积1540

平方米,土木迎构,六扇一厅四间外加风火墙。下迚天井埕,西边书院廊,加回照.建筑面

枳714平方米。

7 闽清双溪林氏宗祠

坐落在三溪乡礁垅村,民国22年(1933年)创辻,1996年重修,占地而积1076平方

米.宗祠为砖木建构,四扇正厅二厢房外加风火墙,正厅四井扛梁,下座书院、回照二层并

设纪念厅,虎头门.门埕有旗杆碣,建筑而积480平方米。

8 闽清莲峰林氏宗祠

坐落在塔庄镇莲宅村,民国25年(1936)始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宗祠为土木建

构,六扇平头外加风火墙,下座有书院、平廊和回照,虎头大门,祠埕100多平方米.

9 闽清茶口九牧林氏宗祠

坐落在塔庄镇茶口村风凰山,民国37年(1948年)始建,占地而积4000平方米,

1985年,在正座前续建礼堂和门楼,祠内雕塑10尊神像。

10 闽清黄石林氏宗祠

坐落作白中镇黄石村,始修年代火考,民国25年(1936年)重修,2003年又重修,

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宗祠为土木建构,六崩一厅四厢房外加风火墙,下座为书院加冋照,

中为天丼,建筑而积565平方米。

11 闽清梅坂林氏宗祠

坐落在白中镇梅坂柯下黄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宗祠为土木建构,正座四扇一厅两

厢房,外加风火墙,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12 闽清攸泰林氏宗祠

坐落在白中镇攸泰付,民国初新建,1996年重修,宗祠为土木建构,四扇一大厅,中

间神主龛:四周闱墙,门前有埕。占地面积445平方米,建筑面积245平方米。

13 闽清樟峰林氏宗祠

坐落在梅溪镇樟洋村,民国34年〈(1945年)创建,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建筑面

积500多平力米。宗祠土木建构,八扇一厅六厢房,外加风火墙,设有网边房;下座为书院

和回照廊,大门建有虎头门,祠埕占地450多平方米,旗杆碣尚存。

1948年初,由林炳康宗長主持发动福州十邑林姓宗亲在闽清县茶口鳳凰山兴建一座占地10亩的“九牧紀念堂(九牧祠)”,旨在加强林氏宗亲联络工作.解放后,九牧祠由当地茶口宗亲陆续整修初具规模。近年来居于海外林氏侨胞频繁回国寻根问祖、观光旅游,而县内尚无相应组织进行接待,且宗亲们散居各村落,彼此很少沟通为适应新形勢,于1995年3月間,由茶口、莲宅、林田、城关等村发起邀清县内及周边閩侯、永泰、尤溪等县林姓宗亲代表250人筹建組建“九牧林氏联谊会”。其宗旨是“弘揚祖德,增進宗誼,加强团结,联络海内外骨肉同胞,同心同德,积极參加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为繁荣地方经济、振兴中华和促进祖国统一供奉一份力量”。闽清林氏联谊会组建建兩年來,先后已成立了茶口、金沙、林田、莲峰、白中、三溪、山边、江北、尚格、南坑、上莲、溪頭、池园、梅城及閩侯西村、湖柄、尤溪竹溪、下厝,永泰龍陽等19個分会和半山、温湯2個直属小組,共发展会员4500人户,並积极主动地同各方宗亲建立广泛的友好联络关系。在海外和境外,同馬來西亞、美國及港、臺等地区的林氏公会(宗亲会)及有代表性的宗亲取得联系,建立友好宗亲关系。并且聘請馬來西亞砂勞越西河林氏公会主席、世界林氏宗亲总会副理事长、比干紀念会名誉会长林積艾宗长(祖籍闽清坂东林田村)荣任本会名誉会长。其間,曾发动茶口林姓宗亲重修了“九牧紀念堂”。联谊会了适应共同发展需要。由会員捐資在闽清县内城光台山购置一幢占地95平方米五层楼作为“林氏联谊会会馆”,作為本会办公和各分会及海内外宗亲联谊接待场所。此外,联谊会在修祠注谱、奖学救灾以及为宗亲协调等方面,也都做了不少工作。

搜索更多有关“林姓不是皇室血统的姓氏:闽清十大姓氏之,林姓”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