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蜗牛素材网>综合资讯>图文>正文

泰康楚园安宁疗护中心:6家安宁疗护中心各具特色

人气:153 ℃/2023-10-19 07:13:44

4月4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组织召开北京市安宁疗护服务媒体沟通会。

2022年,鼓楼中医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回民医院、海淀医院、通州区老年病医院、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6家机构已经全部通过了评价验收,完成了首批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的任务。这些机构既有三级医院,又有一、二级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既有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又有西医和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还有民族特色的医疗机构,既为全市安宁疗护机构的发展打造了示范样板,又为安宁疗护的患者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

耿嘉玮

玉汝于成筑福田 岐黄经典济安宁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打造“中医经典安宁疗护中心”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以燕京医学精华传承为主体,以国医文化精髓传扬为己任,发挥中医文化和经典理论优势,将中医经典理论与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作为临床指导,坚持“协同联动为轴、中医经典为经、安宁疗护为纬”,精心打造“中医经典安宁疗护中心”。目前开设床位51张,病房24间。

一是用心打造中医特色的安宁疗护环境。精心营造浓郁的中医文化氛围,病区命名源自《黄帝内经》,取名 “素问阁”、“灵枢苑”,病室名称为任督二脉穴位。根据安宁疗护的流程,设置关怀室、五音治疗室、谈心室、药浴室,分别命名为“望鹤关慰堂”、“闻音疗愈阁”、“问岐抚心斋”、“切磋净疾轩”,将浓厚的中医文化与安宁疗护理念深度融合。

二是用情熔铸名老中医指导的安宁疗护团队。中心以肿瘤科前期工作为基础,联合内科、疼痛科、老年医学科、志愿者及医务社工团队等,共同开展安宁疗护工作。现有医护人员34名,平均年龄31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84.6%,队伍年轻、富有朝气。在国家名老中医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探索运用“汤液膏摩、针推灸熨”等中医方法和技术,继承创新了适合安宁疗护患者的中医技术,缓解病痛,提升生命质量,得到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三是用力探索中医特色的安宁疗护方案。中心接收的第一位患者,肿瘤多发转移、生命仅剩短暂的一个月,缓解痛苦成为患者和家属唯一的愿望。针对患者的病情,鼓楼中医院在现代医学规范的治疗基础上,应用隔物灸、鳖甲灸、中药膏摩、金针、药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制定内服外调为主导的中医安宁诊疗方案,短时间内取得了满意效果。

四是用爱营造中医特色的人文关怀。中心曾经接诊过一位患者,生前最大的心愿是在家中与爱人共度春节。团队积极应用“社会沃姆理论”,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悉心陪伴与精心照料,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各方面的陪伴和支持,感觉时刻孕育在爱中。同时,适时开展哀伤辅导和生命教育,引导患者和他的爱人相互“道爱、道谢、道歉、道别”。患者临别之际对爱人说道:“亲爱的,感谢人生最后一程有如此温暖的陪伴,我们一起努力过,但结局如此,我们更要坦然的接受,放手是爱,生死两相安。”坦然面对生死离别。

医院始终传承经典、彰显国术、守正创新,提倡回归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思维体系和以人为本理念,多维度开展症状控制、临床诊治与生命观教育,自成立以来已收治患者106人次,建设成果初见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守岐黄之志,胸怀医者仁心,力争打造北京市中医安宁疗护的“标杆”,以中医智慧、岐黄之术,照亮患者最后的“归途”,护佑生命全周期。

北京市回民医院院长

王雪松

让生命泊于温暖港湾

北京市回民医院始建于1947年,是全国最大、北京唯一一家具有民族特色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初,按照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的总体规划,北京市回民医院开始筹建安宁疗护中心。经过积极准备,中心于2022年10月正式开诊,目前设置床位50张,主要收治疾病终末期需要接受安宁疗护的患者。北京市回民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作为西城区唯一一家安宁疗护中心,已成为西城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安宁疗护中心秉承“耐心、细心、爱心、关心、责任心”的“五心”理念,让患者和家属在有温度且持久的相互信任下,感受人文关怀,减少患者痛苦,维护患者尊严。

目前,我院安宁疗护中心已成立涵盖精神心理学科、疼痛学科、营养学科、康复学科、民族医学科、心血管学科、呼吸学科、脑病学科、临床药学为一体的安宁缓和医疗多学科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全程、整合的安宁疗护服务。通过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谈话评估,提供适应患者的身心治疗,安抚患者及家属,缓解紧张的心情;通过神经阻滞调节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合理用药缓解肿瘤晚期引起的疼痛;通过肢体康复、心脏康复、呼吸康复、神经康复等综合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心血管科、呼吸科、脑病科、外科联合制定控制症状的有效方案;通过中医技术、汤药、药枕、香薰包等特色在姑息治疗中发挥优势,倡导“全人全程全家全方位全社区”的服务模式,实施辨证施护,从生活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顺应四时、平衡阴阳、中医情志等多维度进行中医调护,注重饮食、情志、中医技术等方面的调理,缓解终末期患者的躯体不适,疏解不良情绪。专业的医护团队、志愿者和医务社工是我院安宁疗护中心重要的成员,他们的陪伴与鼓励,既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定,又提升临终患者生命质量。

我院发挥紧密型医联体作用,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西城区养老机构及养老驿站形成业务紧密合作,以我院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绿色通道为依托,积极探索医院-社区-居家三级联动的无缝衔接转介服务,正向宣传安宁疗护理念,让安宁疗护惠及更多的患者和家庭。

北京市第六医院院长

卢艳丽

以吾之爱 助汝安宁

北京市第六医院作为东城区区域医疗中心,成立于1885年,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设置床位50张,病区设有谈心室、告别室、配膳室、沐浴室和日常活动场所等区域,中心团队由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殡葬服务人员组成,为临终患者提供全人、全程、全家、全队的照护服务。

一、“居家-医院”一体化的安宁疗护,为患者提供全程的无忧服务

针对临终患者既希望得到安宁疗护照护,又不愿在医院离世的需求,我们探索了“居家-医院”一体化的安宁疗护模式。

吴阿姨的父亲吴老先生是医院安宁疗护中心接诊的一位结肠癌晚期患者,通过叙事医疗的介入,团队了解到老人最不舍的是孙辈们,最放不下心的是自己的身后事。于是,团队建议吴阿姨可以接老父亲暂时回家休养。但是吴阿姨陷入了焦虑,担心回家后一旦父亲的病情出现变化,她又会像之前一样手足无措,四处寻求可以接诊的医院。团队向吴阿姨详细介绍了我们“居家-医院”一体化的安宁服务模式:患者即使离院回家,安宁疗护服务并不会因此中断,可以24小时进行居家安宁疗护指导,当患者再有住院需求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再次接收患者入院。就这样,打消了顾虑的吴阿姨安心的接吴老先生回了家。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在家中度过了两个月的幸福时光,两个月后,老人在安宁疗护中心安然离世,家属从容面对。

二、“叙事医学”介入下的安宁疗护,为患者提供37度的温暖服务

我们将叙事、安宁相结合,运用倾听、陪伴、共情的相同之处,为患者和家属提供37°的温暖医疗和护理服务。中心医护为101岁老人过生日,想办法为放置胃管的患者“吃油饼”,为听力障碍的患者书写治疗性文件,视频联络患者远在国外的亲人,陪伴老红军观看国庆庆典,重阳节组织老人们联欢,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宁疗护家庭会议等。

随着叙事医学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了解患者的故事,走进患者的内心,真正看到患者心底的情感独白,从而让我们对患者的痛苦、压力和纠结感同身受,使患者家属和医护得到双向提升。

三、“互联网 ”下的安宁疗护,为患者提供便捷的贴心服务

北京市第六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现已加入北京协和医院安宁缓和医疗专科医联体。我们开展了“互联网 ”等智慧安宁服务,为居家安宁疗护的患者提供服务项目需求量大、医疗风险低、易操作实施的技术服务。同时正在搭建“安宁缓和云之家”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医护、医务社工、志愿者等多团队“云端”服务,使更多患者和家属得到更及时、便捷的服务。

“以吾之爱,助汝安宁”是我们的初心!北京市第六医院将始终坚守初心,积极融入全市安宁疗护体系建设,为临终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安宁疗护服务。

北京市通州区老年病医院院长

马武男

做好本土化的安宁疗护

让更多临终患者有尊严地离世

北京市通州区老年病医院隶属北京潞河医院,是通州区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指导中心,也是区域内唯一一家以老年健康服务为特色的医疗机构,承担着潞河医院老年医学、临终关怀及医养结合相关专业的整体医疗工作。为满足患者需求,2017年3月设立安宁疗护病房,2020年由市卫生健康委遴选成为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每年为150多位临终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综合开展服务。安宁疗护的患者情况不一,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为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医院组建了包括全科医学、心血管、神经内科学、肿瘤、危重症、营养、中医等专业的多学科团队,并融入专业的医务社工、志愿者、专业护理员及入殓师等,为患者提供综合性医护服务,同时也为患者家属免除诸多后顾之忧。

提升服务能力,培养安宁疗护人才队伍。为更好提升安宁服务质量,“潞河安宁”秉承“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理念,着重打造一支全面、专业的安宁疗护人才队伍。与北京协和医院签约建立安宁缓和医疗专科医联体,聘请协和医院专家担任科室外聘专家,定期进行线上线下病例讨论、查房会诊、一对一案例辅导。派出多名医护分别前往协和医院、北京医院、海淀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进修安宁疗护专业,参加专科护士培训及中英联合培训“生命末期品质照护(QELCA©)”课程等。注重团队成员心理学技术培养,学习心理沙盘游戏,定期对安宁团队医护人员开展心理培训和心理督导。承接区域内各机构医护人员及照护人员的安宁疗护理论授课及培训工作,协助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并制定实践标准。在加强自身团队培养同时,带动全区范围内各机构的安宁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保障安宁疗护工作广泛落地,服务更多的终末期患者。

示范引领,带动区域安宁疗护的发展。作为区域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指导中心,全面引领通州区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5家备案养老机构开展人才培养、业务培训、转介服务、安宁疗护死亡教育以及居家和养老机构安宁疗护等多种服务;依托北京潞河医院平台,联合通州区老年病医院、郎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3 2 1”县域级紧密型医联体,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下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二、三级医院主要为突发急性病变或身体、心理症状较重而需要住院治疗的安宁疗护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并承担安宁疗护技术支持推广、专业人才培训等任务,衔接市区两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与一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转诊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新生命观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将死亡教育带进社区,为社区居民开设大讲堂《温暖生命最后一程》《安宁疗护为生命尽头点亮最后一缕光》,表演皮影戏《王奶奶的三个愿望》等,获得广大社区居民的认可。

下一步,作为区域安宁疗护中心,通州区老年病医院将全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带动区域内安宁疗护同质化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化的、可复制的“潞河安宁”模式,让更多临终患者能够享有生命最后的尊严。

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

张福春

让病房里有生活

一年前的一天,海淀医院的安宁病房里架上了投影仪,准备好实拍视频,倒上了啤酒,播放起《成都》这首歌——为患者王阿姨特别设计的“安宁小酒馆”搬进了病房,实现了王阿姨一直想到成都小酒馆听歌、小酌的心愿。

“以患者希望的方式去照顾他”“让病房里有生活”,围绕着这样的理念宗旨,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让患者感受到的不再是生死黑白,而更多还原了生命的活色生香。从2017年成立至今,在市、区两级卫生健康委的关心支持下,从最初6张病床到现在50张病床,收治近700例生命末期患者,帮助约400位患者实现“生死两相安”的善终,已初步发展成为集医、教、研、宣于一体的安宁疗护中心,也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既是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又是首批安宁疗护中心的三级医院。

一、整体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四全照顾”

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建立起由医师、护士、护理员、专兼职社工,以及兼职心理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整体需要,从确诊开始持续对患者和家属提供关怀照顾,全程给予家庭支持。通过多学科协作团队的“整体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从症状控制、舒适护理,到心理社会支持和精神支持的全过程服务。在安宁疗护病房里,有专人为患者洗头、理发,患者还能够享受到看电影、听音乐和芳香疗护等服务。

通过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四全照顾”,完成医、患、家属共同决策,实现个体化、整体性的连续照护。

二、多平台专业培训,夯实质量加强生命教育

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非常重视多领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保障高质量、精内涵的安宁疗护服务。

在专业照护能力方面,中心曾派送两名护士去台湾专项进修安宁疗护,培养成为技术骨干,并通过了亚太安宁缓和医疗协会(APHN)第一批华人安宁专家培训。同时,我们还在院内多次举办“生命末期品质照护(QELCA©)”培训。

在行业教学基地建设方面,海淀医院安宁疗护科是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安宁疗护人才培训、中华护理学会安宁专科护士、中国人民大学社工专业、中英联合培训QELCA小组等项目的临床教学实习基地。先后完成了多所高校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安宁专科护士的实习和医护进修。

在志愿者宣传服务方面,经过四年多的招募培训,中心志愿者已超200人,服务患者逾千人次。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提供个案服务,志愿者与医护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为全面传播安宁理念、推进生命教育,在科主任秦苑带领下的宣传志愿者组织举办“死亡咖啡馆”分享会、线上“余歌”音乐会等活动,持续传播“我的生命我做主”的安宁疗护本质,强调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刻意延长生命,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以需求为导向,探索系统连续的安宁疗护体系

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先后与北大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北大医学人文研究院等多家机构联合,探索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安宁疗护体系研究。2022年,在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成立海淀区安宁联盟,联合辖区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探索连续居家安宁服务模式,为推进各级医疗机构与居家安宁双向转诊体系建设提供试点经验。

从西柏坡到中关村,作为葆有红色基因、服务区域百姓的海淀区医联体牵头单位,人民的医院就要办人民需要的事。下一步,海淀医院安宁疗护中心将持续探索创新,助力北京安宁疗护体系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温暖的安宁疗护服务。

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宏

家庭医生陪伴下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

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北京市首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安宁疗护中心,设置床位50张,配备医生6名、护士20名、社工4名、志愿者30余名。近年来,中心始终坚持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秉承“精诚勤慈”的院训,安宁疗护从无到有,从居家到门诊、从病房到远程,不断完善社区家庭医生特色安宁疗护服务。

一、以家为起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

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为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下辖的22个社区9.5万居民(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3.1万人),门诊中67%以上为老年人,失能老人7900多人。在居家上门服务中,我们的家医团队发现,有的老人不愿在临终时选择有创抢救;有的害怕被送入陌生冰冷的抢救室,见不到亲人最后一面;有的患者家属不知如何应对亲人即将离世等。

面对患者诉求,2019年,家医团队在北京协和医院安宁医疗团队的带领下,开始开展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记得曾经有一位即将百岁的终末期老人,希望可以和家人一起度过百岁生日。为了满足患者需求,在医护团队和医务社工的精心照护下,缓解老人的症状,疏导家属的心理情绪,策划家属与老人共度百岁生日,识别老人临终症状,协助开具死亡证明,最终让老人有尊严地居家离世。

随着服务量增多,中心不断完善服务制度与流程、规范服务内容和病例书写、建立转诊机制、组织生命教育宣传活动等,探索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以家为起点,真正将服务延伸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

二、以家的温暖,丰富安宁疗护内涵

我们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内容,体现家的温暖。一是打造社区多学科家医团队服务,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内服外治等方法改善患者症状;通过临床药学,率先在社区开展镇痛治疗;发挥心理及医务社工作用,协助患者及家属更好的获得心理、家庭、社会的系统支持。二是将安宁疗护纳入到家庭医生签约的个性化服务包中,从居家到门诊、依托“智慧家医”,探索可穿戴设备监测、线上诊疗等“互联网 远程 安宁疗护”服务。将安宁疗护和社区医养相链接,通过定期巡诊、上门服务,延展到辖区养老院及养老驿站,服务更多有需求的老人。

三年来,中心居家安宁疗护共计服务102人,提供上门服务514人次,为67位老人完成居家离世的心愿,安宁疗护门诊接诊216人次,提供电话、微信咨询1100人次。

三、以家的视角,打造安宁疗护模式

为了让住院患者感受到家的温度,我们以家的视角,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融入到病房改造中,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提供医疗决策支持、症状控制、舒适护理、音乐疗法、芳香疗愈、社会支持等全方位服务。目前已收治肿瘤终末期及心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衰竭终末期患者26位,日平均接收上级医院转诊及电话预约患者3至5人。

在中心家医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全人、全家、全队、全程、全社区”的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模式。通过首发课题《区域内“1 1 2 N”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探索》带动丰台区21家社区中心学习实践,建立“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医联体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的转诊通道。通过线上课程、实地带教等带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并成为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同仁医院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社区培训实践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家医主导下的“门诊—居家—住院”的全流程社区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全市社区安宁疗护服务建设,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和家庭享有温暖和个性化的家庭医生安宁服务。

编辑:郭蕾

搜索更多有关“泰康楚园安宁疗护中心:6家安宁疗护中心各具特色”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本网站部分内容、图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核实及删除!
CopyRight © 2008-2024 蜗牛素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